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周王朝所有土地分封完毕,周考王也居住于周公国了。洛阳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城市史,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朝立都,南线伐商,周王朝如何把洛阳纳入版图的,洛阳是文明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东周自建国以来,周王朝势力逐渐衰弱,周天子地位己经徒有虚名。
1、西周为什么准备建都洛阳,洛阳好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查到有这么一段记载,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建造洛阳。如下:初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将营成周,居于洛邑,而未果。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郏鄏,卜曰:“传世三十,历年七百,”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兴工营筑,谓之王城,是为东都,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也。”周公又营成周,
2、成周早已建成,周王朝为什么不早早迁都洛阳,以避开西戎骚扰?
首先成周不是雒邑,成周是指周天子分封天下后留给自己属地的称呼,即成周指的是周。也有人认为指的是成王的周,是周公当年辅佐成王时,为了避嫌,有意把周称呼为成周,意即成王的周,成周包括宗周(岐周)、镐京和雒邑,周或成周的都城是镐京。营建雒邑,一是为了驻军,二是为了看管殷商犯人,三是为了控制和震慑东方诸侯,至于为何不早早迁都雒邑,一是雒邑是驻军和看管犯人之地,不具备都城功能和条件。
二是周朝初期还不至于已经到了惧怕犬戎的地步,只是后来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破坏了周朝报警系统,加之周王朝内部出了内贼(平王外祖父),和犬戎私通,才把犬戎引狼入室,导致镐京被袭,幽王被杀死在骊山脚下,平王虽然继承王位,但害怕犬戎再次来袭,故迁都雒邑,三是迁都是国家大事,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王朝愿意迁都。
3、南线伐商,周王朝如何把洛阳纳入领土?
谢谢邀请!南线伐商,周王朝如何把洛阳纳入版图的?这个问题生僻且有点难度,我简单剖析如下:洛阳的历史发展轨迹,洛阳,古代称洛邑、洛京等,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历史悠久长远。洛阳是文明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城市史,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朝立都。
在洛阳发现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都城遗址等古代的历史遗迹,这些都是研究洛阳城市发展的重要史料,在旧石器时代,大约在五六十万年前后,就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等河流区域地带分布着氏族部落。禹划九州,洛河属于豫州地区,历史第一个王朝夏,洛阳是其首都中心活动区域;前一千六百年商朝建立,商朝建都西毫,西毫就在洛阳地区范围之内,二里头遗址东北方向约六千米。
夏朝是古代第一个朝代把洛阳作为首都的,周朝作为国都有三百多年历史,洛阳作为全国中心城市之一地位确定,周朝南线伐商,历经两代周王的奋发国强,励精图治,国力日益强盛。周朝本来是一个西北的小国,历经世代父辈的开拓,疆域逐渐扩大,周文王就是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善施仁德,勤于政事,礼贤下士,广览人才,他重用姜尚为军师,制订军国大计。
国家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盛,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实际上周国已经控制大半个天下,诸候国都归服于周国,殷商处于极端孤立境地,周国已经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了基础,周文王也是一代明君,他继承父志,重用姜尚太公、周公、召公治理国家,可谓人才荟萃,国力蒸蒸日上。武王全心全力致力于国富民强,决心推翻商纣王的暴虐统治,国师姜子牙坚决支持武王的壮举,
武王对外政策是联合和团结各诸候国,壮大力量;对内积极创造灭商条件,等待时机。周武王召开孟津大会,联合各地诸候国讨伐商纣王,周文王即位第二年,率领大军向朝歌进军,扺达黄河南岸的孟津,深入河南境地,周国经过周文王、周武王的仁政治理,其威望在各个诸候国心中扎根发芽,他们闻讯周国要讨伐商纣王,纷纷从各地投奔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