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 临汾市 > 汾城,从汾城到古城有多远

汾城,从汾城到古城有多远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6 21:55:31 编辑:临汾本地生活 手机版

1,从汾城到古城有多远

应该不超过15公里

从汾城到古城有多远

2,汾城在哪个省

查不到。汾城古建筑群位于襄汾县西南汾城镇中,距襄汾县城公里。汾城古建筑群是古太平县城的主要建筑,太平县创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现存建筑有:中文名称汾城地理位置山西襄汾

汾城在哪个省

3,汾城之战是真实吗

汾城之战是编出来的,历史上并没有所谓的汾城之战,因为当时的秦国经过长平之战已经是两败俱伤,又经过邯郸之战,秦国打了败仗,又损失了二十万人,因此秦国已经无力去攻赵国了

汾城之战是真实吗

4,山西襄汾汾城拍的什么电视

576啊!来汾城的话,我可是你的学姐啊!今年仅比去年的分数线多一分1
汾城有好几部电视,最近的一部是乡村,忘采纳

5,汾城城隍庙木牌坊有什么寓意

木牌坊位于城隍庙门东西两端跨街而建,建于明代,修于清代,皆四柱三楼式,共有东、西两座牌坊:东面牌坊上书额为“鉴察坊”,西面牌坊上书额为“翊镇坊”。两牌坊意义各有不同,一个扬善惩恶,一个是汾城当年战争时期的保护神。

6,临汾市襄汾县汾城有什么学校

择校分是475,统招分是495
汾城高中,城镇中学中的代表
还是到赵康的,康杰看看吧

7,汾城镇的历史沿革

汾城 ,顾名思义,也就是汾河岸边的城邑。所谓“汾城”又名临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其旧址在今襄汾县南端与新绛县交界处的晋城村。《史记·秦本纪》中:“(秦昭襄王五十年)益发卒军汾城旁”即指此地。西汉因在此置临汾县,县域包括今新绛县和襄汾县南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分临汾县北境设泰平县,县治即今襄汾县古城镇。北周为避周文帝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唐贞观七年(633年),太平县移治敬德堡,即今汾城镇。1914年1月,山西省在全面调整省内区划地名期间,鉴于当时全国已有3个太平县,所以决定启用太平县境内的古地名“汾城”,改名为汾城县。1954年,襄陵县(设于西汉,因晋襄公陵墓所在而得名)与汾城县合并后称襄汾县。同年10月14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到史村,即今襄汾县城。千百年来,襄陵县和太平县沃野连属、经济富庶,人民勤劳敦厚、安居乐业,素以“金襄陵,银太平”并称于世。

8,汾城在哪个省

山西省
查不到。 汾城古建筑群位于襄汾县西南汾城镇中,距襄汾县城公里。汾城古建筑群是古太平县城的主要建筑,太平县创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现存建筑有: 中文名称 汾城 地理位置 山西襄汾
山西,山西的汾酒就是那里的

9,汾城古镇在什么地方门票多少钱值得一去么

山西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底蕴的旅游大省,大部分前往山西游玩的人,首先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平遥古城,距今为止,平遥古城已经成为山西一张特殊名信片了。除了平遥古城以外,另外在山西还能找到很多古镇,这些古镇,都能跟平遥古城相媲美。甚至一些古镇的景点,给游客留下的印象也是比较深的。位于山西临汾就有一座千年古镇,这里没有任何商业化气息,甚至能跟平遥古城相媲美,关键是免门票,只可惜这座古镇却鲜有人知。这座古镇就是汾城古镇,地处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由于所在位置是汾河西畔,所以取名为“汾城”,据历史资料查证,早在夏朝时,汾城就已经出现了。时至今日,往日热闹的汾城,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座名气不是很大,但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由于年代太久远,因此游客来到古镇,是能够看到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物的,至今虽然有些古迹由于保存不当造成了相应损坏,但是它们仍得到了保护。其中包括很有年代感的鼓楼、城隍庙、以及明轮堂跟文庙等等,都已被列入保护文物行列,同时还是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在古镇上,不论走到哪里,到处都能看到古建筑。尤其是城隍庙,它就在汾城西门临街上,城隍庙大门位于两座牌坊中间,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翊镇”,一个上面写着“显佑伯”,虽然现在的城隍庙已经有些老旧了,但是游客仍然能够感觉到很威严,四角都能看到飞檐,正对面,还能看到一个琉璃镶龙影壁。进入庙内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一宽大戏台。上面的雕刻特别美,再往里走,就能看到城隍大殿以及钟楼、鼓楼等等建筑物。位于大殿上方,能够清楚的看到,具有山西特色的琉璃饰物,别提多美了。距离城隍庙不远,就是文庙,在山西游客们看到的文庙,保存是比较完整的,始建于唐代,曾经多次对其进行过修缮。在大门口,能够看到一个刻着字迹的石碑,上面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的字迹。由此也能知晓,它在古代时,其实是一处比较庄严的地方,棂星门柱上面仍能看到刻着盘龙的石兽,显得特别沧桑。再往里走,就是状元桥了,早在古代,凡是参加高考的人,都会在进考场时,先通过这座桥。对于汾城古镇,你们是否来过呢?穿越千年的记忆——遇见山西汾城古镇

