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武汉地区的许多著名院校都是从张之洞创办的学堂中延承而来,如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等。武汉高校到底有多少大学生留在武汉,在1970年10月,湖北武汉有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学院、武汉邮电学院、武汉测绘学院、武昌药检专科学校、武汉外语专科学校、湖北教育学院等几所学校被撤消,或一度被撤消、合并、改组。
1、武汉的大学那么多,为什么没有武汉外国语大学,武汉邮电大学?
武汉曾经有过邮电学院,文革中拆掉后成了现在的邮科院,也有外国语专,同样被拆掉了。之所以现在没有设立这两类学校,主要原因还是服从国家高校布局的需要吧,特别是武汉各式各类的学校已经比较齐全了,连及其冷门的测绘都设有,外、邮等相对冷门的学校不宜多设,另外,在1970年10月,湖北武汉有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学院、武汉邮电学院、武汉测绘学院、武昌药检专科学校、武汉外语专科学校、湖北教育学院等几所学校被撤消,或一度被撤消、合并、改组。
2、武汉的大学生为什么那么多?
1、拉长两百年或者五百年的时间分析一下?古代以八股取仕,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岳麓书院、地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白鹿洞书院、地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下;嵩阳书院、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也就是嵩山少林寺的附近;应天书院、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古城南湖畔,四大书院,都讲孔孟之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些的;有没有发现,都距离中部核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不远,都在一、两个小时最多三小时车程之内;都是两三百公里的路,最远的商丘,也就是五百公里多一点;这四大书院找个中间点,无疑,还是武汉;2、近代以来,破八股、兴白话,抑孔孟、扬科学。
所谓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就是开启民智、提倡德先生、赛先生,就是有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了;而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在督鄂时期,兴办了一大批洋学堂、为武汉之教育奠定了基础;当年就有人说张之洞是个办学狂魔的,不仅是大学,各种西式学堂,中小学、速成班、培训班,张都督无所不及的,有人说张之洞是武汉之父,有点言过其实了;武汉之所以是武汉,主要是因为汉水改道和经济中心南移,但武汉的教育能有今天,张之洞确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的;3、抚今忆昔,数数家珍,张之洞兴办学堂如是之多:1869年,创办了经心书院、襄助了崇文书局;任职湖广总督后,改造江汉书院、经心书院,创办了两湖书院;1891年,开办算学堂,将外文、商务列入必修课;1892年,开办矿业学堂;1893年,开办自强学堂;1902年搬建自强学堂,改为方言学堂;1913年国民政府将方言学堂改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更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897年,开办湖北武备学堂;1898年,开办湖北工艺学堂和武昌东路高等学堂,是为中国最早的工业专科学校;1898年后,又开办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军医学堂、湖北铁路学堂;1903年,张之洞又将两湖书院、江汉书院、经心书院合并,改建为两湖大学堂;然后,又陆续兴办了湖北省立武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湖总师范学堂、湖北师范专习所;4、百年前,张都督还在武汉办了近60所中小学、甚至还创办了湖北敬节学堂、湖北育婴学堂等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和婴儿保育员的学校;据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1907年的统计,全国各省留日学生共计5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360余名,占了四分之一,所以湖北在当时有派遣留学生先进省之称,
张之洞在武汉建立了从幼稚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普通中学到方言学堂、算学学堂、农业学堂、工艺学堂、矿业学堂、铁路学堂、军医学堂、师范学堂等实业学堂和综合大学堂等一整套完备的、成龙配套的新式教育体系,首开了现代教育之先河,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伟大的开拓者之一。美国人威廉·艾尔斯认为: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台湾学者苏云峰说:正是由于张之洞的贡献,而使中国教育始走向近代化的道路;5、有了张之洞打下的底子,武汉早就领先全国很多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