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诊断为糖尿病之后,就要开始了解有无糖尿病产生的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产生的并发症啊,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2mmol/L,高出7.0mmol/L,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这基本也能诊断为糖尿病了,如果他还有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那就没跑了,糖尿病。
1、糖尿病为什么要分型?
在有些人看来,糖尿病是血糖升高的疾病,都会出现口渴、多尿、消瘦等症状,需要胰岛素治疗,都会出现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分型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最常见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它们的区别可不是仅仅1个阿拉伯数字不同那么简单,它们不仅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预后也不太相同。这样的分型有利于更精准的进行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研究,对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减少各类型糖尿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有利于预测糖尿病发生风险例如1型糖尿病是一种针对自身抗体的T淋巴细胞浸润胰岛、破坏B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桥本氏甲状腺炎、Addison并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存在。知晓了相关抗体在诊断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就可以在临床诊断1型糖尿病或者在有家族史的人群中进行1型糖尿病风险的预测,
而2型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如高脂、高热量饮食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吸烟、精神压力、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分型的原因还在于这两种疾病都有家族史的因素,如果明确知道了患者有相关的家族史,那么就可以事先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预防,来尽快发现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来确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进行糖尿病分型更有利于确定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选择胰岛素治疗,口服胰岛素促泌剂是没有效果的,而2型糖尿病患者就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物,也可以选择胰岛素治疗,或者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交替使用,分型能够更好的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1型糖尿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由于病史较长,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多以微血管并发症为主。
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成人和老人,由于他们的年龄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在糖尿病诊断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大血管病变,但是无论是微血管并发症还是大血管并发症,都要求要平稳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综上所述:疾病的分型不仅有利于开展发病机制的研究,更多的发现各种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也能及时的发现疾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怀疑有糖尿病该做哪些检查呢?
排查糖尿病,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基本上任何一个医生都知道:不就是血糖高于11.1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嘛,错了,内分泌医生会告诉你,这样简单粗暴的答案是错误的。因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远远没这么简单,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深究,毕竟诊断一个人是糖尿病不是一件小事,诊断为糖尿病之后,意味着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都需要跟高血糖、低血糖做斗争,目前看起来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们来看看,如何排查糖尿病的诊断。2013年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我们详细说说:假如有一个人,叫老王,近段时间有喝水很多、尿尿很多、吃东西也特别能吃,而且吃那么多不重反而还瘦了,某一天碰到了熊猫医生(答主我),熊猫一看就说:哎,你这个症状好像糖尿病哦,要不去医院抽个血化验个血糖看看,到底是不是糖尿病?没错,多饮、多尿、多食这些症状很像糖尿病,但不一定是糖尿病,如果加上血糖也不正常,那就明白了,
于是老王去了医院,抽了个随机血糖(什么时候去抽血都行,不管饭前饭后早上下午),呀!血糖13.2mmol/L,已经高出了11.1mmol/L了。这时候,我们基本上能诊断老王就是糖尿病了,一般来说不会有错,但很多人不一定有多饮多尿多食又瘦这样的症状啊,而且也不一定能碰上熊猫医生我啊,但是人家单位有体检啊,早上空腹,还没吃饭,排好队就去抽血,这时候的血糖是空腹血糖,呀!9.2mmol/L,高出7.0mmol/L,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这基本也能诊断为糖尿病了,如果他还有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那就没跑了,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