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保叔塔,保叔塔 英语怎么说

保叔塔,保叔塔 英语怎么说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11 11:06:09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1,保叔塔 英语怎么说

Uncle Paul tower 希望能帮到你 采纳是您的美德
保叔塔:Tower Baoshu

保叔塔 英语怎么说

2,保俶塔的来历

保俶塔一般认为初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建造者为吴延爽,吴延爽信奉佛教,当时为了安放唐朝高僧东阳善导和尚的舍利,建了九层高塔。保俶塔的来历保俶塔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宝石山上。保俶塔的塔身是呈八角形的砖砌结构,宝塔第七层顶部有木制的天花板,塔身庞大。据记载,保俶塔建后不久,北宋建立之年(960年),吴延爽因犯“谋叛罪”,被削职除名并流放。

保俶塔的来历

3,保叔塔 灵隐寺 飞来峰 六和塔 虎跑 雷峰塔怎么安排行程 最好一天内

第一天 就在西湖周边逛一下 从保俶塔出发 一路向南逛到雷峰塔 晚上回河坊街第二天就去六和塔 一路北上 虎跑 最后到灵隐寺 飞来峰就在里面 有空的话可去北高峰

保叔塔 灵隐寺 飞来峰 六和塔 虎跑 雷峰塔怎么安排行程 最好一天内

4,保俶塔怎么读保俶塔介绍

1、保俶塔拼音:[bǎochùtǎ]。2、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吴延爽始建之,为九级。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和尚永保师叔,简称“保叔”,募缘十年,进行重修,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

5,保叔塔和雷峰塔哪个塔高

你tm 应该培养你儿子的 兴趣 考考考 考 tm 那么多年 你看现在 学生有tm 几个有出路的 你培养你儿子的兴趣 让他走下去 教会他坚持 让他自己选 靠 什么家长 把自己的 孩子变成一个没大脑 只会 听 他妈他爸 的2b 算了 你儿子都tm 上高中了 估计也没什么明天了 现代这个时代的人 到了20岁 基本已经 没有什么选择自己明天的权利了 我靠 你看你自己问的这个你就不觉得2么 美术是专业 能和 普高比 宽度么 你让你儿子 学舞蹈 你tm 出来 问问 我 儿子是 学舞蹈 职业选择多 还是 学一般文化课 选择多
2

6,保俶塔怎么读 保俶塔介绍

1、保俶塔拼音:[bǎo chù tǎ]。 2、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吴延爽始建之,为九级。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和尚永保师叔,简称“保叔”,募缘十年,进行重修,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

7,保俶塔的历史你真的都知道么

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吴延爽信奉佛教,当时为了安放唐朝高僧东阳善导和尚的舍利,建了九层高塔。塔建后不久,北宋建立之年(即960年),吴延爽因犯“谋叛罪”,被吴越国王钱俶削职除名并流放。故吴延爽未给塔正式取名,民间就叫之为“宝塔”,后由于人们因山而叫成“宝石塔”。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被尊称为“师叔”的永保和尚,双目患疾,募缘十年重修此塔,宝塔焕然一新,人们感其精神并以作纪念便改叫“宝石塔”为“保叔塔”。之后的宋、元、明朝一直都称之“保叔塔”。“保叔塔”一名沿用时间一长,人们便产生望文生义,故编造了“宋嫂为保佑小叔造宝塔”的传说。明朝末期,有文人大儒对此感到有伤风化,道学精神使他们发起“正名运动”,编撰了“吴延爽祈求国王平安造宝塔”的新故事。正因为文人的效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吴延爽建造保俶塔”的故事,就广泛流传起来,这样“保俶塔”的塔名随之叫开了。现今,称其为保俶塔,主要是根据塔身上的碑记。