10,山西襄汾汾城

看你从哪里去汾城,要是从临汾火车站去,出了火车站以后,做3路或者11路公交车,坐到终点站:尧庙汽车站!然后从尧庙做到新绛的车。你下公交的时候会有很多人问你去哪里,你别说去襄汾,你就说去新绛,买票的时候你再说去汾城。怕你坐错了车,在襄汾还得倒车,浪费时间。这车可以直接去汾城 如果在襄汾走的话,你去汽车站就可以。
你直接提我的命 他就直接把你送回来了

11,汾城古建筑群主要建筑物有哪些

汾城古建筑群,从金朝至清末,规模庞大,约有40余座古建筑,总面积大约2万平方米,是一组历史原貌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山西十大古建筑群之一”。汾城古建筑群的主要建筑物有县衙大堂、鼓楼、文庙、关帝庙、学前砖塔、城隍庙、明伦庙、社稷庙、洪济桥和城墙等。县衙大堂位于古太平县城东南,始建于唐朝,曾经是唐赫赫有名的鄂国公尉迟敬德的帅府。尉迟敬德去世后,帅府改为县衙大堂。鼓楼位于太平古邑的十字街中心,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共分三层:下层为青砖白灰、八卦攒顶结构,上两层为木质结构。鼓楼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砌女儿墙,中部沿四立柱砌清水墙,鼓楼底层东、西、南、北四门相通,4个门的上方均有石匾,分别是:“东眺塔汾”、“西望姑射”、“南通禹畿”、“北临尧都”。内部以木梯登二层。第二层南、北两方各悬挂一块木匾,南匾上书“太平古邑”,北匾上书“揽月留云”。楼上置木栏杆,可远眺四方,上下两层均以木斗拱承托出檐和翼角,外观威严而华丽。文庙位于古太平县城西北,城隍庙的东南,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始建于唐初,元代在1269年重建,明清两代屡有修葺。文庙的主要建筑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名宦祠与乡贤祠,东西两庑,月台、大成殿、藏经楼和崇圣祠等组成。学宫紧邻文庙,二者都是古时培养人才的学校,通称“庙学”。汾城镇的学宫尚留有西厢号房,古时科考就在里边举行。在学宫前,建有八角九层的“学前塔”,又名“学前砖塔”,原名“文峰塔”,其建筑风格为明清砖塔。学前塔塔基周长20米,塔平面八边空心,塔高24米。关帝庙俗称“武庙”,它与文庙一起是县治之地相骈而存的庙宇,位于古太平县城东南,就是后来的小东门内街北,县衙大堂东南侧,坐东向西。洪济桥位于古太平县城西南,就是后来的南关石坡下,木石结构,创建于金1184年。清代乾隆年间,清朝将廊桥木柱易为石柱,此后也曾有过修缮。桥身为东西向,石砌单券单孔,券顶雕吐水龙首。桥面上设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式廊房,用十六根大方石柱支撑着的顶冠形成了一座桥亭。在桥亭的厅堂内,可通过、可歇脚、可避风雨明伦庙位于文庙的北后方,创建于元代,面积283平方米,是当年太平县中大儒宣讲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的地方。明伦庙东侧是碑林,碑林内珍藏有200多通石碑,其中有贵州遗存最完整的512年的北魏造像碑,以及北齐隋唐造像碑碣和书法碑碣等,不仅具有文物考古价值,而且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此外,明伦庙里有两通文征明的摹刻《诗碑》,为书法碑刻中的珍品,《临汾历代碑文选》也收录了该碑,并注明了“清代刻”。据《太平县志》说,这两通《诗碑》最初是太平知县武成为了自己欣赏,而摹刻于县衙,后移到此处。武城在任太平知县期间“修废举坠,以能吏称”,所以,他后来名列太平县的“名宦祠”,加以纪念。

