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最初的设立目的,就是检举不法、为皇帝所用,刺史是几品官,刺史这个官职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比较久远,职位名称和职责也历经多次改变,我们看的很多影视剧和小说中都会出现这个官职,那么刺史到底是个什么官呢。
汉武帝废除了沿秦而置的监御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又称部),各州任免刺史一人。此时的刺史为监察官,受御史中丞管辖,以六条诏书监察本州郡县官,秩八百石,较太守的秩比二千石为低。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汉哀帝初,改归旧制,不久复称为州牧。东汉初又复称刺史。汉灵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位居太守上,掌握一州军政大权,成为一级地方行政长官。魏晋南北朝,以刺史领州,多带使持节、持节、假节、都督诸军事衔。隋文帝废郡,以州领县,则刺史与前代太守无异。隋唐时期,炀帝、玄宗、武则天都曾经废州改郡,不久仍其旧。晚唐五代时,节度使、观察使所领诸州不得径自奏事上计,节度使甚至自署刺史,导致刺史职任渐轻
唐朝武德元年罢郡置州,置刺史,雍州置牧,自来雍州所辖为三辅之地,高门大姓甚众,所以才会被特殊对待。到了神龙二年,分天下为十道,每道设巡察使二人,这时刺史只是作为太守的另一个称呼,其原有的监察职能已经被巡察使代替了。此后又有按察使、采访处置使(有戍卒之处称为节度使),至德年间,又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并兼领都团练使,分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后来诸道名称又有所变化,但是观察使行使的都是以前刺史和州牧的职责,刺史的地位又进一步降低,成为纯粹的地方行政官员
3、刺史是几品官刺史这个官职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比较久远,职位名称和职责也历经多次改变,我们看的很多影视剧和小说中都会出现这个官职,那么刺史到底是个什么官呢?它在历史上又经过了怎样的演变?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知识。刺史是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的朝代称为太守或知州,“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最初的设立目的,就是检举不法、为皇帝所用。刺史相当于我们现在多大的官呢?有人说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封建社会每个朝代设立的行政单位都不一样,就算相同的行政单位,在每个朝代的区域大小和人口数量也是不一样的。就拿州郡来说,秦朝时的国土面积是340万平方公里,设有36个郡县,平均一个郡县的面积是9.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现在江苏省或者浙江省的大小(江苏的面积是10.32万平方公里,浙江是10.4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秦朝时候的刺史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