8,保俶塔的来历是什么

民间关于保俶塔的传说有好多个版本,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如下:北宋赵匡胤于开宝八年(975)灭南唐后,吴越国王钱弘俶至南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进贡。大臣们和百姓为祝福他平安归来,特建此塔,故名保俶塔。保俶塔的古今结构特点保俶塔的古今结构式样虽然都是亭亭玉立的美人,但是细看还是大有讲究。两者差别不少,古塔外部轮廓是微微膨出的弧形曲线,今塔则变成了近似直线,像是倒“V”字,似乎失去了古塔的醇厚古朴的佛塔味道。在我看来,古塔似乎更美。分清楚古今塔式的不同,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西湖旧照片的年代。现在网上可见不少西湖旧照片,大多没有明确的年代,看保俶塔的式样,便可以大致上有个判断。

9,保叔塔建于什么时期

一说是吴越王钱亻叔入宋朝贡时所造。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十四中有简单记载:“杭州有保叔塔,因叔入朝,恐其被留,做此以保之……今误为保叔。”另一传说是宋咸平(998-1003)时僧永保化缘所筑。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咸平中,僧永保化缘筑塔,人以师叔称之,遂名塔曰保叔。” “保俶塔”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相传建此塔是缘于当时有俩兄弟进京考试。古代交通不便,进京赶考路程约有百多日之久,一路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因这哥俩父母早丧,弟是由哥、嫂从小带大的。当这哥俩同时出门赶考时,这当嫂子的在家实在是放心不下,便请工匠们来造塔保佑小叔,祈祷小叔能金榜题名,平安回家……塔名便叫“保叔塔”。谁知此塔一落成,便有好事者在塔身上写道:“保叔?保叔?为何不保夫?任你掬尽西湖水,难洗心头一点污!”墨迹还未干,只听嘎啦啦地一阵响声过后,此塔便歪了身子。此事随即轰动了整个杭城。这事被后来一路过赶考的秀才得知,秀才心中甚是不平,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保叔之情有何不妥?随后亦在塔身上写道:保叔!保叔!就是为保叔!任你钱江潮汹涌,矗塔无言心血注!塔神闻讯当即将塔身重新正了过来,但由于用力过度却将塔身正过了头――将塔身推往另一边歪去。为避免闲人的杂言,后经官府出面将此塔改名为“保俶塔”,意为保夫又保叔。此塔经过风风雨雨的几百年后至今还矗立在钱塘江边上的一个小山顶上,虽说此塔很是朴素,又有点歪,但却又有点像外国的什么斜塔。你若不信,不妨找个机会去看看,这可是真正的文物哦!

