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百元人情往来的,100元恐怕拿不出手随礼金,又叫人情份子钱。0元的礼金也可以随,分清情况有何不可,婚嫁免不了要随个人情份子钱,你家他家,张家李家,风水轮流转,这一回朋友要结婚了,到底随礼多少,还是要仔细想想,送礼分亲礼和朋礼,亲礼又分亲疏多少礼金不一,朋礼分关系同档次区别不宜太格外‘。
1、帮助过自己的朋友,结婚随多少礼金合适?
其实邦助和送礼原本应是两回事,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不能全混为一谈。“礼者、敬人也”,礼是表达对人的敬重,他和喜庆活动中礼仪,仪式是一路的,“长短是个棍,大小是个礼”!邦助、是人与人之间有困难时的一种实质的邦助,今天我有困难你邦我,明天你有困难我邦你,投挑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讲的是报答,不是敬重,也不是礼仪,
那么为啥常人又多分不太清而联系在一起了呢?帮助和送礼,有相同的地方。邦助是“投桃报李”,你邦了我我回报你;送礼是“礼尚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礼还一礼;在这点来说是相同的,送礼和邦助同样受情感支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邦助是你邦助了我,我邦助你,,回报你以感激之情,送礼多是亲戚朋友关系,或者是对方的行为曾感动过你,你选择以送礼形式作为报答。
但邦助和送礼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相互邦助,是你和人之间对等关系,送礼多少一是根据所在地民俗底数,二是参考人家上次人家送你礼多少、还礼略高。送礼牽涉到当地社会风气民俗,你与人的亲疏排序关系,送礼分亲礼和朋礼,亲礼又分亲疏多少礼金不一,朋礼分关系同档次区别不宜太格外‘。你因朋友邦助过你,心存感激、选择以送礼形式予以报答,但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不是亲戚,送礼还是朋礼数,如果你觉得应多送以明心意,可比一般朋礼高点,但也不要太格外,
2、现在朋友结婚,礼金还有随100的吗?
又是一年腊月日,不断上演着“相亲潮”,未婚的青年男女会扎堆儿婚嫁。婚嫁免不了要随个人情份子钱,你家他家,张家李家,有的时候,一家人还要“分头行动”,人到情到才是真心。甭说也会遇到朋友也要婚嫁的可能,随礼必不可少,随多少钱,还随100元行吗?这事也没有统一的尺码,要因人因事,酌情权衡。有过百元人情往来的,100元恐怕拿不出手随礼金,又叫人情份子钱,
既然是“份子”,便有了你来我往的意思。人情的往来,也不仅仅局限于结婚,还有孩子满月、房子乔迁、晋级了加薪了、店铺开张了、升学宴等等的“喜”事,更别说丧葬了,这些大事的“相遇”,有先有后,偏偏是“你”捷足先登,有朋友为你随礼了。当时可能是100元,但也不止是某一件大事,两三件呢?风水轮流转,这一回朋友要结婚了,到底随礼多少,还是要仔细想想,
若朋友曾在你或你家的“大事”上,至少也随过两次,且每次都是100元,那么这次朋友要结婚,你至少也要随200元。看似“不对等”,是“亏”了,全盘考虑,你还是“赚”了,是朋友至少随礼两次。若朋友只给你随礼一次,且只有100元,朋友结婚你还想100元,这也不行。那是以前,物价再涨,就是那100元在银行存上定期,也不至少还是100元,再说都是过不去的朋友,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倒不如随个200元让面子过得去。
100元的礼金也可以随,分清情况有何不可?新交的朋友,100元的礼金也够“大方”了,人生在世,朋友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不断的来往中还成了朋友,对于新结识的朋友,由于时间短,可能还没有人情份子钱的来往。朋友要结婚了,人情在,友谊存,随上100元礼金也是可以的,初次相交,“礼轻人意重”。
待接触的时间长了,交心交底了,朋友再遇到大事了礼金“加码”何尝不可?收到多年没有来往的朋友结婚的请柬,100元的礼金是给足了他的面子,不能不说,还有一类朋友,多年未曾联系。通过朋友,或微信添加的方式“旧情复燃”了,于是乎,邀请来了,去还是不去?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还是很爱面子的,朋友结婚之喜还是要祝贺的,或亲自前往,或发个红包,100元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