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鼓丘,滑坡舌上隆起的小丘叫什么

鼓丘,滑坡舌上隆起的小丘叫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03 11:38:39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滑坡舌上隆起的小丘叫什么

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滑坡舌上隆起的小丘叫什么

2,冰碛地貌的介绍

冰碛地貌是冰川堆积形成的地貌,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冰碛地貌的介绍

3,章丘市有多少年历史了

章丘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商代,东、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潭国,都城今龙山镇城子崖。春秋时期,先后为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战国,属田齐。秦,属济北郡。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县(治回军镇,今绣惠镇回村)等。东汉时,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管县、犭虎县,南部为土鼓县。后阳丘、犭虎县并入东朝阳县。魏晋时期,东朝阳县属东安国。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洲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洲济南郡。宋、金,属济南府。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明、清,皆属济南府。   民国初,属岱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济南府。1945年8月,划为章丘、章历2县,属泰山专区。   1950年4月,两县划归淄搏专区,1953年9月,章历县并入章丘县(治旧章丘城,今绣惠镇驻地),划归泰安专区。1958年8月,县迁明水。同年11月,泰安专区撤销,属济南市。1961年5月,泰安专区恢复,又划归泰安专区。1979年1月,复属济南市。1992年8月,撤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

章丘市有多少年历史了

4,东欧平原为什么多低缓的岗丘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平原形成原因有两种:一、冲积性平原.主要由大江大河与湖泊的流水性冲积而形成,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密西西比平原、湄公河平原等.这些河流冲积平原是农业经济的精华地带通常也是区域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二、冰渍平原.主要是历史冰期覆盖的冰川消融退化形成的,如东欧平原、西欧平原、美国大平原等.这些地区一般纬度较高,适合发展畜牧业,是畜牧业发达地区.所以说东欧平原是属于冰渍平原,是由冰川消融而形成的.所以低缓的岗丘比较多。
芬兰多湖、东欧平原多低缓的岗丘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芬兰和东欧平原纬度位置较高,曾经为冰川所覆盖,冰川作用强烈,形成了众多冰蚀湖和冰碛平原。  冰蚀湖是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古冰川流动过程中对岩性较软或破碎岩石带挖蚀而成的一种负地形侵蚀地貌。常沿岩性软弱带或ne、nw 向构造线成串珠状延展。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地面产生的凹地积水形成湖泊 。  冰碛平原指当冰河进入较暖和的地区而消融后,这些被冰河搬运的碎屑物便产生堆积,形成冰积地形。东欧平原西北部的瓦尔代冰川区是典型的冰碛丘陵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很年轻,很少受流水侵蚀作用的破坏。在这里,有零乱的终碛垅岗,有平缓起伏的底破平原,也有平坦而单调的冰水平原。在广阔的底碛平原上散布着许许多多鼓丘、蛇形丘和冰碛阜,还有数不清的大小湖泊。高地、低地互相交错。

5,东欧的北部垄岗是怎么形成的

垄岗谷地型岩溶是在构造形迹的控制下长期受溶蚀作用形成的岩溶地貌。垄岗谷地型岩溶地貌是在向斜轴部出露的碳酸盐岩被溶蚀而形成的条形谷地。其谷地与向斜构造的轴一致,谷地中有地表水流,较大暗河大多与向斜构造轴一致,谷地两侧垄岗中发育有小洼地和漏斗。它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由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由冰碛物组成,包括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垄和鼓丘等。冰碛丘陵 指冰川消融后由表碛、内碛、中碛和底碛堆积而成的丘陵,大小不等,分布零乱,相对高度由数米至数十米,丘陵间常有宽浅的湖泊洼地。由大陆冰川形成的冰碛丘陵一般规模较大。侧碛堤 指冰川退却后由侧碛物堆积的长条状岗,高达数十米,与谷坡之间常形成长条形低地。终碛垄 指在冰川前缘由终碛构成的垄岗状地形。在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终碛物会随冰川的移动而不断累积增高,于是在前缘形成弧形垄岗。正由于此,终碛垄常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时,冰川前进也可将冰碛物向前推挤形成垄岗,这种垄岗中的冰碛物会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构造。终碛垄高达数十米甚至百余米,通常迎冰侧较缓,背冰侧较陡。大陆冰川边缘的终碛垄延伸可达数百公里,山岳冰川的终碛垄一般较短。鼓丘 是在冰川底部形成的流线形冰碛丘陵,内部常含有基岩核心,平面轮廓呈椭圆形,故也称蛋丘,其长轴方向可指示冰流的方向,迎冰面偏陡,背冰面较缓。冰碛物中多粘土成分。多见于大陆冰川的底部。
垄岗谷地型岩溶是在构造形迹的控制下长期受溶蚀作用形成的岩溶地貌。垄岗谷地型岩溶地貌是在向斜轴部出露的碳酸盐岩被溶蚀而形成的条形谷地。其谷地与向斜构造的轴一致,谷地中有地表水流,较大暗河大多与向斜构造轴一致,谷地两侧垄岗中发育有小洼地和漏斗。

