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的两头,东边是函谷关,西边是潼关。因为河南是平原,而从灵宝往西,有一条黄河,潼关和函谷关一直是非常令人迷惑不解的两个关口,1)函谷关和潼关是在一个峡谷中,分东西两头,西安作为帝京的话,肯定是潼关的位置更重要一些,的,就是古代打仗时守备的关隘,分别是东函谷关(后亦称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也被称为“秦之四关”。
1、关中是指哪里?
谢邀!我是出版社的编辑,喜欢中华文化,欢迎来liao!平常我们所说的“关中”,基本上指的是陕西省的渭河平原地带。我来简单说说,“关中”都包括哪些地方?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陕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运城和临汾两市,总共秦晋两省六个地市,这也是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由于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自宝鸡流入陕西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由于渭河流经地方都是冲积平原,所以在陕西省域来说,称为“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站在我国疆域范围来说,称为“关中盆地”,
关中平原地处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和秦岭山脉之间,这一片地域十分辽阔,因此还被称为“天府之国”,有条友会说,这不是说成都的吗?其实,这词最早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形容关中的。不是陕西被称为“关中”,而是陕西包括“关中”,如上边所说,关中包括了陕西省的四个地市,关中盆地还把陕西省分为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
狭义地来说,陕西的关中包括了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而为什么叫作“关中”,这是因为渭河平原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四个易守难攻的很著名的古代关隘。关隘?是的,就是古代打仗时守备的关隘,分别是东函谷关(后亦称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也被称为“秦之四关”,由此,在这四个关之中的范围就被称为了“关中”,或者“秦中”,也被大家称为“八百里秦川”。
这四个关隘,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可谓战功赫赫,所以,就引来了“关中”之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东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西大散关之间的部分,被称为“关中”,这种说法不太被认可,四关之说比较受大家欢迎。综上,关中广义是指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宝鸡、铜川、渭南、杨凌、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等城市,狭义是指陕西省的西安、宝鸡、铜川、咸阳、渭南,
2、函谷关和潼关是一个地方吗?
潼关和函谷关一直是非常令人迷惑不解的两个关口。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秦国要用函谷关作为关口,而汉代之后都用潼关作为关口?还有一个特别不解的是,汉代以后函谷关竟然弃而不用了,只守潼关去了,难道他们不担心敌人从函谷关进去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是因为没有看清函谷关和潼关在地图上的位置。
1)函谷关和潼关是在一个峡谷中,分东西两头,我们这样说,从洛阳到西安这一段路程。先从洛阳往西走,然后到达函谷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县,到灵宝以后,从灵宝到西安这段路程就非常难走了。因为河南是平原,而从灵宝往西,有一条黄河,河北便是中条山,山势险峻。河南边是秦岭,也是崇山峻岭,非常难走。
但天无绝人之路,从灵宝到西安在两山之间有一个峡谷,峡谷的入口就是函谷关,然后一直沿着峡谷往西走,就是去西安方向。大概走六十公里,就到了峡谷的尽头,尽头这个地方,就是潼关,潼关再向西就是关中平原,西安就在关中平原内!现在搞明白了吧!原来从洛阳到西安都是崇山峻岭,但老天爷留了一条峡谷。可以顺利的从洛阳到西安,
峡谷的两头,东边是函谷关,西边是潼关。原来两个关守的是一条路,只是需求不同才选择不同的地方防守,2)秦国为什么选择在函谷关驻守?函谷关刚开始是魏国的,是秦孝公从魏国手里把函谷关夺了过来,这就是为什么当初的秦穆公为什么一定要和晋国交好的原因。只要两国关系不好,晋国只要掐断函谷关,秦国就只能躲在关中平原不能出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