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格尔登寺,西藏格鲁派的寺庙有哪些

格尔登寺,西藏格鲁派的寺庙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4 23:44:26 编辑:成都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西藏格鲁派的寺庙有哪些

著名的6大寺是 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塔尔,拉卜楞。

西藏格鲁派的寺庙有哪些

2,格尔底寺与格尔登寺是同一个寺庙吗吗

格尔底寺与格尔登寺不是一座寺庙,格尔底寺,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辖下的一个小乡镇,格尔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城西北角。

格尔底寺与格尔登寺是同一个寺庙吗吗

3,海拔最高的寺庙法绒寺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荣布寺。 位于西藏定日县境内的荣布寺,海拔约5100米。相传公元八世纪,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宁玛派(俗称红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师来此修行。1901年,他的信徒修建了这座600多平方米的寺庙。
不明白啊 = =!

海拔最高的寺庙法绒寺

4,阿坝县景点

阿坝县景点有阿坝神座世外桃源景区、赛格寺、夺登寺、格尔登寺、麦桑官寨等。1、阿坝神座世外桃源景区: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没有丝毫污染,即有林业、牧业又有农业,宁静安详,特别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原生态的世外桃源。2、赛格寺:是全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觉囊派寺庙,位于县城东测。3、夺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县东北八公里处的哇尔玛乡政府所属提穷大队第四小队的境内。4、格尔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城西北角,具有120多年的历史,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5、麦桑官寨:位于县城东部两公里的哇尔玛乡政府北侧,占地7000多平方米,共有853间房,使用木料数千立方米。麦桑官寨主体建筑成四合院,是麦桑土官的衙室、家人住房,外面的附属大院是麦桑官寨开展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

5,格尔底寺与格尔登寺是同一个寺庙吗吗

格尔底寺与格尔登寺不是一座寺庙,格尔底寺,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辖下的一个小乡镇,格尔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城西北角。
为什么藏传佛教如此兴盛? ...密宗很注重传承与次第的渐修,依止上师的口诀,观修气脉明点,本尊 而成就,以果来修。身口意和本尊、诸佛菩萨相应,剥落...

6,格尔登寺的简介

现格尔登寺大经堂有120根柱子,可容纳数千僧民诵经、祈祷,是藏区屈指可数的大型经堂。1、大经堂前厅上额以精美豪华的藏式雕刻为装饰,有甲(大力神)、雪香香(人身鸟足的美声鸟)、桑给冈吉(八脚狮子,这是先仇后友的狮鸟后代,是和平的象征)、琼(是已消失的大海中的一种鸟)。四大天王壁画:护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这是守护圣土东西南北四方的至尊天王。六道轮回图:最内层有一只猪、一只鸽、一条蛇,代表人生“愚痴、贪染、慎怒”三毒。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顺时针依秩为“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牲畜道”、“阿修罗道”,地狱在最下层,如果人们不积善行德将承受各种酷刑。2、大经堂中最大的一尊佛像是用药泥塑雕成的强巴佛(弥勒佛)像,有四层楼约20米高,佛身内珍藏了千余部大藏经经卷。在大经堂中还珍藏有万余部《甘珠多》、《丹珠多》等著名藏文经典,珍藏有数十座宗教灵塔、宝塔。大经堂墙上挂满了堆绣、彩绘和用矿物颜料绘制的许多珍贵的唐卡。3、大经堂内正门左侧墙上第1—6幅壁画分别是代表一千个释迦牟尼佛像的唐卡,藏语“东巴”,第7幅唐卡中部为释迦牟尼,四周为宗额巴、观音、度母等众佛像。经堂内正门右侧墙上第1幅唐卡为释迦牟尼佛像,四周有18罗汉,第2幅为释迦牟尼佛像,第3、4幅为无量长寿佛,第5幅为金刚勇士,第6幅为药王菩萨,第7幅为不动佛。

