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郑三月三祭轩辕,较早的古集中没有记载,据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记载,新郑三月三是个欢乐的日子,谓上巳节,也称春浴日、女儿节。新郑这种男女游览聚会、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遗风,同郑国的风俗习惯密不可分,所以也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从《国风·郑风·溱洧》一诗看,郑国的上巳节,实际就是一个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
1、春秋时期,在每年的“三月三日”,河南新郑当地有什么习俗?
河南新郑三月三祭轩辕,较早的古集中没有记载,据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记载,新郑三月三是个欢乐的日子,谓上巳节,也称春浴日、女儿节。从《国风·郑风·溱洧》一诗看,郑国的上巳节,实际就是一个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郑风》的画风与别的地方的“风”不同,绝大部分是情诗(有相当多人认为是女人勾引男人的yin诗)。
有《溱洧》《野有蔓草》《子衿》《褰裳》《有女同车》《女曰鸡鸣》《叔于田》等21首,现摘抄两首:《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诗经》据传为孔圣人编订,看了这些真让人大跌眼镜,这种户外聚众的日子往往提供给了男男女女们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约会的机会,《汉书·地理志》记郑卫二国风俗时则云:“幽王败,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会之地,右雒左泲,食溱、洧焉。土陿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
”“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登徒子好色赋》里的章华大夫和桑女恋爱的地点就在这个“郑卫溱洧之间”,及至唐代,李商隐著名的《柳枝》五首仍然流露着溱洧遗风,新郑这种男女游览聚会、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遗风,同郑国的风俗习惯密不可分,所以也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如郑厉公四年,郑国大臣祭仲的女儿雍姬问她的妈妈:“父亲与丈夫哪个亲近些?”她的妈妈答道:“父亲只能有一个罢了,而丈夫却个个男人都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