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名被俘的采樵夫相当于“砖”,绞国投降则为“玉”,这是屈瑕所施的“抛砖引玉”计抛砖引玉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抛砖引玉故事出自唐代进士常建《常建集·题破山寺后禅院》,续的诗比前两句要好,所以当时人们评论常建的做法是“抛砖引玉”抛砖引玉的故事50字,抛砖引玉的故事::抛砖引玉:pāozhuānyǐnyù:抛出砖去,引回玉来,屈瑕抛砖引玉讲的是什么故事。
唐代高僧从谂掸师,主持赵郡观音院多年。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必需人人静坐敛心,集中专注,绝不理会外界的任何干扰,达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有一天,众僧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说:“今夜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出来。”此时徒众理应个个盘腿正坐,闭目凝心,不动不摇。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竟以解问者自居,走出礼拜
抛砖引玉的故事::抛砖引玉:pāozhuānyǐnyù: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唐朝有个叫赵嘏的人,写得一手好诗,就连著名诗人杜牧也十分赞赏。当时有个叫常建的诗人,也很欣赏赵嘏的才能。一天,常建听说赵嘏要到灵岩寺去游览,便先到了寺里,在墙上写了两句诗,希望能引出赵嘏的诗来。果然,赵嘏看到墙上的诗句后,觉得很好,便顺手续了两句,使它成为一首完整的诗。人们称常建这种办法为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比喻先发表粗浅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高见
抛砖引玉故事出自唐代进士常建《常建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分仰慕赵嘏的诗,便想了一个办法:当打听到赵嘏要到吴地游览灵岩寺的消息后,自己先到灵岩寺前墙上题了诗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以引起赵嘏题诗兴趣。当赵嘏来此,见有一未完成的诗,便在后面加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磐声。”续成一首。续的诗比前两句要好,所以当时人们评论常建的做法是“抛砖引玉”
4、屈瑕抛砖引玉讲的是什么故事?春秋时,楚国侵伐绞国(在今湖北省),两军相持于绞国都城南门。楚国大臣屈瑕献计说:“绞国国小少谋略,可以派一些‘无杆采樵夫’(没有士兵保护的砍柴人)上山砍柴,引诱绞兵出城,设埋伏击破,”楚王采纳了屈瑕的建议。陆续派“无杆采樵夫”上山砍柴,头一天,就被绞兵抓去三十名。第二天,绞兵又争先恐后地去追捕楚军派来的采樵夫,而此时,预先埋伏的楚军,突然跃出,大败绞军。绞国战败,向楚国投降,三十名被俘的采樵夫相当于“砖”,绞国投降则为“玉”,这是屈瑕所施的“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