10,保俶塔的简介

保俶塔(“俶”,拼音:chù,注音:ㄔㄨˋ)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的一座塔,为西湖风景区标志之一,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保俶塔始建时代有争议,一般认为系北宋初年开宝年间(968-976年),吴越国国王钱弘俶被宋太祖赵匡胤召往汴京时,他的母舅吴延爽发愿建造九级宝塔,祈祝钱弘俶平安归来。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屡毁屡建。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为七层楼阁式。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倾斜,重修,为八面七级,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铁制构件为明代旧物,1996年,朽坏的塔刹被更换。保俶塔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扩展资料:名字由来张岱的《保俶塔》文中所记大意是,宋太平兴国元年,吴越王钱俶,听说南唐被宋朝灭了,很惊恐,带着家人到宋朝的朝廷,生怕一家人被扣留在京城,佛前许愿说如能保其平安归来,则归后定造塔还愿。到了京城,皇帝倒还客气的,给了宅子礼待他,赏赐很丰厚。留他们住了两个月就让他们回杭州了。走时,赐了一黄皮书卷,封存得很密实,说:在路上密看。到了路上,钱俶打开一看,全是大臣们劝皇帝把钱俶留在京城的奏章。钱俶又是感慨又是惊恐,回来后,就造塔还愿,感谢佛祖护佑自己平安回来。还有许多神话类的传说,例如:西湖水里有个妖怪,经常兴风作浪,荼毒钱塘的老百姓,这时钱俶要为民除害,于是往水里射了三箭,除掉了妖怪。百姓虑其不永,筑塔于宝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另有讹传此塔系寡嫂祈叔平安而建,因此讹称为“保叔塔”。建筑特征宝塔墩座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墩座的西部或西北部边缘是从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手法粗犷,岩石上清晰可见尖利的凿痕,尤其是在墩座的表面部分。在墩座的西北角甚至还在岩石上雕凿出了三个通往墩座顶部的阶梯。保俶塔的墩座高约65厘米,其东、南、北这三面都是用长方形的花岗岩石块垒起来的,这些用石块堆成的墩座与西面在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墩座在那三个阶梯的南部和北面的西角衔接在一起,使旧建筑的基座与宝塔的墩座合二为一。在由这两点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内和保俶塔的基础部分显示在墩座边缘内侧有一个略微凸起,高约8厘米的平台。这个凸起平台的轮廓与旧墩座的边缘直线融为一体,形成一条不间断的曲线。它们沿着边缘的曲线展开,相互之间保持着基本相等的距离,其中有两个浅洞在艾术华所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旧墩座的表面是深褐色的,而那两个浅洞则呈白色。 宝塔西边的地面正好跟前述那三个石阶的底部持平,而在宝塔的东边从墩座下到地面却有两段石阶的距离。保俶塔的塔身是呈八角形的砖砌结构,共分6层,上面还有一个用木结构基座支撑的铁铸塔顶。宝塔第七层顶部有木制的天花板,而且还有粗原木从顶部穿出,以支撑塔顶。为这些原木预留的洞在锥形的塔顶至今仍能够清楚地看到。再上面就是带有五个铁圈的铸铁尖顶。塔身庞大,而且不能够从内部登上塔顶。如果不计算尖顶的话,塔的高度据估计也达到了40米。塔身底层每一边的宽度是2.65米,除底层外的第二至五层,每一层的外墙都略小于底层的外墙。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保俶塔

11,请对保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保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宝石山,山岩赤,赤似朱,朱映一波三折
保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h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宝叔塔,又出了个上联:“保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Zn6T"[$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S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你好!保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宝石山,山岩赤,赤似朱,朱映一波三折如有疑问,请追问。

