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方言与宣城方言也有区别,马鞍山与宣城相隔不远,均位于淮河以南,属于典型的南方城市。本人是宣城人,以前有过和芜湖人深度相处的经历,另有个宣城人(我朋友)在马鞍山读大学的经历,这里大体说一下,仅供参考,马鞍山方言语速比宣城方言略快,两者在称呼,物体上的叫法也有些不同,不过大部分宣城人都能听懂。
1、马鞍山的人口有多少?
数据显示,2019年末马鞍山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同比增长1.03%,比2010年马鞍山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已考虑区划调整因素)增加15.8万人年均增加1.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7%。城镇人口占比近七成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1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88%。
同2018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上升0.87个百分点,分县区来看,和县常住人口最多,为48.8万人,其后是当涂县48万人、花山区45.8万人、含山县39.9万人、雨山区34.3万人,博望区常住人口最少,为19.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12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81%;女性116.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19%,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3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77%;15—64岁人口16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99%;65岁及以上人口4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24%,值得一提的是,与2018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20个百分点,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人,表明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
2、芜湖、宣城和马鞍山的方言一样吗?
只能是比较相似,但肯定不完全一样!本人是宣城人,以前有过和芜湖人深度相处的经历,另有个宣城人(我朋友)在马鞍山读大学的经历,这里大体说一下,仅供参考:1、宣城和芜湖,说话几乎都能听得懂,有时候甚至连声调、感觉都差不多...但也有些不太一样,比如宣城话说“有什么用啊”,芜湖话说是“抹什么容”...,还是有些区别的,
2、马鞍山方言与宣城方言也有区别,马鞍山与宣城相隔不远,均位于淮河以南,属于典型的南方城市。两者方言都有ln不分的明显特征,马鞍山方言语速比宣城方言略快,两者在称呼,物体上的叫法也有些不同,不过大部分宣城人都能听懂。补充说明:不能分的过细,我也只是根据实际经验说的,并不能代表全部,只是举些个例辅助说明罢了,比如说宣城,还分好多县区市等,有的地方说话我们自己都听不懂,相信芜湖也是,你们也不可能代表芜湖每个区、县、镇,有你不懂的完全不意外[呲牙],
3、皖南六市(芜湖、马鞍山、铜陵、黄山、池州、宣城)经济发展水平怎么样?
皖南即安徽省南部,包括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和池州、宣城、黄山全域,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2019年皖南六市GDP总和为1038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8%,而人均GDP为7.9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安徽发展比较好的区域,当然,皖南各市发展得也并不均衡,从人均GDP来看,芜湖、马鞍山、铜陵三座城市人均GDP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而宣城、池州、黄山的人均GDP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市经济发展来看,发展最好的无疑是芜湖,其2019年GDP达到3751.9亿元,位居全省第二,遥遥领先省内其它城市,芜湖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工业基地以及安徽的创客之城,与合肥同是安徽定位的双核城市,可以说是安徽第二大城市了,而池州、黄山的发展相对较差,不仅发展水平不及全省全国平均水平,GDP也是省内倒数前二,至今还未突破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