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梁朱全忠首先在开封建都,此后,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在这里建都。我发现“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真正的包公是在公元999年,出生在合肥市肥东县谢集乡,去世后被葬在了此地的包氏宗族墓园,宋朝根据都城迁移被历史学家分为北宋和南宋,其中北宋都城外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南宋法定首都依然是东京开封)。
1、宋朝的皇陵在哪里?北宋和南宋的皇陵在哪里?
宋朝根据都城迁移被历史学家分为北宋和南宋,其中北宋都城外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南宋法定首都依然是东京开封)。其实历史上并无南北宋这样的说法,记载宋朝的历史是《宋史》,宋朝皇陵主要包括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北宋七帝八陵(含宋太祖父亲的永安陵),和浙江绍兴的南宋六陵(不含宋徽宗永献陵,也在绍兴)。宋朝是我国封建王朝里唯一国祚超过300年的朝代,
其帝陵(主要是北宋皇陵)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自宋陵开始,后来的明清都沿用了皇陵集中埋葬的制度。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南依嵩山,北临洛河,共有帝陵8座,后陵22座,以及寇准、包拯等文臣武将,皇亲贵胄墓葬千座,占地156平方公里,是我国三大皇家陵墓群之一,分别包括宋宣祖永安陵、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昭陵、宋英宗永厚陵、宋神宗永裕陵、宋哲宗永泰陵八座帝陵!宋陵各个帝陵布局统一,分别由鹊门、乳门、神道(石像生左右对称排列共有23对)、阙庭、镇陵大将军、上马石以及宫城(置东南西北四个神门,神门外各有石狮一对,正中是帝陵陵台,陵前有宫人一对)。
帝陵西北为附葬的皇后陵(后陵1-3个不等),规格和帝陵基本相同,但是建筑规模只有帝陵的1/3,后陵在往北就是陵墓的下宫(主要供祭祀、管理皇陵的人居住)。一般来说,单个帝陵(含后陵)规模都在1500亩(1平方公里)的样子,兆域在3000-4000亩不等,北宋灭亡后北宋皇陵遭到金军和“伪齐”的大肆破坏,地面建筑在元代被毁,好在陵区是官地禁止耕种。
民国时期陵区成为耕地,北宋帝后陵各个建筑夯土遗址保存完好。目前宋仁宗永昭陵根据考古勘测和历史记载已经修墓地面建筑,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和宋英宗永厚陵都已经开始陵区整修。北宋皇陵里的宋真宗永定陵和宋仁宗永昭陵已经对外开放,南宋六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包括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以及宋徽宗永献陵和宋哲宗孟后陵等!因为南宋帝王都有收复中原归葬巩县的想法,所以南宋帝陵规模普遍偏小,诸多帝陵面积仅有2.25平方公里,和北宋皇陵的156平方公里相比可谓是极其寒酸。
2、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
朝歌就是殷墟,这可是诗圣杜甫的祖先杜预的研究成果,然而,孟子教导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时我也认为全信的话就是愚鲁。于是在下觉得杜预说的也是模棱两可,我今天就把这个模棱两可变成一锤定音,最初我也曾认为杜预说得对,可对比神话影视、历史文献。我发现“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这真是一个烧脑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神话与历史相矛盾的问题,更是历史与历史相矛盾的地方,
《左传·定公四年》载:“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杜预注曰:“殷虚,朝歌也,”倒不是杜预把殷墟说成殷虚,因为左丘明记录的也是殷虚,其实这里的殷虚是通假字,通假的字正是殷墟。我们还是从商纣王的朝歌说起吧,这里面也有很多颠覆你观念的真相,很多人知道朝歌这个地方,还都是得益于大型古典神话连续剧《封神榜》。不过,《封神榜》犯了一个发音的错误,这个错误倒不像把”耄耋(maodie)”说成“耄耋(maozhi)”那么严重,但依然不能让淇县人民接受,
不过之前最不能接受的应该是浚县人民,而现在最不能接受的是鹤壁开发区的人民。这个问题就连《封神榜》里的演员都把朝歌(zhaoge(朝歌(chaoge),《封神榜》这部电视剧影响很大,很多人都把朝歌(chaoge)当成了正宗发音,淇县人民不能接受的是,朝歌就是淇县的古称,在汉太祖时还设立了朝歌县,朝歌被定为朝歌之前就是沬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