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死后,刘整建议,先取襄阳,去其捍蔽。在海面上,黄药师如神仙一般踏波而行,比最快的大船,还要快了数倍,一日便到了襄阳,郭靖黄蓉知道襄阳守不住,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襄阳城破后,如何聚集力量继续抗元,怎奈郭破虏追随父母战死襄阳,屠龙刀流落江湖。
1、蒙古大军攻破襄阳,郭靖黄蓉夫妇战死襄阳城,留下神兵利器倚天剑屠龙刀有何重大意义?
郭靖黄蓉知道襄阳守不住,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襄阳城破后,如何聚集力量继续抗元。这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能一呼百应,才可以召集百姓和江湖人士对抗元军,于是郭靖黄蓉请来铸剑大师,将君子、淑女剑和玄铁剑重新铸成倚天剑和屠龙刀,内放《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的掩藏地图。然后黄蓉放出“武林至尊,宝刀屠龙,
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话,使之流传于江湖,造势完毕,郭靖黄蓉分别让郭襄和郭破虏带着倚天剑和屠龙刀突围,本意是希望他们两人继承遗志,东山再起。怎奈郭破虏追随父母战死襄阳,屠龙刀流落江湖,郭襄因情困杨过,最后带着倚天剑自创峨嵋,看破红尘。江湖曾一度沉寂,但武林各派对郭靖黄蓉遗留下来的口号不曾忘记,特别是屠龙刀,因流失无主成为各派寻找的宝物,
直到有一天,张三丰的徒弟俞岱岩寻着屠龙刀欲带回武当交给师父处置,不料却被天鹰教夺走。于是风云再起,明教、六大派、元朝廷卷入其中,围绕倚天剑和屠龙刀恩怨不断,在一系列的争斗中,明教的教主张无忌成为那个最有威望的人,他领导明教抗击元朝廷,最后把《武穆遗书》交给了徐达。徐达凭此书助朱元璋灭了元军,建立明朝,
2、黄药师位列新老五绝,最后是如何死的?为何没去襄阳城帮忙?
襄阳大战中,黄药师从“二十八宿大阵”中窥得一丝大道之机,后隐居桃花岛十三年,终以阵法入道。黄药师道成之日,恰是郭靖、黄蓉殉难之时,于是黄药师重回中原,接回女儿女婿的遗体,杀死两名罪魁祸首,以此了却尘缘,破空而去。阵法入道1260年襄阳大战,黄药师和郭靖、黄蓉、周伯通等高手领军,组成“二十八宿大阵”,大败蒙军,
后来,杨过以“黯然销魂掌”杀死金轮法王,救出郭襄,并以飞石击毙蒙古大汗蒙哥,蒙军更是士气大溃,兵败如山倒。当时,“二十八宿大阵”一成,黄药师心中就生出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只是当时大战正酣,无暇顾及,如今他见胜局已定,便不再领军冲锋,而是闭上双眼,回忆刚才那种玄妙的感觉。忽然间,黄药师发觉周围的风声、马嘶声和喊杀声全部消失不见,刹那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满天星斗浮现在识海,二十八宿组成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之状,不断撒下熠熠星辉,落于下方的大阵之中,
这种感觉,只维持了短短的几个呼吸的时间,便被周围的声音淹没、驱散,但黄药师隐隐感觉到,就在刚才的一刹那,自己已经把握到了一丝大道之机。襄阳事战事一了,黄药师、郭靖、黄蓉、杨过等人,便前往华山拜祭洪七公和欧阳锋,以口评的方式,展开第三次华山论剑,此后,黄药师便和众人一一作别,一路赶回了桃花岛。在桃花岛,黄药师先后用石头、木材等物事,摆成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等阵法,甚至连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以及襄阳大战时的“二十八宿大阵”,试图从这些阵法之中,重现当初的玄妙感觉,却一无所获,
没有生命的物事不可以,黄药师就指挥岛上的仆人,操演上述重重阵法,结果仍是不成。虽屡次受挫,但黄药师毫不气馁,眼见暂时无法取得突破,便转而去读各种道家典籍、武学秘笈,甚至异侠神怪小说,希望从中获取灵感,直到有一天,他从一本佛家经典中读到一句话,这句话像一道耀眼的白光,照亮了他的前路。一切神通变化,悉自具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天地,其中藏着无穷的奥秘,要追求武道极致,获得大神通,根本就无需参透天地,而只要穷尽自身潜质即可。黄药师所学的内功,乃是来自逍遥子所创的“小无相功”,所谓“无相”,就是说无色无相,千变万化,“小无相功”能够模拟天下一切内功心法,以此催动各派的外功,无往而不利,同时,“小无相功”真气,可以随着使用者的心意,随意变化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