7,台湾日月潭风景区的玄光寺位于那座山上它和玄奘寺是不是一回事

日月潭玄光寺 距离玄奘寺约二点五公里的玄光寺,建於民国44年,供奉玄奘灵骨,玄奘为唐朝高僧,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取经,历十馀年返国,得经书650馀部,与其弟子共译75部,得1,335卷,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贡献卓著。 中日战争期间,日人在南京取走玄奘法师的灵骨,供奉在日本埼玉县慈恩寺,民国41年(1952)迎灵骨来台,待民国47年(1958)玄光寺建成後,玄奘法师的灵骨始供奉於日月潭畔之玄光寺。 该寺地处日潭与月潭的陆地交界处,内供奉玄奘大师的金身,上悬「民族宗师」扁额,临潭背山,离潭仅十馀公尺,寺下设有码头,游客可搭船至码头,再拾级而上参观。
你好!日月潭有一条环潭公路你所说的景点都在环潭公路上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日月潭有一条环潭公路你所说的景点都在环潭公路上

8,赞美拉卜楞寺诗句

1. 关于拉卜楞寺的诗句(介绍一下有关于西藏的诗词赋) 关于拉卜楞寺的诗句(介绍一下有关于西藏的诗词赋) 1.介绍一下有关于西藏的诗词赋 西藏文人诗歌的一种。最著名的是米拉日巴的《十万道歌集》。它是西藏较早的一部作家诗集,有几种木刻本,共收五百首诗歌。诗歌往往从描绘山林情趣入手,继而对世俗社会发出感慨,最后归结于叫人们皈依佛法,以求正果。因此,尽管作品也抨击了社会上层的欺侮弱小和某些宗教徒的虚伪作风,但其主旨还是在于宣扬人生苦海、一切皆空、无常、六道轮回等佛教思想,客观上起到了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米拉日巴之所以在自己的《道歌》中流露出如些的消极情绪,这同他的身世是有密切关系的。 格言诗 藏语里称为“勒谐”,意为“善言”。其主要是宣扬人的处世哲理。作者利用这种格言诗的形式,叙述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求学精神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等等。写法上也是采用了四行一段的民歌体,每行七言(民歌为六言),也是两句为喻,两句指实(民歌比喻在前,格言比喻在后)。突出的特点是,为了陈述主题,采用了极为丰富的比喻、推理手法,使作品很富有哲理性。所使用的比喻,均是为人们所熟悉的。除了鱼虫花草、日月山川等外,还使用了许多民间典故、谚语,因而深受群众的喜爱,不少格言诗广为群众背诵、引用。 西藏最著名的格言诗有:《萨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树格言》等。 《萨迦格言》共九章:1.观感学者品,2.观察上等人品,3.观察愚人品,4.观察贤愚混杂品,5.观察恶行品,6.观察自性品,7.观察不当行为品,8.观察事物品,9.观察教法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对统治阶级凶狠本性的揭露,有对自私、虚伪、贪婪、愚昧行为的讽刺和抨击,有对如何求知识和做学问的劝告等等。所有对生活是非曲直的看法,自然是根据作者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立场,难免带有种种阶级偏见和时代的局限。 《萨迦格言》的作者是萨班·贡嘎江村(一一八二――一二五一)。他从小跟随父兄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以后漫游西藏和印度各地,拜名流为师,攻读梵文,研究佛经,成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的著名大师,号称班智达。著作除《萨迦格言》外,还有哲学著作《明因藏论》及佛教律部著作《三仪律差别论》,等等。六十三岁时,应阔端邀请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商请归附“随土纳贤”,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过重大贡献。七十岁病逝于凉州。 《格丹格言》,全书一百二十五首。内容均是辨别智愚的论述。每两首为一组,以对比的手法谈论智者和愚者的差别。所用标准,与《萨迦格言》相同,都是以佛教教义为立足点的,自然抹杀了阶级的本质。作者为索朗扎巴(一四七八――一五五四),系安多地区人,从小出家为僧,此后专攻因明学,曾在拉萨哲蚌寺荣获一等格西学位,五十二岁担任甘丹寺的“色赤”(法王),七十六岁去世。 《水树格言》,与《萨迦格言》一样,同是藏族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水树格言》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水引伸出来的,叫《水喻格言》,一百三十九首;另一部分是从树引伸出来的,叫《树喻格言》,一百首。