12,如何去襄汾汾城

看你从哪里去呢吧!要是从临汾火车站,出了火车站以后,做3路或者11路公交车,坐到终点站:尧庙汽车站!然后从尧庙做到新绛的车。你下公交的时候会有很多人问你去哪里,你别说去襄汾,你就说去新绛,买票的时候你再说去汾城。怕你坐错了车,在襄汾还得倒车,浪费时间。这车可以直接去汾城如果在襄汾走的话,你去汽车站就可以了!
出租
先到临汾,火车长途汽车应该都有到临汾的,然后做3.9。11.路,哪个都可以到尧庙汽车站,大部分都是去襄汾的,,如果你找下,直接去汾城的车就很多,看下临汾到新绛的就路过汾城!
临汾——--襄汾-----汾城临汾----- 襄汾-----赵康(汾城就在赵康的前面,做去赵康的车也是可以的)临汾(襄汾)——新绛(在临汾就是临汾到新绛,在襄汾自然做去到新绛的车 也是可以到达汾城的)你要是在侯马的话就必须坐车到襄汾再到汾城

13,秦昭襄王汾城之战赢了吗

没赢,而且也不是什么汾城之战,攻打汾城只是邯郸之战中的一场小战役,邯郸之战秦国也没有打赢。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近三十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秦军复败,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邯郸之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展资料秦昭四十九年正月,将军王龁率兵十万及大量的兵备粮草到达邯郸。五大夫王陵即调整兵力准备向邯郸发动第三次,也是攻赵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可以相信王陵已经知道秦王的不满及以王龁代之的先兆,所以肯定的是王陵军第三次的进攻是相当猛烈的。 战事爆发于正月,在北方此时还是寒冷的冬季。此时邯郸被围将近四个月城内兵员损耗和粮食供给已显危机,人心在冬季更显得脆弱。但在廉颇、乐乘诸位良将的率领下赵军依然士气高昂。同时秦军在受到增援后士气也开始高昂。战事进行月余,赵兵拼死抵御秦军进攻并取得胜利。秦军伤亡惨重,士卒多怨。秦王以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其后王龁率军连续攻打邯郸近五个月,依然没有攻下。十月,秦王杀了白起后又命郑安平率军五万支援王龁。此时邯郸城处于最危急的时候,粮草早已断绝,人皆“以骨为炊”“刎子而食”,赵军依旧不屈的抵抗着。同时平原君赵胜的外交战开始起作用,至十二月初,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王龁率秦军主力向西急退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约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草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其威大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邯郸之战

14,汾城之战谁赢了

第一次魏蜀大战于219年,刘备打败了曹操,杀死其大将夏侯渊,占领了汉中全境,得兵十余万。 其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汉中没有大的战斗。诸葛亮死后,在汉中边境魏蜀不时发生小规模战斗,各有死伤。 第二次魏蜀大战于263年冬,魏国派钟会,邓艾为将,率兵二十余万。此时姜维在沓中屯田,没有料到魏国会出兵。魏军从多路杀奔汉中,由于姜维连连北伐,兵力消耗过多,蜀军抵挡不住,只得放弃汉中退守剑阁。而邓艾却率兵偷袭阴平小道,直抵成都,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获得全胜,吞并了西蜀。
没有什么汾城之战,攻打汾城只是邯郸之战后的一个小战斗。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进围赵都邯郸,攻灭赵国。应侯范睢妒忌白起功劳,以秦军疲劳应休整为由,建议韩国割让垣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赵国割让六城请和,秦昭襄王同意。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与秦,秦势更强,如此赵将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城赂齐国,联齐抗秦。赵孝成王用其谋,派虞卿东见齐王建,商讨合纵抗秦计划,并借魏国使者来赵连络合纵之机,与魏订立盟约。同时将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封给楚相春申君黄歇,结好楚国,并对韩、燕亦极力交好。在国内则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进行抗秦准备。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遂于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王陵战至第二年,仍不能取胜。秦国增兵十万支援王陵,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秦昭襄王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秦军死伤过半,仍不能下。范睢于是举荐郑安平为将,率军五万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加强对赵的进攻。邯郸城内粮食耗尽,赵孝成王被迫向魏、楚两国求救。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附近,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二个月后,王龁进攻汾城,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

