具体哪里大多不知道了,但是有老人提到梅州,也有提到韶州(韶关)其次。四川境内的客家方言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但有的有一套浊的塞音、塞擦音声母,有的古全浊声母字不分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有的把知、章组字读成舌面音,这些都显示出湘方言的底层。
1、有哪些地方是讲客家话的?
早期的客家人基本上都是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跑到福建的龙岩地区,江西的赣州地区和广东的梅州地区,所以这三个地区的人都具有统一的方言~客家话,相同的生活习俗,敬奉同样的先祖,也具有一样的血脉相亲相近的根源…和现在我们说台湾人和我们闽南人是同祖同俗同根同源同音一个意思,再譬如客家土楼就是中原地区家族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设计并建造的房屋,特点冬暖夏凉,易守难攻,构造坚固,经久不衰…客家土楼的保留给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留下了最宝贵的实物标本;客家方言基本上以梅州话为准,即过去的梅县,叶剑英元帅就是地地道道的梅县人,福建的客家地区历史上也涌现了好多的大将军大元帅,像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叶飞,杨成武,邓子恢,陈丕显…恕不一一列举,总之客家人特别能吃苦,敢闯敢拼,也很善于经商,目前流落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大约有一个亿以上,关于客家人客家文化,本人所知甚少,也很皮毛,让各位见笑了!。
2、四川方言有哪些?
四川方言主要指四川话,又称西南官话,就是日常大多数四川人说的四川方言,另外四川境内还存在非官话方言,主要包括客家方言、湘方言及个别地方话中的赣方言,尤以客家方言为最重要。主要以方言岛的形式散布在四川各地,且多在乡间,其中客家方言的语言特点仍和其来源地粤北、粤东的客家方言相当一致,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不少相同之处,彼此通话无困难。
但也有一些四川话的影响,如[n]、[l]不分。湘方言岛则受四川话的影响较多,但有的有一套浊的塞音、塞擦音声母,有的古全浊声母字不分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有的把知、章组字读成舌面音,这些都显示出湘方言的底层。会东县大桥镇的江西街街上有数千居民,原是明代入川军人的后裔,他们称“老乡”为“老表”,称“妻子”为“老板娘”,反映出赣方言的某些特点,
一、客家方言岛客家方言岛指被大片性质不同的其他方言所包围的小片孤立的客家方言区。客家方言民间俗称“广东话”、“土广东话”,主要集中在沱江流域,成都市郊的东、北两个方向及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州、温江、双流、新津、仁寿、简阳、乐至、安岳、威远、资中、内江、荣昌、隆昌、富顺、泸县、合江、宜宾、仪陇、巴中、通江、广安、西昌、三台、德阳、绵竹、梓潼等30余个县、市。
说客家方言的人一般在乡间,少数在城镇,通常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词汇、语法方面也保留不少广东客家话的特点,如人称代词“我”、“你”、“他”说“偔”、“你”、“佢”等,由于受四川话包围,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有一些四川话的影响,产生某些变异。客家人多会客家话和四川话两种方言,对客家人说客家话,对非客家人说四川话,
但一些城郊的小孩、年青人往往已只能听而不会说客家话。一些人数较少的客家方言岛有趋于消失的迹象,四川境内的客家方言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龙潭寺客家话是明清之际客家移民从广东带入,有声母22个(含零声母);声调6个:阴平45,阳平13,上声31,去声53,阴入1,阳入5,主要语言特点:以客家方言特点为主,也有四川话的影响。
有一些特殊的词汇、语法现象:“食饭(吃饭)”;一些事物名称与成都话相同,而和闽粤客家话不同,如“插秧”说“栽秧子”,“水蛭”说“蚂蟥”,不说“湖蜞”;同成都话一样,重叠构词方式比较多,如“沟沟(水沟)”、“竿竿(竹竿)”、“尿片片(尿布)”、“酒窝窝(酒窝)”等,二、湘方言岛湘方言岛指被大片性质不同的其他方言所包围的小片孤立的湘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中部,散布在沱江、涪江、嘉陵江和长江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