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古赵国的首都,赵国的官方语言应该是邯郸话吧。没有什么口音是好,什么口音不好听,有陕南的商南县,因多为皖豫移民,且与河南交界,故说的是河南方言,听的是豫剧,为什么河南安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可以长时间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有代表性。
1、河南哪个市的口音最好听?
作为一东北人,曾经旅居河南几年从豫南到豫北,从南阳到濮阳我觉得河南话都挺好听。我在河南就学着说河南话,当然人家觉得我说的南腔北调。这里边我觉得郑州话最俏,理由简单。我在郑州经常接触的是本市的一些小哥,都是一些经常游历于夜店,家境不错,人品痞中有真的恶臭年轻人,他们帅中偷着坏的自信和略微小骄傲的慵懒,让我觉得郑州话里透着那么一点北京“塔儿哄”的顽主味道。
反正我是比较喜欢的,郑州女孩,有点母牛不生小牛:牛逼坏了的感觉。但是,只要你能征服,立刻变成一小妈一样啰嗦,喋喋不休的莺歌燕舞信阳,女孩子就立刻不同。温柔的不要不要的,当然,信阳话就有了南湾湖水般的多姿多彩。不过,男的说起来,就显得异样都感觉,似乎好像听不懂一样。我这么评论,算是对光山、潢川、固始、罗山的爷们不敬了,
请尽情喷;漯河:实事求是的说,有点土。可能是我在漯河被当地人欺负过,一顿抗争,总算全身而退,没什么损失。而欺负我那人,据说已经被枪毙了,名字不提了,漯河人都知道。河南五里不同音,没有什么口音是好,什么口音不好听。关键是谁来说,朋友就是满口脏字,粗鄙声陋,劳资喜欢。孙子就是在哪儿唱:小仓娃劳资也觉得像秦雪梅吊销,
2、为什么河南安阳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
为什么河南安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这两种方言我都会说,应该能很清楚的回答你。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小的时候也很困惑,为什么我生活的地方每变一次,周围的人说话都不一样呢?要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来确认一下你所说的安阳话的使用范围,安阳不大,但从西向东有三种方言,西部山区说林州话,安阳市区说安阳话,东边内黄滑县地区说中原官话,也就是你说的河南话。
这三种方言中,大家都能听懂的是内黄和滑县人说河南官话,然后听着有点费劲的是老城区说安阳话,最难听懂的是西部山区说的林州话,如果没有一点基础,那简直就是听天书,安阳话和林州话不属于河南官话,是晋语的一种,属于晋语系-邯新片,他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词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
晋语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掉,说晋语的地区虽然口音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互相能听懂,而且发音相似。安阳话属于晋语,这个在我第一次去大同的时候深有感触,大同人说话我就觉得特别亲切,说不上来为什么,但是就是有种见老乡的感觉,应该是我们的语言发音相似、俚语相同的原因,安阳人说晋语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大部分安阳人都是从山西移民到河南的,从明朝到民国一直有山西人往河南迁徙传统。
大家都熟悉的明朝初期山西洪桐大槐树移民,就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好多安阳人都认洪桐大槐树是自己的老家,我们家也是从山西搬到来的,我父亲亲口告诉我,他爷爷那辈山西灾荒,全家从山西平顺县迁到安阳县,我自小说的就是地道晋语。安阳市区由于地处平原,交通便利,是豫北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多,安阳话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也融入了一些河南话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而西部山区的林州话,由于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环境封闭,语言上更加保留晋语的特色,
3、感觉许昌和邯郸口音非常接近,可是在中间的安阳口音很难听懂?为什么?
这也很好解释!这是历史的积淀。在民族大流动,大迁移的历史下,很多北方人因战争而南迁,如晋时,宋时,大量北方汉人迁往南方,带去的人,大部以家族形式传承,元时天下动乱,汉人又一次南移,到明时,因北方连年战乱,人口稀少,这才有了明时的北迁,可能是许昌一带的人大部迁往邯郸而落户,方言也随之带到邯郸吧!不过邯郸是千年古都,老城里的人说话,还是原来的味,周边就不同了,属于外迁人口较多,各县的方言也不相同,这也与当年迁入地方言有关,过去有五里不同俗,三里不同音说法,这就是迁移人口带来的一种标志,同时可以依某些方言追溯其迁移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