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大欠缺,其一人口太少,仲恺高新区原来是由惠州陈江镇划入的,陈江是个小镇,人口不多,在高新区工作的人们90%都居住在惠城区,所以每到上下班时间,仲恺高新区到惠城区的仲恺大道严重堵车,经常堵车十几公里;其二,仲恺高新区建设太差,当初规划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整个高新区建设的东一块西一块,像城乡的集市,乱七八糟的,小摊小贩到处都是,交通不便利,只有一条窄窄的深惠省道,道路常年破烂,修路总是修不好,莞惠城轨建了快十年,才通一小段;其三,高新区离惠城区太近了,仲恺大道原来不到5公里的距离,现在与惠城区无缝连接了,所以严格的说仲恺高新区就是惠城区的一部分,很难从惠城区分离出仲恺高新区。
1、惠州仲恺高新区发展如何?
惠州仲恺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并与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仲恺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创新中心,是全国LED产业练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还是显示全产业链条的区域,仲恺富有创新性的产业体系和规划。拥有三家国家级孵化器在乎企业超700家、8家众创空间、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TCL、德赛西威、中京电子等十几家上市公司进驻,
2020年前三季度,GDP是454亿元仲恺常住人口是43.8万,户籍人口四15.2万,占比34.9%,流动人口是28.6万,占比65.1%。仲恺还有赣深高铁、广汕高铁、京九铁路、莞惠轻轨、深莞惠轻轨等公共交通,目前莞惠轻轨已通车,到东莞非常方便。辖区还有49所公办中小学,教育配套丰富三大商圈:天益城、鑫月广场、惠环商贸中心。
2、惠州未来城市发展怎么样?
首先说我个人的结论,在外部大环境下,每个城市都会或快或慢的发展与改变,但如果要说惠州单独在某一段时间会发展得比较迅速,迎头赶上诸如东莞、佛山则不现实。惠州还是存在许多发展难题与瓶颈的,地域面积惠州区域面积极大,1.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广州 深圳 东莞之和,在珠三角9市中仅次于发展得最为缓慢的肇庆。
由于区域面积大,地形复杂,境内多山地区不在少数,其境内龙门县、惠东县与省内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接壤,如龙门县和新丰县、河源市接壤;惠东县则同时和海丰县、紫金县、陆河县接壤。这些地区都是省内著名的贫困县,偏偏惠州两个面积最大的县与其接壤,发展之难度可见一般,广东集全省之力都没有能照顾好东边、西边和山区,遑论以一市之力去发展紧邻省贫困县的龙门和惠东边区。
发又发展不起来,丢又不能丢下,所以说得难听点,影响发展也就在所难免了,一个地区很难做到均衡发展,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尚有不平衡的地区,遑论要1.1万平方公里的惠州去照顾好山区了。龙门发展这么多年,不说在省里,在惠州都毫无存在感,除了泡温泉几乎没人想到龙门就是一例,2017年龙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将近2.1万余元,和惠城区的4.5万元几乎相差一倍还有多,可见地域发展的不均衡。
外部支持不足惠州的房地产经常玩的一个概念就是深圳东,深圳上班,惠州安家,同志们阔以安心在惠州临深地区安家立业。还一个概念就是深圳地铁惠州延伸线,延伸到惠州哪里哪里,然后借此机会开始发力发展了,先说第一点:深圳东这个概念被惠州玩烂了,结果深圳却绕开惠东县在汕尾划了块468平方公里的飞地,变成了深汕特别合作区。
人家都不带你一起玩,深圳东这个力是借不到了,关于地铁概念,其实深圳规划与惠阳相连的地铁14号线甚至都还八字没一撇。根据国家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人口与发展人才是创造一切社会价值的因素,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了,又谈何发展?然而直到2017年底,惠州主城区才120万人。7年时间,惠城区 惠阳区才增加不到6万人口,照这个速度,增长到300万常住人口,不知得到何年何月,所以目前来看,深圳地铁延伸线到惠州是不可能的,惠州近年自身发展地铁也是不可能的。至于说到省里或广州对惠州的支持,这个也是不太现实的,惠州还有太多的粤东兄弟和山区兄弟待照顾,
没让你支持一把都算好的了。惠州的人口为何增长这么慢?一方面是缘于产业落后,一方面是缺少优势教育与医疗资源,导致城市缺少吸引力,境内以制造、加工企业为主,吸引的常住人口基本以劳动密集型群体为主,城内高校少,人才少,外地生不会考虑来惠工作,一所二本院校又能充实多少人才?惠州的经济就目前而言,惠州的经济其实真算不上出色,发展得怎么样,省里最清楚,要不然也不会将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划为4档,惠州在第3档了,仅比山区高140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