12,保俶塔的建筑特征

宝塔墩座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墩座的西部或西北部边缘是从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手法粗犷,岩石上清晰可见尖利的凿痕,尤其是在墩座的表面部分。在墩座的西北角甚至还在岩石上雕凿出了三个通往墩座顶部的阶梯。这些石阶和墩座西北面边缘的方向都表明,这儿本来有一个比现在的宝塔要小许多的建筑墩座,位于宝塔西面部分。当时保俶塔的墩座高约65厘米,其东、南、北这三面都是用长方形的花岗岩石块垒起来的,这些用石块堆成的墩座与西面在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墩座在那三个阶梯的南部和北面的西角衔接在一起,使旧建筑的基座与宝塔的墩座合二为一。在由这两点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内和保俶塔的基础部分显示在墩座边缘内侧有一个略微凸起,高约8厘米的平台。这个凸起平台的轮廓与旧墩座的边缘直线融为一体,形成一条不间断的曲线。这表明那个旧墩座也是圆形的,上面留下了五个3-4厘米深,25厘米宽的不规则浅洞,以及第六个浅洞的痕迹。它们沿着边缘的曲线展开,相互之间保持着基本相等的距离,其中有两个浅洞在艾术华所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旧墩座的表面是深褐色的,而那两个浅洞则呈白色。 宝塔西边的地面正好跟前述那三个石阶的底部持平,而在宝塔的东边从墩座下到地面却有两段石阶的距离,如上图所示。下面的这段石阶是从岩石上雕凿出来的,并可继续通过另一段石阶或斜坡连接到旧墩台上去。由于旧墩台的位置在宝塔的西面,所以就有必要对从东面通往宝塔墩座的阶梯重新进行调整,而且旧墩座也须增添用花岗岩条石构筑的平台部分。在宝塔的南面还有一个直接从岩石上凿出来的长方形小水池,有汩汩的泉水从那儿不断地流出。这无疑属于一个原先就安排好的建筑设计。新扩展的宝塔墩座与该水池的北壁是齐平的。 保俶塔的塔身是呈八角形的砖砌结构,共分七层,上面还有一个用木结构基座支撑的铁铸塔顶。宝塔第七层顶部有木制的天花板,而且还有粗原木从顶部穿出,以支撑塔顶。为这些原木预留的洞在锥形的塔顶至今仍能够清楚地看到。再上面就是带有五个铁圈的铸铁尖顶。塔身庞大,而且不能够从内部登上塔顶。如果不计算尖顶的话,塔的高度据估计也达到了40米。塔身底层每一边的宽度是2.65米,除底层外的第二至五层,每一层的外墙都略小于底层的外墙,最上面的两层情况则不同,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宝塔的第六、七层明显要比其他层小,乃至破坏了宝塔外部轮廓的连续性。从远处看时,这一特点增加了宝塔纤细的效果。由于部分外墙已经剥落,艾术华发现该宝塔的结构包括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一个是厚实的内在核心部分,另一个是包裹在前者之上的外在装饰部分,即围绕核心部分而建造的外墙。在宝塔的底层,这种外墙约有70厘米厚,而据估计在上面几层的外墙约有一米厚,或许更多。宝塔的内核是一种厚实的结构,在宝塔底层已完全裸露出来,在宝塔的上面部分,它只是在因年久失修,外墙部分剥落才隐约可见。用以建造核心部分的砖块跟用来建造外墙的材料并不相同。用于建造内核部分的砖块较小,而用于建造外墙的砖块则要大得多。宝塔基座部分有几层砖是例外,在那儿使用了特别沉重的砖块。宝塔底层内核部分的砖块显示出一种质朴而简单的装饰性。在壁角部分采用了突出部分不超过七厘米的扁平半露柱进行装饰,工艺相当原始和廉价。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外墙部分的设计显示出了高超的工艺技术和具有宋代建筑细部特征的高度艺术感。宝塔的角柱是半圆形的,用特殊模砖砌成,向外突出,两块砖的长度加起来正好构成外墙的厚度。它们与内墙的连接是靠木板,而非每隔六层就有一块的砖头。外墙的隅撑设计要远比内核部分的设计更为复杂和精巧,前者的隅撑有两层向外突出的支架,而后者却只有一层。墙上留有一些洞,显然表示有一些从里面呈直角向外突出的部件完全是木制的。除了外墙的最下面一层(即宝塔的第二层,那儿各面的中央都有一个深凹的神龛)之外,上面每一层各面的的神龛里都装饰有浅隔板,即用砖将这个神龛九个更小的神龛。