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成语典故---数典忘祖《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2,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数典忘祖:数:数说;典:史册。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
更新时间:2023-03-13标签: 数典忘祖数祖忘典数典忘祖 全文阅读忘记自己的祖先是一个习语,这意味着忘记自己的根,作为晋国教规的传人,怎么能“数典忘祖”,也就是说,罗列古代教规制度,忘记祖先的职责,作为晋国教规的传人,怎么能“数典忘祖”,也就是说,罗列古代教规制度,忘记祖先的职责,“数数:数数,说一说;正典:指历史制度和事迹,”数经忘祖。1、数典忘祖的出处?细数左秋明《左公十五年》的典故。《左公十五年》载:有一次,晋大夫讲要出使周朝。席间,纣王问嵇为什么晋没有进贡,嵇回答说,晋从来没有得到过皇室的赏赐,所以没有进贡。纣王列举了王室赠予的金代器物旧典,并询问有关情况。作为...
更新时间:2023-05-09标签: 数祖忘典数典忘祖数祖忘典本义引申 全文阅读后来我用数典忘祖来比喻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处境或者事情的起源,这句话出自左丘明的《秦前十五年左赵专公》,忘了他们的祖先,后来我用数典忘祖这个比喻,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处境,或者事情的由来,”数数:数数,说一说;正典:指历史制度和事迹,周景王把王室给的晋物旧典列出来,问他怎么能“数典忘祖”,也就是说,把古典列出来,忘了祖先的职责,扩展数据数典忘祖是习语,比喻忘本。1、数典忘祖的典故是什么?典故:《左传·召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谈驻周王室。席间,周景王问晋为何不纳贡(晋为何不纳...
更新时间:2023-01-21标签: 数典忘祖数典忘祖比喻处境起源忘记 全文阅读后来我用数典忘祖这个比喻,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处境,或者事情的由来,紧绷型;作谓语、宾语和定语;带有贬义,用在梅的《致小仓山一室书》中:“梅祖籍慈溪,一兄一市,籍贯杭,数典忘祖1,数典忘祖是一个发音为的中国习语本义指在谈论历史制度和事迹时忘记自己祖先的职责,后来比喻忘记事情的本来原因,忘了他们的祖先,数数,忘了他们的祖先。1、数典忘祖的意思,出处shǔ迪ǔnwàngzǔ先秦左丘明《左传赵专公十五年》:“吾父岂无不妥?忘了他们的祖先。”数数:数数,说一说;正典:指历史制度和事迹。当你谈论历史制度和事迹时,你忘记...
更新时间:2023-01-06标签: 数典忘祖的意思数典忘祖 全文阅读周指出晋国始祖唐叔一直受到皇族不断的赏赐,并指责姬谭是晋国法典的后裔,却不知道这些史实,说他是“数典忘祖”,见“数黑说黄”,《易说卦》语曰:“数过去则顺,知未来则倒,我数不过来,无数,编数,忘祖,如数家珍,尽力而为,一把,数不清,恒河沙数,数不清,知,数不清,数九冬,数一数二,少,齿不足,更难数,胸胸,”见“数月食是黑的”。1、带数的成语无数,编数,忘祖,如数家珍,尽力而为,一把,数不清,恒河沙数,数不清,知,数不清,数九冬,数一数二,少,齿不足,更难数,胸胸。2、数开头的成语描述突出。我数不过来,描述很...
更新时间:2023-03-18标签: 数的成语数典忘祖数黑杰批王瑞数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