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化学中考试卷,初三化学题目

化学中考试卷,初三化学题目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2 20:21:33 编辑:成都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初三化学题目

Zn+H2SO4=ZnSO4+H2↑ 65------98------161---2 32.5g---a------b-------c 解得a=49g b=80.5g c=1g 可制得氢气2g m(硫酸)=ρV=1.30*100=130g 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ω=49/130*100%=37.7%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m=32.5+130-1=161.5g 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5/161.5*100%=49.8%

初三化学题目

2,2022北京中考化学试卷难度点评

2022北京中考化学全卷既体现了“双减”文件精神,加强了与教材、课堂的联系,充分考虑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学定考”。通过试题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与科学研究、社会生活关联,在应用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学生化学学业情况。 2022北京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专家认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认识物质组成、变化及分析相关实际问题的情境 第20-24题以化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为实际问题情境,考查元素种类、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分析,引导学生从元素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还考查依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推求未知生成物的化学式,利用微观示意图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依据化学变化特征,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解释真实情境中物质的转化。 2.实验探究情境和实践活动的情境 第32-36题,基本实验原理及分析试题的情境大部分源于教材原型实验装置,既有学生必做实验,如氧气实验室制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利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金属性质的探究;也有教材上的经典实验,如电解水实验。部分实验是教材实验装置上的简单变式,如用T型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利用井穴板研究酸和碱的性质。 第37题,科学探究任务取材于利用絮凝剂净化水,包括两部分: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既有学生必做化学实验的考查,又有应用控制变量思想和方法分析多因素实验的考查。 3.常见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情境 第1-9题都是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情境,涉及到金属材料及应用、食物酸碱性、垃圾分类、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化学肥料、化石燃料、工业炼铁、灭火措施等内容。情境素材多取材于教材中的原文,学生非常熟悉且与生活联系密切。 第28题,这道生活现象解释题的情境是为家人做午餐,渗透了劳动教育,引发学生从营养物质角度分析食材;分析做馒头用的小苏打和燃气灶中天然气的物质组成;依据铁生锈条件解释铁锅清洁后擦干的目的。 第29题,科普阅读题的情境是碳中和背景下的二氧化碳吸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图文并茂的非连续文本延续了命题风格。 第30-31题,生产实际分析题的情境既有学生较熟悉、物理变化为主的海水制盐,又有较陌生、物质转化较复杂的镁还原法生产硼。不同类型的情境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承载了丰富的考查角度。

2022北京中考化学试卷难度点评

3,2009年邵阳市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28.(1)①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大。;②硫酸溶液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大。;(2) 50g,150 g,27 mL?(3)配制稀硫酸。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4)①AB;②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009年邵阳市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4,初中化学试题

大部分有毒气体可溶于水,湿毛巾可溶解毒气减少人体吸收,同时隔绝微粒(浓烟),当然这都只是一定程度上的
主要是防止吸入烟尘(固体颗粒),对可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防止吸入固体小颗粒,可溶解溶于水的有毒气体,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尽量少吸入CO,CO不溶于水,浓度大就有剧毒,在火灾现场一般都有大量的CO
着火时 湿毛巾主要吸收有害气体和防止吸入悬浮颗粒
有很多作用,一:着火了就缺氧,而你知道水是溶有部分氧的二:着火地点有很多燃烧气体,而如果被吸进肺部与水结和大都有腐蚀性,有的还在几秒钟置人死地,是人严重缺氧,而湿毛巾可以吸收和阻挡外来气体,可以称的上是短暂的空气过滤器。
着火是会有有害气体,并伴随有固体微粒产生,主要是为了安全起见,才这么做的。谢谢采纳!

5,初三化学题目

第一题的C是滤液,不难分析三个金属中能与H2SO4反应的只有Fe,变为了FeSO4,而Ag和Cu都不与H2SO4反应,所以在滤渣B中! 第二题,由于18gNaCl溶解在50g水中,还需要保证NaCl不能过饱和后析出固体,因此必须要求NaCl的溶解度大于36gNaCl/100gH2O.结合表格分析温度可知大于20℃. 又69gKNO3溶解在50g水中,还需要保证KNO3过饱和后析出固体,因此必须要求KNO3的溶解度小于138gNaCl/100gH2O.结合表格分析温度可知小于70℃. 因此综合上述结论温度范围是20℃-70℃.
第一题,题目有问题吧!滤渣A后面的适量H2SO4,又写过量。应该是过滤吧!如果BC都是滤渣,那怎么分离,所以一定是题目错了,应该是滤液C。 第二题,50g水中要溶解18gNaCl,则溶解度为36g/100g水,对应表格温度为20。50g水中要溶解69gKNO3,则溶解度为138g/100g水,对应表格温度70,所以温度应在20——70。

