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的事业单位,工资是完全不同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完全看盈利水平,而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工资比较基本稳定,肯定在当地平均水平之上。以我在的浙江台州这边为例,有些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编外职工,仅提供最低工资标准(1880元),缴纳五险一金,年底没有绩效奖金,但是重大节日有几百块的福利。
1、同样是事业单位,编制内和编制外区别大吗?
答案是肯定的:大!先举几个例子对比一下(以小公所在西部三线城市为例):1、某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媒体类)。在编人员年收入平均12万元左右,非编人员大约5万左右,差距一倍多,2、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平均月入4000左右,非编聘用人员基本在2500元以下,部分岗位按最低工资标准核发,只有1000多元,
上述都是明面上的。除此之外,细算起来,编内人员和非编人员的差距远不止这些,1、首先在升职和涨薪上有天差地别虽然事业单位的上升通道不是很广,但编内人员至少可以享受提拔和涨薪待遇,级别和职称的提升都会带来工资待遇的提高,而非编人员则与此完全绝缘。不说提拔,单就职称这一块,非编人员即使通过评审取得更高职称,很多时候也无法享受相应的财政增资,最多只是意思涨点工资罢了,
2、其次是在福利待遇上有天差地别八项规定后,事业单位诸多福利如过节费等都被取消了,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一些福利待遇像少量的油米等劳保用品,还是有的,在编人员可以享受,非编人员,没有!除此之外,在五险一金上,在编和非编也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公积金方面,在编人员扣500,非编人员可能只有200,加单位帮缴的,一年就是几千块钱。
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年金等方面林林总总的落差,一年下来少个几万元是分分钟的事情,3、再次是在社会地位上的天差地别非编和在编的社会地位区别,不用说,大家也明白。为什么这里要提出它,在小公看来,是因为社会地位其实就是待遇的差距,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变现的,比如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因为在圈内,接触的面广,享受的社会资源相应就多,由此在子女教育、社会医疗等方面就会享受一定的便利,这种便利是普通社会人员需要用钱去获取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这些其实就是隐形收入。
而显然,非编人员很难享受到,尽管在同一个单位,可以借用一定的资源,但毕竟游离于圈外,便利性和稳定性是有区别的,除了这些,还有退休养老等方面,非编人员和编内人员都存在明显差距,在此就不一一陈述了。总而言之,在体制内,编制决定地位,想要有好待遇,就努力考个编制吧。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2、非事业单位编制,年终绩效加五险,每个月平均能拿到手多少钱?
你好,事业单位分为很多种类,一种是财政全额拨款(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为主),一种是财政差额拨款(医院、学校为主),还有一种是自收自支的(印刷厂等老单位,目前正在改革成企业)。不同种类的事业单位,工资是完全不同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完全看盈利水平,而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工资比较基本稳定,肯定在当地平均水平之上,
但是,如果非编制内的话,也就是俗话说的“临时工”,工资待遇就差很多了。以我在的浙江台州这边为例,有些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编外职工,仅提供最低工资标准(1880元),缴纳五险一金,年底没有绩效奖金,但是重大节日有几百块的福利,有些事业单位的编外职工(像协警等),有五险一金,工资大概在三四千不等,具体要看工作强度与部门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