15,哪一场战役是秦国最不该败的战役如果胜利会怎样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展开了两次大战。第一次是长平之战,赵国和韩国两国的联军被秦军击溃后,秦军穷追不舍,一共歼灭了四十五万赵军。第二次是邯郸之战,此战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前前后后一共持续了一年零五个月。最终,赵国、魏国和楚国三国的联军坚持到了最后,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国,还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后世之人在论及这两次战斗时,总是将长平之战看的很重,而将邯郸之战忽略了。其实,邯郸之战对各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魏无忌、白起、范雎等,都与此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元前二百六十年,秦国大将白起向亲昭襄王要兵要粮,想携长平之战的胜利之威,一举荡平赵国。但是,秦国的宰相范雎中了赵国的离间计。他见白起越战越勇,害怕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威胁,于是,他向秦昭襄王进言,想要制止白起的进攻。秦昭襄王一直对宰相言听计从,他立即向白起下令,明他速速回国。白起撤走了,可是,秦国其余的将士仍在攻赵。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的赵国,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毫无对策,赵国的上党地区(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太原地区(今山西省的西北部)很快便陷落了。秦军愈战愈勇,甚至,占据了赵国的武安(今河北武安县)。邯郸是赵国的首都,万万不能有失。而武安距邯郸只有六十多里,可以说,秦国旦夕之间便可兵临赵国城下。但是,赵国毕竟立国多年,是一个拥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国。虽然被秦国打的抬不起头来,可是,它也一直在奋力抵抗。秦国在占据了武汉后,已很难再前进一步。而且,秦国百姓已经很难负担起秦军的巨大开销。秦昭襄王一方面担心激起民变,一方面担心楚国和魏国等国将会出兵援救赵国。斟酌再三之后,秦昭襄王决定同赵国议和。没有一举将赵国荡平,秦昭襄王感到非常遗憾。于是,他在和谈中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甚至,要求赵王必须来秦都咸阳。赵国群臣闻之,一个个吓得说不出话来。此情此景,都与四十年前的楚怀王十分相似。当年,楚怀王接受秦昭襄王的邀请来到秦国。不料,秦国背信弃义,竟然将楚怀王囚禁。此事一出,各国都认为秦国之言断不可信。但是,赵王明白赵国如今危在旦夕,除了入秦谈判之外别无他法。赵王视死如归,亲自前往秦国谈判。最终,赵王和秦昭襄王达成合约,决定割让赵国的五县之地给秦国,以换取秦国的罢兵。赵王回国后,群臣们听到各地的消息后一片哗然,以赵国大臣虞卿为首的反秦派更是坚决反对这一做法。虞卿认为:占据上风的秦国之所以要议和,正是因为它已经无力再战了。秦国已露疲态,此时如将土地送给齐、魏等国,然后和它们一起攻打秦国,定能收复大片失地。而且,就算是将土地给秦国,也难保秦国明年不会再次侵略。虞卿的话有理有据,一下子便将赵王点醒了。深思熟虑后,赵王决定撕毁合约,坚持与秦国斗到底。赵王认为,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时虽然危机四伏,但誓死血战,未必就没有生还的机会。自此,赵王宵衣旰食,勤于政务。对内,赵王操练兵马,加固城池。对外,赵王与燕、魏联姻,和齐、楚建立同盟,以求护佑。为了进一步获取他国的支持,赵国将灵丘(今山东省滕州)送给了楚国的宰相,建立了赵、楚联盟。秦昭襄王见赵国拒不割地,勃然大怒。他下令让秦军进军,兵锋直指邯郸。秦军已经疲惫不堪,若要他们攻破邯郸,则必须要有一名经验老到的主帅坐镇。想来想去,秦昭襄王决定派白起前去。恰巧当时白起有病在身,而且,老将白起已经六十多岁了。思前想后,秦昭襄王并未勉强白起,而是决定让王陵担任主将。王陵率军向邯郸发起猛攻,但在赵国将士的拼死抵抗下,秦军胜少败多,仅剩下的一点精兵也被赵军给打没了。无奈之下,王陵只好向秦王要兵。援军到达后,王陵硬着头皮再次发动进攻。这次,他将手中的兵力都用上了,想要一举攻破邯郸。不过,王陵还是低估了赵国。攻城之战,向来是攻击一方占劣势。何况,邯郸乃赵国命门,墙高沟深,不是用蛮力就可以征服的。攻城战持续了很久,秦军在损失了数万的兵士后,仍未攻下邯郸。看到攻城之战进入胶着状态,秦昭襄王也是骑虎难下。此时如果罢兵,就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之后如果再想攻破邯郸,则更加困难。两相权衡之后,秦王决定再请白起出山。白起身上的病已经好了很多,但是他身经百战,这次战斗的难度,他心知肚明。在白起看来,秦军远离家乡来攻打他国的国都,本就很难取胜。而且,如果赵国说动其他国家攻打秦国后方的话,秦国必定失败。看到白起并不想出征,秦昭襄王派丞相范雎前去劝说。令秦王没有料到的是,范雎不仅没有说动白起,反而起了反作用。