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大家都认为刘备墓在成都。一、刘备墓在成都局史料记载,223年四月,刘备病逝白帝城永安宫,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刘备国都定在成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的,成都此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非常适合发展,在重庆奉节的白帝城逝世,刘备死后,遗体被从奉节运回成都,葬在了惠陵。
1、刘备在鼎盛时期选择成都、重庆、荆州哪里定都最好?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1.鼎盛时期肯定也是选择成都比较好,因为当时成都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的。因为当时的成都距离汉中的位置是比较远的,汉中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汉中被突破蜀中就危险了,而成都与汉中之间还有绵阳这些重镇,所以成都的位置是比较好的。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肥沃的成都平原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源,另外的都江堰水利也可以造福成都百姓,
成都的西边是青藏高原,在当时是没有敌人的,东边则是龙泉山,成都东西两边是不用担心敌人的。3.当时的刘备面对的敌人是北方的曹操,还有潜在威胁江东的孙权,这也就意味着国都一定不可以太靠近北方,也不能太靠近江东。所以荆州和重庆都被直接排除了,而且当时的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把国都定在这里无疑是自取灭亡,总结:刘备国都定在成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的,成都此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非常适合发展。
2、刘备临终托孤,为什么要在白帝城,而不是成都?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因为自征吴失败以后他就一直留驻白帝城,章武元年七月,刘备因为东吴杀死关羽、夺取荆州,所以出兵伐吴。然而章武元年六月,刘备在夷陵被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将军冯习、张南、傅彤等将战死,杜路、刘宁等人向吴军投降,镇北将军黄权也因为被吴军切断退路,不得不投降了魏国,刘备率残兵退到白帝城以后,并没有返回成都,而是留在了白帝城。
刘备之所以没有回成都,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是为了防止东吴乘胜追击。吴军大胜以后,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遇到赵云接应就马上撤军,实际上根据《三国志》记载,东吴派遣李异、刘阿等人率军一直追到了白帝城下,屯驻于南山,直到八月才撤军。吴军一直追到白帝城自然不是来游山玩水,夷陵之战蜀军损失惨重,东吴自然有乘胜追击,想趁机捞一把的打算。
此时蜀军新败,士气低落,如果应对不当,很可能会吃大亏,刘备虽然败给陆逊,但是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知道安定军心的重要性,所以亲自留守白帝城。有了刘备亲自坐镇,蜀军很快安定了下来,之前被杀散的败军也陆续来归,白帝城的防守日益稳固,吴军见无机可乘,只能撤军。其次,刘备这是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刘备征吴失败以后,蜀汉外交上同时和魏、吴对立,处于非常不利的地步。
但是刘备也明白魏、吴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持久,他率兵留驻白帝城,就可以待机而动,即使没有机会,也可以给东吴施加压力,争取主动。刘备此举果然让孙权坐立不安,他向曹丕称臣只是为了能专心对付刘备而已,并不是真心归顺。所以在曹丕一再要求孙权派儿子为质时,双方的关系迅速破裂,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如果再次东进,孙权将两面受敌。
所以孙权很快就派使者去白帝城,主动向刘备求和,蜀汉和东吴之间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第三,刘备年事已高,也经不起奔波。夷陵之战时刘备已经年过六旬,在古代已经是高龄,经过夷陵之败以后,刘备精神大受打击,因此不久就一病不起。从白帝城到成都也颇有一些路程,刘备年纪这么大又有病在身,显然不适合奔波劳累,留在白帝城也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3、刘备的墓葬在什么地方?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托孤于诸葛亮。在重庆奉节的白帝城逝世,刘备死后,遗体被从奉节运回成都,葬在了惠陵,但是对于刘备墓,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说,刘备墓比秦始皇墓更加神秘,还有人说,刘备墓几千年无人敢盗,一、刘备墓在成都局史料记载,223年四月,刘备病逝白帝城永安宫,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