整个设计看上去就像是窗户的形状,并大大加强了宝塔结构给人带来的轻盈印象。有趣的是,宝塔第七层的某些神龛与下面的其他神龛截然不同,具有圆拱顶,这一特征与雷峰塔相同。经过仔细的比较,艾术华意识到上述内核部分实际上就是传说中最初于开宝年间(968-976)建成的宝塔,而表面更具有装饰性和制作更为精巧的外墙很可能就是咸平年间(998-1003)由永保帅叔和尚修建的那个宝塔。有关保叔塔起源的第二种说法中提及了一个由百姓修建,以保佑钱王的宝塔。而现有宝塔内核部分那种质朴和简洁的风格似乎也证实了这种说法。另一方面,有关保叔塔起源的第一种说法提及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重修宝塔时,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即重修时将宝塔从九层变成了七层。通过对保俶塔内部结构的仔细比较和研究,艾术华进一步认识到,“从九层减为七层”很可能只是楼层数目上的递减,而非真实高度的降低。在比较新旧两个宝塔估计高度的基础上,使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传说中被降低的外层宝塔很可能要比包裹在里面的旧宝塔高二至四米。宝塔高度降低的说法自然也是一个风水问题,因此引来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因为宝塔结构本身为该塔的吉祥特质提供了证据,但决定因素并非塔身的高度,而是宝塔的层数。修复宝塔的方式也显示,旧塔依然坚固,仍可作为新塔的内核和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建于公元975年,位于西湖南端的雷峰塔也经历了一个同样减少塔层的变化:它原来计划要建十三层,但真正建起来的只有五层。由于宝塔最底下一层的外壳已经完全消失,我们很容易就能够看清这一层内塔的设计、建造,以及跟上面各层外墙的联系。可以看得出来,宝塔的修复者保叔和尚曾利用锯齿形的飞檐来支撑他新增添的外墙,不仅最底一层是这样,其它各层也是如此。他还进一步利用了旧宝塔留下来的凹陷嵌版的壁阶作为他沉重外墙的支撑点。在内核与外墙之间,他似乎没有用任何黏合剂,因为旧的飞檐是更好的承重部件。老照片显示,即使是飞檐有时也不能承受外墙的重量,所以在有些地方外墙纷纷剥落了下来,因此它就从内墙凸了出来,形成一种奇观。从老照片中可以看清内塔一至三层的平坦角柱,并且显示内塔第三层的顶部只比外塔第二层的顶部高了一丁点儿。在同一面上部内塔第五层隅撑比外塔第四层的顶部要低大约一米左右。这大致表明九层内塔的高度并没有超过现在只有七层的外塔,实际上还要低两三米。外塔的神龛是如此之深,以至于要凿进内塔的墙壁。艾术华的另一个惊人发现是保俶塔的墙壁内原设有壁阶,可通过它到达宝塔的每一层。这种样式的宝塔一般被称作层塔。连接各层的阶梯被巧妙地隐藏在围绕旧塔内核建造的新墙之中。这肯定在外墙最下面一层会遇到困难,那儿的外墙厚度只有70厘米左右。至于这些困难是怎么被克服的,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因为阶梯的进口处现在已经完全剥落。越往高处,在外墙内建阶梯就越容易,因为墙壁的厚度逐渐增加到了一米或一米以上,这是由于内塔与外墙之间的坡度所造成的。在下面两张照片中可以分别看清第二至三层和第四至五层之间阶梯的位置安排。隐藏着壁阶的那一面嵌版设计与其他的都不相同。这儿并排挖了两个很深的洞,四层左边的那个洞是空的,并不通往任何地方,而右面那个洞则是通往第五层塔阶梯的入口。由于壁阶建造者的工作空间相对狭窄,所以覆盖在阶梯外面的墙很久以前就已经剥落了。照片中可以看见的白灰墙就是阶梯的内壁。在同一张照片中宝塔第六层的左边,可以看到从第六层到第七层的阶梯依然完好无损。其主要理由无疑是这儿的墙壁特别厚,足以支撑一个适当的壁阶。如前所述,第六、第七层要比下面几层小许多。因壁阶的空间要比下面几层更大些,所以宝塔的内核就会有以下这几种情况:1)完全消失;2)从来就没有达到过那么高;3)一直很小,以容纳壁阶和厚墙。由于原来的九层宝塔要比后来的七层宝塔实际上要低几米,而且旧塔的最后两层在达到后来的高度和规模时,出于结构的理由不太可能依然保持原样,所以艾术华推测修建者拿掉了旧塔的顶部。这样做的理由一定是为了安放那个有五个铁圈的沉重铸铁塔顶,旧塔的砖砌结构无法承受这一重量,塔顶的底部必须更加深入宝塔的内部,以便能承受起露在外面部件的沉重压力。