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 临汾市 > 洪洞,洪洞有哪几个村

洪洞,洪洞有哪几个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6 20:00:45 编辑:临汾本地生活 手机版

1,洪洞有哪几个村

马三、马二、燕壁、逍洞

洪洞有哪几个村

2,洪洞县的正确读音

洪洞县的正确读音: hóng tóng xiàn。洪洞(tóng)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为邻,西靠吕梁与蒲县相接,北与霍州、汾西毗连,南与尧都区接壤,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下辖10个镇、5个乡。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境内有250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从远古神话传说到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仅《中国历代名人词典》所列的26位远古人物中,有一半之多在洪洞都能找到其活动遗迹。历史沿革:1954年,洪、赵两县合并为洪赵县,县治在洪洞县城,同时运城与临汾专署合并为晋南专署,洪赵县属晋南专署管辖。1958年12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1959年7月,霍汾县从洪洞县分出,恢复原建置。1971年,临汾与运城专署分设,洪洞县归临汾行署管辖。2000年,临汾地区改市建置,洪洞县上隶临汾市管辖。

洪洞县的正确读音

3,有谁知道洪洞在中国哪个省

山西,离临汾很近,坐车一会就到了
山西省的洪洞县。
是山西那个吧!那里有个老槐树,听说是中原人民老祖宗的根据地。

有谁知道洪洞在中国哪个省

4,洪洞县属于哪个市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为邻,西靠吕梁与蒲县相接,北与霍州、汾西毗连,南与尧都区接壤,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全县辖15个乡镇、32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3.7万,是山西第一人口大县,总面积1494平方公里。旅游景点1、万圣寺万圣寺原名小清凉寺,位于洪洞县城西25公里万安镇浅沟村西之佛出峡。创建于南北朝北魏的后魏时期(425-534),法舟法师主持修建。根据《赵城县志》记载,小清凉寺于金大定四年(1164)进行重建,改名为万圣寺。2、青龙观玄帝宫青龙观玄帝宫位于洪洞县城西南23公里龙马乡长命村西青龙山南端,俗称老爷顶,又称北顶。与尧都区界的南顶隔河遥相呼应,北望娄山,南连天石,形势蜿蜒,气势雄伟。青龙观的主殿为玄天上帝宫,简称玄帝宫。3、兴唐寺风景区兴唐寺风景区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八景区之一,位于洪洞县东北部,东和古县相邻,北与霍州毗连。可开展探险、科研、森林浴等活动,既是游客游山览水、寻幽访古、消暑纳凉的一方胜境,也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天然森林氧吧。

5,洪洞在哪个省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而成,县治在洪洞城。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在俺们山西
山西省,好多人都是从那迁来的
山西
在山西省

