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上海人见上海人,如果一方说普通话,也就是上海人称之为开国语,会被另一方认为是“装腔”,有抵触情绪。再往远了在民国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上海人”,连上海都只是江苏省的上海县,虽然上海道也有“上海”两个字,但这里的“上海”并不是行政区概念,更多地还是职能划分,上海依旧还是上海县。
1、江苏人在上海怎么样?
问:江苏人在上海怎么样?答:江苏人在上海像自家人一样。上海人与江苏人的亲密成度,60岁以下的上海人、65岁以下的江苏人,是无法想象的,苏州无锡、海门启东,是历史的、天然的。扬州江都、盐城淮安,是近代的、人为的,在上海,上海人见上海人,如果一方说普通话,也就是上海人称之为开国语,会被另一方认为是“装腔”,有抵触情绪。
如果用苏北盐城淮安一带方言交流,会被另一方认为很亲切,乐于接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北盐城一带方言,是上海市名正言顺的第二方言。在上海,宁波人,会被叫“小宁波”、山东人,会被叫“小山东”、东北人,会被叫“小东北”,但绝对不会有叫苏北人“小盐城”!这是因为,在上海市,每10个家庭中,就有6个家庭,要么爷爷、要么外公、要么奶奶、要么外婆,其中必有一位是苏北一带人。
2、上海人的祖籍大多来自哪里?
在民国之前,上海一直都是江苏省的地盘!最初叫上海县,隶属江苏省淞江府,后来,在淞江府之上又设置了上海道,全称“分巡苏松太常等地兵备道”。虽然上海道也有“上海”两个字,但这里的“上海”并不是行政区概念,更多地还是职能划分,上海依旧还是上海县,▲晚清时期的上海县1927年,为了更好地管理上海,国民政府将江苏省的上海县、宝山县部分乡镇析出,成立了上海特别市,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自此,上海才正式成为了“院辖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但民国时期的上海市范围依旧十分狭窄,主要还是现在上海市老城区及其附近一些乡镇,远比现在上海市的面积小得多。原来的上海县和宝山县被析出部分乡镇之后,建制依然保留,仍然隶属江苏省,▲民国时期的上海特别市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隶属江苏省的嘉定县、宝山县、上海县、川沙县、青浦县、南汇县、松江县、奉贤县、金山县、崇明县被成建制划归上海市。
自此,现在上海市的地域范围才最终确定,换言之,现在上海市的很多地方,在1958年之前都是江苏省的地盘,比如现在上海市的崇明区、金山区、奉贤区等等,都是1958年之后才并入上海市的。在此之前,它们都隶属江苏省、而不是上海市,这就是为什么陈云同志的很多简历资料中籍贯一栏都填写的“江苏青浦”、而不是上海的原因所在。
▲1958年划归上海市的江苏十县说到这里,想必诸君也大概其看明白了,现在所谓的“上海本地人”中,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曾经的“江苏人”!只有上海老城区的“原住民”,才勉强能算是“上海本地人”。再往远了说,在民国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上海人”,连上海都只是江苏省的上海县!换句话说,所谓“上海本地人”的祖籍,绝大多数都是江苏,
包括民国时期很多因为务工等原因迁往上海的“外地人”中,绝大部分也都是江苏人。要不怎么现在很多人都开玩笑说苏州、无锡是上海的“远郊区”呢?这两个地方是民国时期上海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之一!比如旧上海最著名的“荣氏家族”,就来自于江苏无锡,除了江苏之外,因为地缘优势,浙北的嘉兴、湖州等地,甚至包括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在民国时期也有大量人员因为务工或其他原因迁入上海。
换言之,现在一些所谓“上海本地人”,还可能是原来的浙江人,时至,苏南、浙北这两个地区依然是现在许多所谓“上海人”最主要的的祖籍地。当然,上海从民国开始就是全国最大的“大都市”,外来人口还是相当多的,全国各地都有,而这些人的后代,基本也都成为了现在的所谓“上海人”,说白了,所谓“上海人”的祖籍地,其实就是现在某宝包邮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