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没有丢失荆州,那么之后一连串的历史都将会改写。关羽失荆州,看似是大意,其实不然,把关羽失荆州归结为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不正确的,在豹眼看来,如果把关羽失荆州认定为大意,那么,不失荆州就一切皆有可能,刘备一统三国或许还有机会,但刘备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不管关羽是否失去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1、如果当年关羽没有失荆州,刘备是否会统一天下?
开门见山,先上答案:个人认为,事实上刘备还真的有统一全国的机会,这个时间点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并且成功几率还不算太小,虽然要有几个必要条件作为前提,219年,打败曹操攻占汉中并据有上庸、房陵等三郡,让刘备集团的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在此基础上要完成统一的三个前提如下,第一个前提就是刘备集团实际控制的荆州一点没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
当然,荆州没失的话,董督荆州的左将军关羽也不会阵亡,并且会毫无意外地成为蜀国首任大将军,关羽在襄樊战役中的战死并将荆州丢的一干二净,不仅直接损失了三到五万战争经验丰富的精锐步军,还将从刘琦时代就开始成军的刘备集团水师全都打光。更为重要的是,荆州的丢失,还丧失了鱼米之乡的大粮仓和部分财政赋税来源,这从刘备打下成都后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就可见一斑,
第二个前提是第一个的关联问题,稍嫌苛刻,还是关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动固守荆州的话,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为争魏王之位中枢几乎停摆了小半年,曹魏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关羽趁此之机再发动北伐,也许能一鼓作气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对中说的上将军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阳,个人认为,对曹魏威胁最大的可能还不是直接杀向洛阳,魏国统治的核心腹地必定会重兵防守。
别忘了一件事,当年刘邦怎么攻入的关中和咸阳,之前一根筋地想出函谷关沿黄河打入关中,一直无法成功,直到听取张良建议从宛城出发,穿过秦岭,从武关很顺利地开进了关中,关羽统帅的荆州集团军也可效仿刘邦从宛城开往关中。当然,如果孤军深入势必失败,但假如刘备自带的益州军团同时从汉中直叩关中呢,二军合围长安,会出现什么局面?第三个前提,与刘备自身和孙权有关,
假如时间设定在220年,彼时的刘备还没称帝刺激到孙权,如果刘备能做好与孙权的统战工作,说服孙权一起伐魏,约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国地盘,也许孙权会从东线的合肥、淮南一线集全国精锐攻击魏国。假如以上三个前提能够实现,我们来推演一下战争结果:1、刘备军团和关羽军团联手围攻长安,同时扼守潼关,造成关门打狗之势,定能一举灭掉魏国关中军团;2、搞定关中之后,以此为大本营,待孙权军团吸引曹魏军力之后,效法刘邦挥师东下直逼洛阳,基本大事可定;3、搞定魏国之后,从江陵出师顺长江漂流直下南京,将孙权给收拾了,
2、如果三国时期关羽没有失荆州、败走麦城,蜀国的命运会怎样?
应答,如关羽没走麦城,一样亡国,其理由是,刘备不冷静,关羽走了就举大半兵力报仇,忘了强大的魏国随时消灭他们,孙,吴联盟才有唯一生存的机会,这应该是诸葛亮隆中对的基本意思,也就是基本国策,但事实上已蜀,吴争守荆州,相互削弱,还伐魏,有意拿鸡蛋砸石头,嫌自己死得慢了,魏鱼翁得利,后有诸葛又重新修复孙,刘,两家关系但太晚了,吴国已超出蜀国许多,蜀国内部混乱,将相不和,君臣不和,无人可用,最起码缺少治国之能人,哪有不败之理,因刘禅当时已失去自由,也无权,基本有诸葛说了算,(这里说一下,这个阿斗是聪明之人,不是扶不起来),三国之间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要看站在历史的角度,还是演义角度去看,去分析,探讨探讨没有谁能去统一认识,也没有谁有这个能力,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这必竞是历史,没有谁亲自看过见过,再见!。
3、如果关羽没有失荆州,蜀汉有机会统一吗?
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历史未发生之前,各种妥善之策,都有改变历史的可能。如果关羽没有丢失荆州,那么之后一连串的历史都将会改写,首先,蜀汉在荆州的人力物力得到了保存,东汉末年,荆州经过几任州牧的治理,特别是经过刘表的治理,已是物阜人丰,人才济济了,虽然经过赤壁之战,荆州经过曹、孙、刘三家重新洗牌,刘备仅占荆州的三分之一,也依然能给蜀汉带来很大的物力财力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