6,洪洞为什么叫洪洞

山西洪洞县是我国 历史 名县,也是亿万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洪洞大槐树寄托了全国及海外多少移民后裔的故土深情。“洪洞”无疑是中国 历史 文化的著名品牌,但是它的来历和含义又是怎样的呢? 在西周时期,洪洞县境属古杨国。我国的杨姓就发源于这里。秦统一后,在这里设置杨县。又经过数百年,到东魏时期,出于战争需要,东魏政权在此战略要地设军事堡垒,称“洪洞戍”,也称“洪洞镇”。史书中描述北周军队进攻到此的情形:“洪洞百雉相临,四周重复,控据要险。”洪洞戍的旧址大致在今天洪洞县的上纪略村一带。 隋末,李渊起兵太原,南下霍邑,在经过杨县时因恶隋炀帝的“杨”姓,遂以当地著名的洪洞戍命名为“洪洞县”。 原来,古汉语“洪洞”一词是形容洪流大水的意思,有时也写作“鸿洞”。如《淮南子·原道》:“(水)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而洪洞戍的军事堡垒建于汾河岸边,面临波涛澎湃的汾河,故以“洪洞”为名,以显扬东魏将士如洪波之势的军威。 欢迎打开 历史 宝藏,一起来读山西那些事儿。(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我们都知道洪洞有个 大槐树,这里号称众祖之根。 不少外地人会将洪洞读为hóngdòng,这其实是错误的读音。 正确的读音应该是hóngtóng。关于洪洞这个地名,有人根据方志上的记载, “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 说是因为这个地方南边在上古时期有一个仙人,因为居住在一个叫 “洪崖古洞”的地方,而得此地名。 其实这个说法不可靠。 因为这里的 古洞读 d ò ng,而非现在的读音 hóngtóng。 也有人解读说,洪洞这一地名,源于鲜卑语,其实是通古斯语系中的“Hoton”一词的汉译。 Hoton ”意思就是“城”。 这种说法有过度解释之嫌。就算洪洞此地魏晋这段 历史 上受到过鲜卑人的影响,而地名这一最基本的文化要素确实有强大的传承性的,不可能直接改过来,把之前的俗称丢的一干二净。 洪洞这一地名,还是与此地的地理环境有关。绿色所示为汾河 洪洞靠近汾河,“洪”是形容大水,而“洞”是言水之激流。合在一起,“ 洪洞 ”的意思就是指这里的汾河波涛汹涌。 这里的形容流水迅猛的“洞”该怎么读呢? 从水同声,就是说表示疾流的“洞”读同tóng。后面的“徒弄切”,是古代表示读音的特殊方法,取“ 徒 ”的声母t,和“ 弄 ”的韵母ong,合在一起,就是 tóng这个发音了。 综上可知:洪洞这个地名,与当地特殊的河流环境密切相关。 速读 历史 类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 历史 宝藏。 提起洪洞县,可以说家喻户晓,喜欢戏剧的人都记得《玉堂春》里苏三的一句唱词“ 苏三离了洪洞县 ……”,另外一个就是“ 大槐树下 ”的故事。洪洞县名是怎么来的昵?根据传统的说法,洪洞县名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 洪洞县 历史 悠久,其“洪洞”之名自古就有,虽然在 历史 上几经变迁,但最终还是沿用了 历史 上的旧称: 洪洞 。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为冀州之域。后其属地和县名多有更改,如义宁二年改杨县为洪洞县……1958年10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1959年9月霍汾从洪洞分出,恢复原置。1971年临汾与运城分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县人民政府驻洪洞县城。 苏三起解 里所描述的爱情故事世代相传, 大大槐树 的故事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粉丝的寻根问祖热,而这两个故事,其起因地都是山西 洪洞 。【喜欢我的网友可点击右上角 关注 】 资料来自网络。 据《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均认为洪洞县的洞字应读为t0n9洞音。但汉语字典及词典里均不认承t0n9的读音。 据传统一说:洪洞城南有一洪崖古洞而被古人取城名为洪洞。洪洞与赵城于54年合并为洪赵县。赵城为周缪王封造父之地。后赵简子食邑而名赵城。远古时,唐虞夏商时期,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西周时为杨候国,古城在今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赵成为赵国,今赵城东北三里简子城为故城。春秋时,洪洞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号曰杨干。后为羊舌胖食邑。鲁昭公二十八年,始为杨县,洪赵均为晋国之域。秦时,洪洞被封杨县,治所范村。赵属彘县,治所今霍州。均属河东郡……。(中间三千年上下的变迁省略)。 日本投降后,洪赵两县成立了民主政府,洪驻师村,赵驻兴旺峪。解放后,两县政府各驻县城。均属临汾专署管辖。1954年两县合并为洪赵县。治所洪洞。属晋南专署。58年又合并霍汾县,称洪洞具,治所洪洞城。59年霍汾县又恢复原置。71年临汾与运城分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人民政府驻洪洞县城。 略论。谢谢。 另有一说,洪洞 取名自洪崖古洞。古代在涧桥以东的涧河南岸,因洪水长期冲刷形成了绵延数里壁立陡峭的悬崖,是为洪崖,几十年前仍依稀可见;据说在城北曾有古代遗存的神秘洞穴,是为古洞。故合二名曰 洪洞。 有大槐树烈士陵园纪念碑刻为证: 歼敌灭寇实壮烈 洪崖古洞出英雄 《明史》《名太祖实录》载:明朝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大规模的人口迁徒行动,自洪武六年(1373)至永乐十五年(1417)迁民行动有18次之多。共迁往18个省市498个县市,其中河南106个县市。 我听说当时官方是将洪县和洞县的老百姓赶到当时的老槐树下集中被带走的,所以当时的人门最后的记忆最深的就是老槐树。而洪洞县是两个县名的总称。听老人们说的啊,听说,听说,道听途说,不一定准确! 我们部队1966年驻防北京通县时,发现北京地图上有“壶关营”、“孝义营”、“屯留营”的村庄。心想这些村名为什么村名和山西的三个县名一样?后来读到明洪武时期从洪洞向中原移民的文章后,才明白这些村庄的百姓就是当时山西的移民。 我只知道洪洞是很有声望的地名。从洪洞迁往四面八方的人很多。我们家乡也是从这个地方迁来的,虽然从洪洞经常穿梭但知道的细节不多。洪洞(读tong童)洪洞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 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辖区有252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年平均温度12.3 ,年平均降水量493.3mm。 洪洞县下辖9个镇、7个乡,463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全县常住人口76.11万(2017年),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 洪洞县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 科技 进步先进县、全国群众 体育 先进县,山西省重点 旅游 县,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 旅游 目的地,同样还是中国武术之乡。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涛澎湃。又据《旧唐书·地理志》,取义县北之洪洞岭。又据《山西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 春秋晋置杨氏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8千米古县村。秦改杨县,属河东郡。新莽改有年亭。 东汉复旧。 三国魏属平阳郡,后废。 北魏太平真君初年禽昌县自吉县境徙治今县城东南10千米,属平阳郡。太和年间又徙治今尧都区境。二十一年(497)复置杨县。 正始二年(505)永安县治自今霍州市境徙今赵城镇东北8千米桥东村,不久徙治赵城镇东南1.5千米,属西河郡。建义元年(528)于永安县置永安郡,县属之。北魏末年永安郡、县还治今霍州市境。 隋开皇三年(583)属晋州。义宁元年(617)改洪洞县,徙治今大槐树镇。次年于今赵城镇东北1.5千米置赵城县,属霍山郡。 唐麟德初年赵城县治徙今赵城镇,与洪洞县先后属吕州、晋州。 宋熙宁五年(1072)赵城县废入洪洞县,属平阳府。元丰三年(1080)复置赵城县。政和三年(1113)升赵城县为庆祚军,隶河东路。 金废军,复为赵城县。贞佑三年(1215)赵城县改属霍州。元洪洞县属晋宁路,赵城县属霍州。 明洪武三年(1370)两县俱属平阳府。 明代以大槐树为标识的移民活动影响深远。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城县复属霍州。 民国初年废府、州,两县改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属临汾专区。 1954年合并为洪赵县,属晋南专区。 1970年属临汾地区。 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7,洪洞县的介绍