共二百三十九首。思想内容上,有对暴君和坏人的揭露和抨击,有对正直纯洁美德的赞扬,以及求学、待人接物的应有态度,等等。但也有不少内容是直接宣扬宗教迷信的。写法上与《萨迦格言》相同,也是采取四句七言的形式,艺术上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作者是贡唐丹白准美(一七一七――一七八六),他生于安木多地区(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拉卜楞寺的大活佛,即贡唐第三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藏族学者,著作很多,辑有《贡唐丹白准美全集》。 2.拉卜楞寺简介 门票·开放时间: 40元,不进正殿是不需要门票的。法会期间不仅免费,还可以看到壮观的藏民朝觐场面。8:00~18:00 交通概况:从兰州、临夏、合作等地乘长途汽车可达,即坐到夏河县的车下车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拉卜楞寺简介: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背依风山,面对龙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 3.关于拉卜楞寺的游记 拉卜楞寺在晒佛节前一周就开始了庄严的诵经和诸多的宗教仪式, 每天来听经的人也逐渐增多,到了晒佛节当天,早上10点隆重的晒 佛仪式开始,百十名精壮的喇嘛肩扛近百米长龙一样的大佛画卷,在 骑马卫队的护送下,喊着号子威风凛凛地跑向大夏河对岸的小山坡上, 将近千平方米的画卷铺在半山上展示。一路上,围观的群众潮水般地 涌向长龙,争抢着向大佛上抛哈达,更多的人扑向佛卷,将自己的头 或脸贴在佛卷上,祈望能得到佛的保佑。当覆盖在硕大的佛象上面的 幔帐徐徐揭开时,晒佛典礼进入最高潮,人们将能代表心意的哈达及 礼品纷纷抛向佛像,年老的藏族同胞转动着经轮高声诵着佛经。调皮 的孩童在大人的帮助下爬上晒佛台的高台阶,企图触摸一下那神圣的 佛像……大典持续约两个小时 4.拉卜楞寺的简介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 5.拉卜楞寺简介 门票·开放时间: 40元,不进正殿是不需要门票的。法会期间不仅免费,还可以看到壮观的藏民朝觐场面。8:00~18:00 交通概况:从兰州、临夏、合作等地乘长途汽车可达,即坐到夏河县的车下车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拉卜楞寺简介: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背依风山,面对龙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 6.拉卜楞寺门前的河叫什么 拉卜楞寺门前的河叫大夏河 甘南夏河拉卜楞寺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 夏河县为甘肃省甘南州下辖县,因境内大夏河得名。 大夏河 大夏河,黄河一级支流。古名漓水,藏语称“桑曲”,源于甘南高原甘、青交界的大不勒赫卡南北麓。南源桑曲却卡,北源大纳昂,汇流后始称大夏河。流经夏河县、临夏县、临夏市区、东乡县,注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715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咯河、铁龙沟、老鸦关河、大滩河及牛津河等 7.有谁知道拉卜楞寺旁边的一个喇嘛寺叫什么名字 (格尔登寺)该寺位于阿坝县城西北角,相距一公里左右,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寺院建筑鳞次栉比,严然是一座小城市。 该寺由金碧辉煌的大经堂、四个札仓、五个佛殿和许多各式各样的僧舍构成。围绕寺院四周的转经走廊长两公里,安装有5000余个转经筒。 每逢举办宗教活动,可云集僧侣一千余人,场面十分壮观。该寺始建于清同治9年间(1870年),属若尔盖达扎朗摩格尔登寺的子寺。 经过100余年的发展,该寺已成为安多藏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格尔登白塔是该寺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 它底座边长25米,成正方形,高39米,七层,雄居于寺院前的高地上,十几公里以外都能见到它高大神秘的身影。塔的四周有24座小白塔环绕拱托,塔内供奉着千尊佛像,精湛的壁画600余幅,可与大型艺术展览馆媲美,游人可入内拾梯逐层欣赏。 有诗赞曰:峥嵘倚汉,突兀凌空。梯转如穿窟,门开似出笼。 宝瓶影射天年月,金峰声传奇海上风。虚檐拱斗,作成巧石穿花凤;绝顶留云,造就浮屠绕舞龙,远眺可观千里外,高登似在九霄中。