所以旧塔的顶部必须拆掉,后来塔顶的基座就设在第五层的顶部,而第六、第七层的砖墙就是围绕着这个塔顶的底部建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举两得:既达到了坚固塔顶底部的目的,又加强了最后两层塔之间的壁阶。这样新塔塔顶的重负就尽可能地转移到了旧塔的核心部分,因而减轻了新塔外墙的压力。上面的照片显示,新塔的每一层底部和顶部处都留有飞檐的层沟,而且每一层之间另外还有一道槽,没有层沟那么深,表面比较粗糙。艾术华认为上述层沟的特点表明那儿原来是安放飞檐的椽子的,而那道槽就是上翘的飞檐与外墙衔接的地方。对于每一层来说,这样的飞檐屋顶是从塔身延伸出来,为下面的外廊遮挡风雨,并且主要是由安放在层沟里的椽子所支撑的。外墙下端和内塔相应部位的砖砌结构清楚地表明那儿原来是遮盖底层外廊的飞檐屋顶所在之处。塔“窗”下面的飞檐层沟曾经承载过一个外廊,而外廊的地板正好与上下层之间的那道槽持平。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他的研究成果,艾术华特地按照保俶塔的外观画了一张速写,按照他觉得正确的比例重构了宝塔的外部结构。他认为保俶塔原来一定跟苏州的瑞光寺宝塔相似,有木制的外廊和飞檐,尽管它的线条可能要更加优雅一些。而地方志中所提及的保俶塔曾多次被毁和重建因此也肯定是指这些木制的外廊和飞檐屋顶,而非塔身。当时他亲眼所见的宝塔似乎就是地方志记载中公元1000年左右由永保帅叔和尚修建的。正是由于他才确立了该宝塔的建筑特征,因而也可以称其为“保叔塔”。 艾术华于1931年见到的保俶塔已经破败不堪,所以两年后,杭州市长赵志游便亲自主持了修复保俶塔的工程,不仅重砌了保俶塔的外墙,而且还用钢筋混凝土的塔顶基座替换掉了原来木制的基座。在宝塔底层朝北的那一面墙上镶嵌了一块石碑,铭文记述了那次修复保俶塔的具体情况。 我们今天所见的保俶塔也不是1933年重修的那个宝塔,因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保俶塔在八十年代末又重新变得破旧不堪。所以杭州市园林管理处于1991年又组织力量,对它进行了修复,终于使这个千年古塔重新焕发了青春。
宝塔墩座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墩座的西部或西北部边缘是从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手法粗犷,岩石上清晰可见尖利的凿痕,尤其是在墩座的表面部分。在墩座的西北角甚至还在岩石上雕凿出了三个通往墩座顶部的阶梯。保俶塔的墩座高约65厘米,其东、南、北这三面都是用长方形的花岗岩石块垒起来的,这些用石块堆成的墩座与西面在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墩座在那三个阶梯的南部和北面的西角衔接在一起,使旧建筑的基座与宝塔的墩座合二为一。在由这两点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内和保俶塔的基础部分显示在墩座边缘内侧有一个略微凸起,高约8厘米的平台。这个凸起平台的轮廓与旧墩座的边缘直线融为一体,形成一条不间断的曲线。它们沿着边缘的曲线展开,相互之间保持着基本相等的距离,其中有两个浅洞在艾术华所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旧墩座的表面是深褐色的,而那两个浅洞则呈白色。 宝塔西边的地面正好跟前述那三个石阶的底部持平,而在宝塔的东边从墩座下到地面却有两段石阶的距离。保俶塔的塔身是呈八角形的砖砌结构,共分七层,上面还有一个用木结构基座支撑的铁铸塔顶。宝塔第七层顶部有木制的天花板,而且还有粗原木从顶部穿出,以支撑塔顶。为这些原木预留的洞在锥形的塔顶至今仍能够清楚地看到。再上面就是带有五个铁圈的铸铁尖顶。塔身庞大,而且不能够从内部登上塔顶。如果不计算尖顶的话,塔的高度据估计也达到了40米。塔身底层每一边的宽度是2.65米,除底层外的第二至五层,每一层的外墙都略小于底层的外墙。
与三圣塔属同一类型,详见:http://www.lsxk.org/bbsanc.php?path=%2Fgroups%2Fsci.faq%2FArchitecture%2F8%2FM.1146555370.R0
文章TAG:保叔塔保叔塔英语怎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