当年,秦军士气正旺之时,白起曾想一鼓作气攻下邯郸。可就因为范雎的谗言,秦王将白起罢斥。君命不可违,无奈之下,白气只好含恨而返。如今情况危急,秦王竟然又派自己来收拾残局。而且,派来的人正是当时诽谤自己的范雎。白起越想越生气,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去推辞,最后干脆称病不出,表示不想趟这浑水。秦昭襄王正为邯郸之战忙的焦头烂额,听说白起不愿意出战,顿时恼羞成怒。他直接说道:“没有白起,难道秦国就不能灭了赵国吗?”震怒之下,秦昭襄王命王龁接替王陵,令他速速出兵灭赵。王龁将邯郸围得水泄不通,可用尽全力攻城仍然无法成功。秦军死伤惨重,邯郸城仍然巍然不动。而且,赵国时不时地偷袭秦军的粮草,令秦军苦不堪言。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在对待邯郸之战的态度上,也开始左右摇摆起来。秦国与赵国开战的前期,齐国和魏国都表示支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开始站在了赵国这一边。当时,魏国的君王是魏安僖王,也就是信陵君的哥哥。魏安僖登基的时候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当时的他踌躇满志,势要压秦国一头。因此,他派人四处联络各国,最后甚至和赵国、魏国一起集结了十五万大军一起攻打秦国。当时,魏安僖王和秦军在华阳(今河南新郑)展开激战。但是,经验尚浅的魏安僖王低估了秦军的实力,被秦军打的溃不成军。自此之后,魏安僖王行事越来越稳重,再不敢有冒险之举。这样做,虽然稳定了魏国的局势,可也让赵王自己变得谨小慎微,畏手畏脚起来。秦国同赵国开战的前期,魏安僖王抱着隔山观虎斗的心态,也乐得从中渔利。可是,看到秦国围攻邯郸,决心灭赵后,魏安僖王也不禁胆寒,生怕自己遭遇唇亡齿寒之祸。于是,他派遣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援救赵国。秦昭襄王看到赵国想要横插一手,勃然大怒。他威胁魏安僖王道:“秦军马上便可以攻下邯郸,谁敢救援赵国,我先发兵攻打他。”看到燕国和韩国都按兵不动,一向保守的魏安僖王也不禁犹豫起来。于是,他令魏军停止前进,静观局势。不料,信陵君迫不及待地想要援救赵国。他不顾哥哥的命令,派人偷走了兵符,强行派兵救赵。与此同时,赵国也说动了楚考烈王出兵。楚、魏、赵三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看到联军的势力不断扩大,信陵君的信心越来越足。他看准时机,主动向秦军发动进攻。秦军早已疲惫不堪,面对三国的联军更是无力应对,只好在死伤惨重中艰难撤退。白起看到局势发展成这样,无奈地叹息道:“秦王不听我的话,看看现在成了什么样子!”白起自知无力回天,于是,说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坚决不出。秦昭襄王感觉自己的威望受到了挑战,于是,将白起贬为小卒,并将他派往阴秘(今甘肃灵台)。白起为秦国出生入死,一直忠心耿耿。如今看到秦王竟然如此对待自己,顿感悲凉。他以老将的身份,以自己的病重为由,拒不前往阴秘。秦昭襄王为了安定人心,也不好强行让白起离去。于是,他同意让白起留在咸阳养病,以表示自己对老将的敬重。秦军虽然打了败仗,可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尚能且战且退。王龁收拾残卒后,鼓舞士气,再次与联军展开大战。联军虽然声势浩大,可是,面对坚持抵抗的秦军,一时也没有好的办法。此战持续了三四个月,仍未分出胜负。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王龁率领大军前去夺取汾城(今山西省襄汾县)。汾城是秦军粮草运输中的重要地点,如果,汾城攻不下来,那么,秦军就很难进行长时间的作战。这个道理,联军同样明白。在两方的作战中,汾城都被当做主要目标。汾城几经易手,最终还是被联军牢牢占据。自此,秦国已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只得撤兵。这场秦赵大战,最后以秦国的失败收场。秦昭襄王听到王龁失败的消息后,非但不仅没有检讨自己的失误,甚至,还将怒火发泄到了白起的身上。他再次催促白起,令他马上离开咸阳,不得再以病推迟。白起看到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如此行事,只得冷笑着前往阴秘。此时,宰相范雎再次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秦王对白起一直不满,听了范雎的话后更加生气,认为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白起不肯出战。于是,他下旨令白起自尽。可怜一代名将,没有在沙场上马革裹尸,最终,到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此次失败后,秦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也无法展开大规模的作战。从之后的历史来看,这场战争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文章TAG:汾城古城有多远多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