6,初三化学试题

A:所谓硬水,就是含有大量钙盐和镁盐离子的水。既然是离子过滤肯定是把离子过来不出来的。B:木炭燃烧的产物不止是二氧化碳,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肯定是不行的。D:紫色石蕊试液是酸碱指示剂。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而氢氧化钠溶液也是呈碱性。所以鉴别不出。答案是C
A错误,硬水是水含有可溶性物质,过滤是除去不溶性物质的分离方法,B错误反应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C,正确,氢气不与硫酸发生反应,做氢气干燥剂很恰当,D错误,澄清石灰水为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同为强碱,与紫石蕊反应色为蓝,无法区分…
硬水是含有大量钙盐和镁盐离子的水,过滤达不到要求A错 B中可能有CO有毒气体,使CO2不纯,B错 D中两种都是碱,不能鉴别,C错 而C中弄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吸收水而将其除去。
A硬水软化要用煮沸的方法,B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D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同属碱,欲石蕊都变蓝,C弄硫酸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故C正确
选C.A中软化硬水只能用煮沸和蒸发的方法B中燃烧木炭还会产生一氧化炭C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D中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同为氢氧化物,无法用石蕊溶液鉴别!故选C
C是对的

7,初中化学题目

可以用差量法: 2Na2O2+2CO2=2Na2CO3+O2,△m ...............88..........................32.....56 ............................................x.........a x=32a/56=4a/6 其实如果熟悉了也可以不写方程式得 直接通过化合价的变化得:2CO2~O2,△m=44*2-32
设产生的氧气有m克 2Na2O2+2CO2=2Na2CO3+O2 88 32 a克 m克 88/a=32/m m=4a/11克
解 设产生氧气质量为x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质量增加 156 212 32 56 x a克 32/56= x/a x=4a/7 即产生的氧气4a/7克
设:产生氧气X克。 2(Na2O2)+2(CO2)=2(Na2CO3)+O2 a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108(碳酸钠相对原子质量)-78(过氧化钠相对原子质量)) 32(氧气相对原子质量) 解得X即可 (仅供参考)

8,初中化学试题

四氧化三铁、铁粉、碳单质、氧化铜、二氧化锰 常见的就这些。
铁粉是黑色的 Fe3O4——黑色晶体 FeO——黑色的粉末CuO——黑色 FeS——黑色固体I2——紫黑色固体 炭粉 MnO2——二氧化锰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碳黑,活性炭 PS:中学阶段常用的试剂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四氧化三铁、碳单质、氧化铜、二氧化锰,所有的金属粉末(除Cu外),

9,初中化学题目

1:白色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 2: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 3:红磷燃烧放热,空气膨胀,而后氧气消耗,气压减小 4:海水:由水,各种化合物 空气:各种气体组成
1.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空洞 2.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3.先观察到液面有下降是由于略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使气压增大,后上升至空气体积约五分一处是由于装置消耗了氧气(约站空气体制五分之一) 4.酒 :由乙醇(C2H50H)和水(H2O)组成 醋:由乙酸(CH3COOH)和水(H2O)组成 希望能采纳喔!
1。被污染的空气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危害及植物的生长,(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水污染)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2.目前计入空气主要污染物有(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和(硫氧化物) 3.红磷燃烧的实验中,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先观察到液面略有下降,而后上升至空气体积约五分之一处? 红磷燃烧放热,空气热胀将液面下压,后来红磷燃烧完,氧气消耗,空气气压减小,温度降低,将水倒吸入至五分之一处(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升高,需要止水夹在燃烧过程中及集齐瓶温度高时将导管夹住,直至集齐瓶冷却到室温才打开,防止高温遇水热胀冷缩破裂) 4.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试说出它们是那些物质组成的? 盐水 氯化钠晶体NaCl 和水H2O 盐酸 氯化氢气体HCl和水H2O
1.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 2.SO2、NO2、可吸入颗粒物 3.下降是因为开始反应是放热,最后上升是因为反应结束后不再放热,由于氧气完全反应所以最后水上升到4.空气体积约五分之一处(氧气占空气体积约50%) 空气: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各种稀有气体 碘酒:碘单质,乙醇 海水:水、氯化钠、镁离子、钙离子
1: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 2: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3:红磷燃烧放热,空气膨胀,而后氧气消耗,气压减小 4:盐水:水H2O和氯化钠NaCl 碘酒:单质碘和酒精
1、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 2、SO2、NO2、可吸入颗粒物 3、因为空气先受热膨胀,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4、盐水:水H2O和氯化钠NaCl 碘酒:单质碘和酒精
文章TAG:化学中考试卷化学中考考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