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作为新一线,从2017到现在郑州均价没涨,其实个别区域个别楼盘涨了。现在看了,是我多虑了,买了龙湖的房子后,市里面的房子一个劲的涨,龙湖的倒是不长,到了2016年,龙湖的房子像是坐了火箭,涨到了近1万一平,并且龙湖镇有华南城,锦艺城,世纪公园好几个购物中心,还通了地铁,越来越好了,虽然2018年限购,但是四环正在修高架,路通则价涨,国道310也要从小刘桥南边修建,这也许就是五环了,以郑州这样的发展势头房价还会稳中有涨的持续下去。
1、郑州会成为一线城市吗?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对于郑州我一直感觉未来希望是很大的,今天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郑州未来成为一线城市(达到今天的北上广深水平)是大概率今天来看郑州的实力,2017年生产总值达到了9130.2亿,2018年生产总值达到万亿是大概率事件,随着郑州公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可以清晰的看到了郑州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上,纲要制定了预计在2035年,郑州GDP总量达到3.0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2.0万元,人口规模达到1350万人左右。这个数据跟如今北上广深差不多,以上海为例:截止2017年上海生产总值达到30133.86亿元,人口规模达到2418.33万,人均GDP达到124606元;可以说郑州未来达到如今北上广深的程度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城市地位上。未来郑州会是一座集国际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可以说到时候郑州或许会成为真正的国家级中心城市,第三、城市框架上将会更大,与郊县交通联系会更加紧密。可以说郑州在未来3-5年的主要发展方向都会在撤县设区和加大与郊县交通联系上,
城市轨道交通将会与周边县城陆续开通建设,未来郊县将成为郑州主要的副中心。现阶段来说郑州差距还是挺大的虽然说未来郑州的发展可期,但是不得不说无论是从河南省来说还是全国来说郑州的产业格局都没有太多的优势,尤其在高新技术上,郑州没有多少自己的优势,未来郑州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现有的企业和产业困难还是很大的。
第一、产业结构上不具备优势,2017年郑州三大产业占比来看是1.7:46.5:51.8,虽然说看似郑州第三产业占比不错,其实究竟房地产在里面占了多少,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个地区经济要想发展第二产业工业是必不可少的,不得不说郑州的先进制造业还有高端制造业还是少的可怜,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粗放式的工业为主(简单说就是代加工为主),这点不改变的话未来经济就会失去持续发展动力,
第二、教育研发投入太少。前几天看到河南媒体公布的河南财政斥7.7亿资金用来支持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看似很多,但是与国内一流大学比起来(一般都一年30亿靠上)这点经费确实是少的可怜,按理说河南的GDP不差,改变不了过去的那种思想,不仅仅是郑州包括河南的经济转型就是个伪命题,第三、高端人才太少。
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端人才是离不开的,无疑河南包括郑州对于高端人才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够是根本,根据目前公布的郑州引进高端人才的待遇来看,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其实个人觉得高端人才的引进与高校和企业是分不开的,除了政府这方面吸引外,加大对于高校和企业高端人才的引进支持力度,双管齐下或许有更多的机会,
2、郑州为什么能入选新一线城市?
一、相较于绝对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也算是城市天然禀赋的一种,近年来排名快速上升的郑州就是得益于此。2017年,郑州首次晋级新一线城市,排名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城市枢纽地位的改善,至最新的交通数据看,高铁路网的快速建设使得郑州的高铁直达城市数量达到了159座——这个数字在2016年时只有69座。2016年10月,郑徐高铁开通,郑州通过高铁联通了河南、安徽、江苏3个省份,盘活了中原地区与长三角城市群,
二、通过郑徐高铁接入京沪高铁的郑州东站,郑州能通过高铁直接抵达129个城市,在全国高铁直达城市数量排名中达到了第6位,经过郑州的高铁车次数共532趟,而在此之前,郑州的高铁直达城市数仅排在第43位,高铁车次数也只有222趟。三、郑州可以通过民航与95座国内城市直接通航,通过公路可以在3小时内直达15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