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填湖广,始见于魏源的《湖广水利论》。湖广填四川的开端就是明玉珍率兵入川,说这种话的祖上就是湖广填四川时扎根巴蜀大地的客家人,有江西老表、福建大佬、广东梅州、韶关老乡等等,四川打到最后真得快没人了,别说耕种,就是活下去都是个问题,这才有了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1、为什么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江西填湖广,始见于魏源的《湖广水利论》。系指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迁徙的移民运动,据说最早出现于五代,明朝达到高潮。江西移民占江、浙、闽、皖、赣五省迁至湖南,湖北的移民总数的60%,在两湖各个地区,江西移民占有的比例又有差异,自东向西递减,适与地距江西之远近成正比,江西移民主要来自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流域,以吉安、南昌两府最多。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湖广移民和客家移民分别占当时四川总人口的40%和33%。
2、“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历史上江西为什么这么牛?
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首先从气候位置上,江西地处亚热带季风地带,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很适合人类活动从地理位置上,江西地处长江流域,三面环山,南高北低,长江第二大支流赣江贯穿全省,连接南北,这就使得在古代这样的环境相对安定,从交通位置上,因为赣江联通了长江,京杭大运河,又通过古驿道联通了珠江水系,这样赣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交通贸易大动脉,那必然也会带动沿线经济。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看,自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到宋末,江西成为了许多世家大族的首选之地,他们的到来一来增加了人口,二来带来先进生产力,三来又繁荣了当地文风,这致使江西创就了科举史上的奇迹,人文荟萃。到了明末,由于人口饱和和政府的干预,江西人口外迁至周边省份,加上清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江西人口锐减,经济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又由于深受王阳明的心学影响,江西举子在朝廷不再那么追求仕途,以致朝中无重臣。
3、为什么历史上有“湖广填四川”一说?
所谓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两个省,湖广填四川,一般是特指明末清初这段时期内周边省份居民大量迁入四川这个事件。如果从广义上来说,那么还包括了从元末开始移民迁入四川的事件,此外移民的来源也不止湖南、湖北两省,还有江西、安徽、浙江、陕西等省份,第一次人口大迁入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事中,四川就是双方交战的主要地区。
长期的战争导致四川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鼎盛时期的一千万,骤降到几十万,当然,损失的人口除了死于战争、饥荒之外,还有不少是因为战乱而移居到其他省份去了。元末时,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命部下明玉珍攻打四川,明玉珍从湖北率几十万军民进入四川,此后因为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害,明玉珍不肯归顺陈友谅,于是封锁了夔门,自己带着部下在四川割据。
朱元璋统一天下以后,为了让四川尽快恢复生产,正式由官府出面,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移民行动,从人口富裕的省份将人口迁到四川,使得四川很快再次繁荣起来,第二次人口迁入在明朝末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进入四川以后,四川再次沦为战场,此后先是官军和张献忠之间大战,然后是清军入川和张献忠大战,之后又是清军和反清势力的战斗,频繁的战争导致四川人口再次大量流失。
4、为何有“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这种说法?
我是麻城人,来谈一淡这个问题,我在武汉等多地打工,遇到过很多的四川人,几乎都亦口同声地说,据族谱上说,我们的祖先是从麻城迁移过去的。现在有很多回川的人去麻城认祖祭祖,为此,麻城政府特此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建了一个大型的,考感文化乡都为方便四川的亲人祭祖而建的既然,族谱上写的不会错的,但为什么那么的四川人是麻城迁移过去的呢??我个人认为,大家看过,铁血红安,里面有你打麻城县城,于成龙,里面,也是攻打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