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最早的冰棍是三分钱,五分钱一根的。马迭尔冰棍据说是由一位犹太人传入中国的,其实在哈尔滨有很多家专买马迭尔冰棍的专买店,北京也有,马迭尔冰棍在哈尔滨可以和红肠齐名,年青人更喜欢吃,马迭尔冰棍也是哈尔滨的一个特色,外地游客只要到过哈尔滨中央大街就能吃到马迭尔冰棍。
1、马迭尔冰棍到底是多少钱一个?
马迭尔冰棍也是哈尔滨的一个特色,外地游客只要到过哈尔滨中央大街就能吃到马迭尔冰棍。中央大街就有马迭尔冰棍专买店,也需要排队的,原味的五块钱一根。我和女儿第一次到中央大街的时候,女儿就要吃一根,我当时还说她,冰天雪地的吃啥冰棍?多凉,还挺贵的,女儿没听,买了一根,我也尝了一口,真不错,确实挺好吃的。冰棍是奶白色的,奶味够纯正,入口既化,冰棍挺大,
上面有马迭尔几个字。女儿吃了两根,后来夏天去我也会买上一根吃,女儿是每次必吃,马迭尔冰棍在哈尔滨可以和红肠齐名,年青人更喜欢吃。特别是冬天那叫一个爽,夏天买的人更多,马迭尔冰棍据说是由一位犹太人传入中国的,其实在哈尔滨有很多家专买马迭尔冰棍的专买店,北京也有。只不过外地人到这都找不到,只有中央大街最好找,游中央大街的时候就能看到,
2、你还记得小时候冰棍是多少钱吗?
谢邀。我记得最早的冰棍是三分钱,五分钱一根的,那时,二十来岁的年纪,回村劳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生产队干活,记着六分四整劳力的公分,生活有些单调无聊,有时就想出去散散心。因为手中没有多少钱,坐不起两元三角的长途汽车,于是就骑着自行车,有时带着家里的一筐杏,或是别的什么土产,去200里的北京兄嫂家玩两天,转转北京城,看看天安门,
回家途中顺便在通州宋庄供销社买两包针锥条,带回来,给村子里的嫂嫂们,做鞋用,这是嫂嫂们千叮咛万嘱咐的事,一定做到的,随便跟她们说说北京的见闻。路过三河县城,看到卖冰棍的,一定要买两根,一角钱,一边吃,一边骑车,还幻想着把另一根冰棍带回家,多凉森森的冰棍,家里人吃不到。只可惜骑车不远,冰棍就开始融化,只好吃了它,那些吃冰棍的记忆太深刻了,
哥哥也担心,你怎么骑车来北京就跟赶个集似的,过铁路的时候,那个车轱辘千万别横着过,一个女孩子,骑着辆破旧的自行车,唉,那时的年青人,也是很想过城市生活的。城市有冰棍,有公交,有电灯,有高楼,城市早晨上班还有满大街的自行车潮流,特别羡慕那些城市人拿着小包在公交车刷卡的声音,更羡慕开着公交车的女司机,还有那些女交警总之,那时,城市生活就是我一个农村有文化青年的向往的目标,冰棍就是城市生活的标配,
3、你小时候的农村,炎热的夏天吃的雪糕是是什么样子?多少钱一根?而现在又是多少钱?
小时候的雪糕2毛钱一个(现在农村是1—2块钱一个),乳白色的,软软的,香香的,现在正是夏天想想都能流口水,不过对于农村姊妹6人的农民家庭,小时候能吃到2毛钱的雪糕是多么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吃的最多的还是1毛钱(现在我们农村是5毛钱一个)透明硬硬的‘冰棒’,一咬能嗄嗄的响!味道甜、冰、凉、爽!儿时的味道,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