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与寿县,一在淮河之北岸,一在淮河之南岸,从汉代开始,有的时期凤台隶属于寿县管辖,有的时期寿县隶属于凤台管辖;有的时期两相对立,随时都可能发生战争;有的时期两心相望,相濡以沫,携手发展,因此自古以来便有“寿凤一家”之说。以前我们镇上倒是有个白天屠宰的,结果很快就被人举报倒闭了,所以凌晨屠宰还是很有道理的。
1、淮南有多少个县?
淮南市是安徽省的地级市,下辖两个县,一个是寿县,一个是凤台县。这两个县位于淮河中游,属淮南市的西北地区,县城相距约15公里,隔淮相望。先说寿县,寿县的“寿”,源于一句话:“为春申君寿。”春申君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在他六十大寿的时候,楚考烈王把包括下蔡在内“淮北十二县之地”,作为封地,封给了春申君。
从此,“寿”字作为这里的地名,沿用至今,寿,这个地区,曾是楚国最后的都城,最后一位楚王负刍,在这里殒命;汉初也是淮南国的都城,《淮南子》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在其他的不同历史时期,这里或是县治,或是州治,或是府治、郡治所在地,不论名为“寿春”还是“寿阳”“寿州”,地名基本上都含有一个“寿”字,2015年12月,寿县从安徽省六安市划归淮南市管辖,有21个镇,4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7万,但是全年的GDP只有135亿元人民币,人均产值尚不足1万元人民币,属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全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役,脱贫步伐加快,据最新信息,寿县有望于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彻底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实在是可喜可贺,现在来说说凤台县。凤台县古为州来国的都邑,春秋时期成为蔡国最后的都城,秦代置县,名为“下蔡”,凤台与寿县,一在淮河之北岸,一在淮河之南岸,从汉代开始,有的时期凤台隶属于寿县管辖,有的时期寿县隶属于凤台管辖;有的时期两相对立,随时都可能发生战争;有的时期两心相望,相濡以沫,携手发展,因此自古以来便有“寿凤一家”之说。
“凤台”作为一县之名,是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才正式出现的,这一年,凤台从寿县划分了出来。如今的凤台县(毛集实验区除外)有12个镇,4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约68万,2018年GDP总量为272亿元人民币,人均4万元人民币,在安徽省也是数得着的,凤台县之所以比寿县富庶,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它的地下蕴藏了200多亿吨的煤炭,可开采量在100亿吨以上。
凤台县是全国最大的采煤基地,2018年的煤炭产量是3200万吨,近年来,凤台县坚持煤炭就地转化,产量在持续压减,走上了采煤 火力发电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寿县和凤台这两个县,构建了淮南市广阔的发展纵深,凤台县的煤电产能优势,在淮南市举足轻重;寿县的县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与连绵的八公山脉,共同构建了淮南市的核心旅游文化资源。
2、为什么屠宰场总是凌晨开始屠宰?有什么说法吗?
以前我们镇上倒是有个白天屠宰的,结果很快就被人举报倒闭了,所以凌晨屠宰还是很有道理的,当时镇上有一家羊肉汤馆子,生意非常好,因为他家的羊肉汤确实好喝,而且给的羊肉也多,最重要的是他每天上午现场杀羊,然后开始煮汤,这就保证了羊肉的新鲜,而且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觉得去他家喝羊肉汤非常放心,因此他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客人也越来越多。
所以最开始他们家每天只杀一头羊,后来可能就要杀好几头,而且业务也扩展了不少,以前只卖羊肉汤,后面也卖烧烤,也卖生肉,生意自然也是越来越好,而且依旧保持每天上午杀羊的传统,每天会把先杀好的羊,就挂在店门口,如果有顾客看上,直接选肉,直接制作,大家都吃的放心,我也是他们家的老顾客,经常会去喝羊肉汤,买羊肉串儿,或者干脆割一些鲜肉,非常的方便,而且质量确实好,因为眼睛看得见,这样就能够增强购买的信心。
不过后来有一天,这家店就被举报了,举报的具体内容不清楚,但是大概是,当街屠宰,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容易对青少年产生冲击,所以从那以后,这家店就不能白天进行屠宰了,然后由于有人举报的消息被传了出去,然后越穿越邪乎,最后变成这家店的羊肉有问题,于是这家店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最终只能倒闭,我当时虽然没有举报,但是也对我产生了一些心理的影响,当时有一次这家店又开始宰羊,我就在旁边看,结果这次宰杀可能不太成功,羊挣扎的很厉害,到处扑腾,让我看得很心慌,所以我也能理解为何有人会说影响青少年和市容了,也确实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