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杜甫的情怀,也在草堂岁月中得到了升华和沉淀,从此,杜甫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并且开始在诗歌领域里进行各种不同程度和角度的尝试,如果说成都之前,杜公的爱国是眼中的泪,那么成都之后却是心中的血。
1、成都杜甫草堂的魅力在哪里?
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草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堂内建筑典雅,亭台楼阁错落精致,小桥流水,竹树成荫。茅屋景致别具一格,其间绿树溪流环绕,竹篱柴扉,菜圃青翠,一派浓浓的田园景象,游人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古代,仿佛能看见诗人杜甫一家人当时在这里恬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2、杜甫不是成都人,但为什么成了仅次于诸葛亮的成都第二人物名片?
成都之前,诗史!成都之后,诗圣!成都,是杜甫的分水岭!一间草堂,终于让流离颠沛的杜公安定了下来,从此,杜甫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并且开始在诗歌领域里进行各种不同程度和角度的尝试。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甚至是排律,杜甫都做了变化万端的试验,比如七言《绝句》两两对仗,甚至五绝也是如此,就连律诗中的语法变幻也被杜公用来进行加工(秋兴其八),
如果说成都之前,杜公的爱国是眼中的泪,那么成都之后却是心中的血。升华的家国情怀都被杜甫赋入了草堂期间的诗里,《茅屋为秋风所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有《登高》、《蜀相》都是登峰造极之作。由于暂时的安宁,让杜甫终于有时间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的总结和探索,也就是在草堂里,杜甫开始了真正的“转宜多师是吾师”,也逐渐步入到“晚来渐于声律细”,最后终于达到了“老去诗篇浑漫与”的终极境界,
而杜甫的情怀,也在草堂岁月中得到了升华和沉淀。家国,人事,际遇,杜诗的情感由棱角分明变得内敛无垢,从有恨到无悔,从多愁到远望,从南图到北望,只要偶露锋芒,便会让人心疼,而这一切都是在成都完成的!杜甫草堂,诗家圣地!更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纪念之一,小可当年有四大愿望,一是去韩城跪太史公墓,二是去济南拜李清照纪念馆,三就是到成都浣花溪叩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