9,谁知道历史比较悠久的寺庙

甘肃天水秦州区旧庙子村金莲寺
洛阳白马寺
在四川的一个深山大川中,河流的冲刷造就了一个小半岛,名曰徐家坝,三面环水,无旱无汛,一条大河环抱在外,升钟水库,河宽数百米,深约三九丈,鱼虾之天堂,鸟类之乐园,伏天洗澡游泳之佳处《切记勿独自前往》。在半岛的一侧,有很大一片树林,叫树林有点勉强,应该是森林,当地人称为七梁山,它有七个大山坡,面积约千余平方公顷,七梁山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林深树迷,草藤共生,在山里有一座庙,呼作观音寺、、、绝对真实。
十大古寺:清净寺(福建泉州),白马寺(河南洛阳),灵隐寺(在杭州),少林寺(河南登封),寒山寺(苏州),隆兴寺(河北定县),相国寺(河南开封),卧佛寺(北京),塔尔寺(青海湟中县),扎什伦布寺(西藏日喀则)可以就近去的。
大悲寺,我觉得那个才是真正的寺庙吧。

10,南朝四百八十寺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1,大理寺为什么叫寺

之所以叫大理寺,原因是大理寺不是寺庙,而是宫廷之中办案的地方。1、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寺”本来就有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2、据《星经》说:“大理二星。在宫门内,主刑狱事也。”古人迷信,认为负责刑狱的官员取这两个星名利于量刑决狱。3、秦汉时期,最高法官改称“廷尉”,西汉景帝、哀帝,东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先后四次恢复了“大理”的官名,到北齐时才正式确定“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名。4、因为自汉代起,三公所居之处曰“府”,九卿所居之处曰“寺”,而“大理”之职位居九卿之列,所以把负责刑狱的最高官署叫做“大理寺”。5、寺这个字本来就具有恭谨,严肃的涵义在其中,所以一度被当作有些官署的名称,它是个多义词。后来寺庙的用法占了主流,人们就以为寺就只代表寺庙了。6、“大理寺卿”也就成了一种官名,隋朝以后历代沿用。大多数朝代都规定,大理寺判决的案件,须报刑部审批。7、明、清两代重大案件又实行了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的制度,俗称“三法司”断案。8、决狱之权虽在刑部,如大理寺不同意,仍要上奏皇帝再行裁决。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曾把大理寺并入刑部,不久又分开仍称大理寺。9、针对有人常把“大理寺”误为僧人居住之地的情况,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遂改称为“大理院”。10、这一名称一直使用到北洋政府时期,才算最终消失。扩展资料:机构设置:大理寺旧置判寺一人,兼少卿事一人。建隆三年,以工部尚书窦仪判寺事。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汔,同署以上于朝。详断官八人,以京官充, 国初,大理正、丞、评事皆有定员,分掌断狱。其后,择他官明法令者,若常参官则兼正,未常参则兼丞,谓之详断官。旧六人,后加至十一人,又去兼正、丞之名。咸平二年始定置。参考资料:大理寺-搜狗百科
“寺”本来是官署名,比如大理寺,光禄寺,鸿胪寺等,都是政府机构,后来汉朝时,有两位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带着一匹白马,驮着经书来到洛阳,当时皇帝就把两位高僧暂时安排在接待外宾的鸿胪寺,后来当得知两位高僧有意留在洛阳弘法,皇帝十分高兴,就下令专门给两位高僧修建弘法道场,这个地方就沿用“寺”的名称,有为了纪念白马驼经,命名为“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寺庙,后来僧人居住的地方都采用“寺”的名称。后来佛教大兴,佛寺也多起来,反而后来把“寺”的本意“官署”淡忘了。
这里的“寺”不是寺庙的“寺”。解释:寺,si,廷也。有法度者也。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寺”本来就有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历史沿革: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扩展资料:机构设置大理寺旧置判寺一人,兼少卿事一人。建隆三年,以工部尚书窦仪判寺事。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汔,同署以上于朝。详断官八人,以京官充, 国初,大理正、丞、评事皆有定员,分掌断狱。其后,择他官明法令者,若常参官则兼正,未常参则兼丞,谓之详断官。旧六人,后加至十一人,又去兼正、丞之名。咸平二年始定置。参考资料:大理寺——百度百科
这里的“寺”不是寺庙的“寺”。解释:寺,si,廷也。有法度者也。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寺”本来就有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历史沿革: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
这里的“寺”不是寺庙的“寺”。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源自说文。凡府廷所在皆谓寺。“寺”本来就有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扩展资料: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大理院。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大理寺搜狗百科——寺
寺这个字本来就具有恭谨,严肃的涵义在其中,所以一度被当作有些官署的名称,它是个多义词。后来寺庙的用法占了主流,人们就以为寺就只代表寺庙了。
文章TAG:格尔登寺格尔格尔登寺西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