洪洞县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辖区有252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年平均温度12.3℃,年平均降水量493.3mm。洪洞县辖9个镇、7个乡,463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户籍总人口74万人(2012年)。洪洞县是国家卫生县城1、国家园林县城2、全国文化先进县3、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4,山西省重点旅游县,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5,同样还是中国武术之乡。

8,洪洞属于哪个省

洪洞县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1990年人口60.5万。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白等少数民族。面积1563平方千米。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置杨县,后改为洪洞县。隋又在洪洞县北置赵城县。隋以后有变迁,至1954年与赵城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复称洪洞县。1960年1月霍汾县析出复置。矿产有煤、铁、铝矾土、石灰石、石膏等。土特产主要有莲藕、左家沟陶瓷大缸、山头核桃。名胜古迹主要有广胜寺、洪洞明代监狱、古大槐树处、坊堆遗址、永一堡遗址。   洪洞县辖9个镇、7个乡:大槐树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姜镇、赵城镇、万安镇、刘家垣镇、淹底乡、兴唐寺乡、堤村乡、辛村乡、龙马乡、山头乡、左木乡。

9,洪洞是那个省

山西洪洞县 洪洞县,县名的来源,传统的说法是取城南洪崖城城北古洞而得名。隋属临汾郡,义宁元年(公元 617)改名洪洞县,自此历代县名不改。1954年洪洞与赵城二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仍名洪洞县。 洪洞县,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都非常高。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有件镇馆之宝,是中国元代的佛教壁画,此物原是中国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的圣物。中国国立北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赵城金藏》,也是山西洪洞县广胜寺的圣物。此外,洪洞人也闻名遐尔,一方面明代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始于洪洞,洪洞人的足迹由此遍布天下。另一方面,京剧名篇《玉堂春》里的洪洞人,华人世界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洪洞县属于山西省临汾市管辖。
山西省临汾地区
陕西省临汾市
山西 洪洞县 那挺穷的
山西

10,洪洞的风土民情

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这是在山西洪洞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五闹“红火”、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民间艺术,这种传统的艺术节目,大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洪洞广胜寺一年一度的古庙会,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十八日,庙会会期为五天。前后共五天的庙会,使广胜寺人山人海,形成节日般的热闹。庙会期间,霍县、汾西县、临汾市、襄汾县、安泽县、古县、侯马市的客商、游人、赶会的男女老幼,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向广胜寺汇聚。庙会期间,广胜寺前,售货的、摆地摊的、跑马卖艺的,演戏的、耍杂技的,各行各业,各显其能,吸引着广大顾客和游人。洪洞人把扫墓叫“上坟”,也叫“说坟”,意思是清明期间家家都要到自家的坟茔祭奠,所以叫“上坟”;到了坟地,长者要给晚辈孩子们讲说地下的先祖,所以叫“说坟”。上坟的时间则有不同。洪洞南部,一般是集中在清明的前三天,第一天上新坟,第二天上旧坟,第三天则是被家族“出户”的人家上坟的日子。而洪洞北部则是过了春分,就上新坟,此后至清明前一天(即寒食节)之前上旧坟,清明前一天是被家族“出户”的人家上坟的日子。 洪洞县的两个村民聚落羊獬和历山每年都要举行“接姑姑迎娘娘”的走亲活动,所谓的“姑姑”和娘娘“即为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娥皇和女英。整个场面声势浩大,气氛热烈,无人不为之震撼。整个“接姑姑”活动,简单地说,是每年阴历三月初二,羊獬人去历山“接姑姑”(羊獬人称娥皇女英为姑姑),三月初三抬至万安歇一宿,三月初四回羊獬,直到阴历四月二十七,历山人再来羊獬,四月二十八将“娘娘”(历山人称鹅黄女英为“娘娘”)迎回历山,同日,万安人来,四月二十九回万安。洪洞三月三传统习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内涵深远,独一无二,与民众生活习俗紧密相关,是最古朴的民风和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文章TAG:洪洞几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