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时,诸葛亮在成都,为刘备攻汉中做后勤保障。诸葛亮可以说是蜀汉的肱骨大臣,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也只有53岁,真的是上天折了诸葛亮的寿,如果在给诸葛亮20年的时候,诸葛亮一定能够北伐成功,诸葛亮可以说是死不瞑目;诸葛亮世代深厚大汉王朝的恩典,食汉禄,感汉恩,如果没有遇到刘备这样的明君,诸葛亮也不会投靠曹操。
1、三国时关羽失荆州时,诸葛亮在哪里?
被尊为一代武圣的关羽,在其声望达到巅峰的时刻,却也开启了极速败亡的命运。关羽失荆州时,诸葛亮在成都,为刘备攻汉中做后勤保障,公元219年8月下旬,关羽率荆州军北上进攻曹魏大将曹仁驻守的襄樊,围樊城、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却在三个月之内又迅速败亡,失荆州、走麦城。千百年来,对于关羽的败亡诸葛亮应该负多大的责任一直争议不休、莫衷一是,
危机四伏的孙刘联盟公元219年的天下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刘备得汉中,使了吃奶劲;曹操亡大将,瞪眼白吃亏;遥想当年,孙权索江陵,碰了一脸灰。一眼可见,刘备明着得罪了曹操,暗地又结怨于孙权,赤壁战后,主张连刘抗曹的鲁肃将南郡的江陵暂借刘备作为栖身之地。后来刘备又袭取了荆州南方四郡,势力坐大,周瑜屡出计谋对付刘备,不料周瑜早夭,接任的鲁肃是亲刘派,双方关系得以缓和,但刘备给孙权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214年刘备霸占益州,孙权再次派人索取零陵、长沙、桂阳三郡,被关羽一口拒绝,孙权气的派吕蒙、鲁肃各率军跟关羽对峙,恰逢此时曹操进攻汉中,刘备服了软,将湘水以东的长沙、桂阳给了孙权才算了事,此间,关羽和鲁肃在益阳相会,鲁肃义正词严地责备关羽,关羽无言以对,
长江在中国古代乃天险,尤其是中上游,扼咽喉所在,川楚位居要地且物产丰饶,顺江东下如居高临下,其势如破竹,所以历代长江防务都以中上游为主。晋灭吴、隋灭陈,总有一路出川峡;金南下攻宋失利,还意图由陕入川,顺江东下;蒙古灭宋,也是由川陕突破,自西向东,可见,长江上中游的战略地位之重要。刘备得益州和南郡的江陵等地,就扼住了孙权的咽喉,
北有劲敌曹操虎视眈眈,西有刘备据险而守,随时可能东下,东吴的压力委实不小。孙刘联盟的裂隙从刘备在江陵问题上的推三阻四、蛮横无赖就开始与日俱增,何况刘备的坐大还威胁到了东吴的国防安全,联盟外衣下裹藏巨大分歧的和平不会长久,就如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终将破裂。关羽打襄樊,得意忘形、不自量力215年,孙权趁曹军主力远在汉中,率十万大军进攻兵力单薄的合肥,意图拔掉这个重镇,结果被张辽、乐进、李典打的满地找牙,
尝到了曹魏的厉害,加上亲刘的鲁肃病逝,抗刘的吕蒙接任,东吴的矛头毫无犹豫地选择了对准荆州。219年,关羽北上的前夕,刘备在汉中取得了大捷,先是曹操得了汉中,留下夏侯渊和张郃驻守,四年前刘备进攻汉中,被夏侯渊、张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次刘备带上除了关羽了之外的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马岱、严颜和十几万大军,而曹魏一方只有夏侯渊、张郃、郭淮三将,兵马不过三万人。
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刘备也没占到什么便宜,魏军分兵据守,蜀军集中兵力攻打张郃,夏侯渊拨兵去救援张郃,蜀军就放火纵烧魏军营寨前的鹿角、拒马,夏侯渊率卫队几百人出来修补,被黄忠瞅见机会,率大队人马围攻,乱军中杀了夏侯渊,但是,在郭淮的提议下,很快推举张郃来领导汉中诸军,局势很快就稳定下来。曹操听说刘备打汉中,急忙率军来救,刘备一看曹操来了,就据险而守不出战,曹操一看没辙,粮草又接济不上,就索性把全部汉中让给了刘备,魏军撤走,刘备集团空前大胜,刘备趁此自称汉中王,
此时是8月,刘备自封为汉中王之后,加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前将军,是王爵可封范围之内的武将最高衔,前后左右四个名号将军中地位最高,前即先,有先锋之意;假节钺,象征着代表皇帝行使特权,军事行动不用请示、自行做主,这对关羽是相当大的精神鼓舞,于是同月,关羽北上攻打襄樊,客观来讲,关羽此时不该北上,理由有四,如下:其一,刘备打汉中,虽然是以多打少,实际上战场对决优势不明显,汉中的胜利并不能证明刘备集团实力的强大导致曹操惧怕而撤退,反而在魏军名将面前,蜀军无可奈何,比如张郃;其二,驻守襄樊的曹仁虽然兵少,但是曹仁勇谋兼备,当年赤壁战后,周瑜、刘备夹攻曹仁,曹仁尚且能全身而退,阻挡敌方攻势,如今关羽智谋不及周瑜,兵势不及孙刘联军,关羽轻视了曹仁;其三,北上有江陵、公安后顾之忧,吴蜀联盟关系此时微妙,面和心不和;其四,孤军北上,外无援兵、接济,益州道路险塞、交通不便,汉中一路被曹魏掐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