6,什么是坡积物物

由于雨雪等的作用,高地基岩的风化产物借助于本身的重力沿斜坡滚动而堆积于山坡上的沉积物。由砂砾、亚砂土、亚粘土等组成,碎屑物分选差,呈棱角状。 冰积物没查到,应该是冰川沉积物的总称。
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所谓冰碛物,是指由冰川直接造成的不成层冰积物。而冰积物,就是指直接由冰川沈积的物质,或由于冰水作用的沈积物,及因为冰川作用而沈积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质。 冰积物可分为不成层的冰积物和成层的冰积物两者: (1)不成层的冰积物: 此种冰积物是由冰川后退时所遗留的石砾所造成,因为冰融化而遗留於地面的堆积物大小不一,石块为少带有稜角、表面为被磨光或带有擦痕,堆积后为不现层理,此种杂乱无层理的冰积物,常称为冰砾土而由冰碛物所形成的冰碛地形有: a.)冰碛丘陵<基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有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沈到冰川谷底,和底碛合称为基碛,这些冰碛物受到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堆积成坡状起伏的丘陵,称为冰碛丘陵。大陆冰川区的冰碛丘陵规模较大,而山谷冰川所形成的冰碛丘陵,规模要小的多。 b.)侧碛堤: 是由侧碛和表碛在冰川后退处共同堆积而成的,位于冰川谷两侧,成堤状向冰川上游可一直延伸至雪线附近,而向下游常可和终碛堤相连。 c.)终碛堤: 终碛堤所反应出的是冰川后退时的暂时停顿阶段,若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状态,则冰川的末端可略作停留于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搬运来的物质,将可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状的堤,称为终碛堤。大陆冰川的终碛堤高度较小,长度可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较小;反之,山谷冰川的终碛堤高度可达数百米,长度较小,弧形曲率较大。 d.)鼓丘: 鼓丘是由冰积物所组成的一种丘陵,约成椭园形,长轴与水流方向一致,迎冰面是陡坡,背冰面是一缓坡,其纵剖面为不对称的上凸形。一般认为鼓丘是由于冰川的搬运能力减弱,底碛遇到阻碍所堆积而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碛堤以内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常成群出现,造成鼓丘田;山谷冰川的鼓丘数量较少。 (2)成层的冰积物: 此为冰川与融冰之水共同沈积的结果,冰川所携带的物质受到融化后的冰水冲刷及淘洗,会依照颗粒的大小,堆积成层,形成冰水堆积物,而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所组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冰水堆积地貌。有下列几种类型: a.冰水沈积、冰水扇 、外冲平原: 在冰川末端的冰融水所携带的大量砂砾,堆积在冰川前面的山谷或平原中,就形成冰水沈积;若是在大陆冰川的末端,这类的沈积物可绵延数公里,在终碛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就叫冰水扇;数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广大的冰水冲积平原,又名外冲平原。在这些地形上,沈积物呈缓坡倾向下游,颗粒度亦向下游变小。 b.冰水湖、季候泥: 冰水湖是由冰融水形成的,因为冰川后退时,前面的冰积物会阻塞冰川的通路,常可以积水成湖。冰水湖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的冰融水较多,大量物质进入湖泊,一些较粗的颗粒就快速沈积,而细的颗粒还悬浮在水中,颜色较淡;而冬季的冰融水减少,一些长期悬浮的细颗粒黏土才开始沈积,颜色较深。这样一来,在湖泊中就造成了一粗一细很容易辨认的两层沈积物,叫做季候泥。 c.冰砾埠: 冰砾埠为有层理并经分选的细粉砂所组成的,形状为园形或不规则的小丘。冰砾埠上部通常有一层冰碛层,冰砾埠是由于冰面上的小湖小河或停滞冰川的穴隙中的沈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沈落到底床堆积而成,其与鼓丘不同之处,在于冰埠的形状很不规则,且为成层状。在大陆冰川和山谷冰川都有发育冰砾埠。 d.冰砾埠阶地: 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且冰川两侧的冰面要比中间来的低,所以冰融水就汇集在这,形成冰侧河流,并带来冰水物质,等到冰水消后,这些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两侧,形成冰砾埠阶地,它只发育在山谷冰川中。 e.锅穴<冰穴>: 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园形洼地,称为锅穴。其形成是由于冰川耗损时,有些残冰被孤立而埋入冰水沈积物中,等到冰融化后引起塌陷,而造成锅穴。 f.蛇形丘: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湾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文章TAG:鼓丘滑坡舌上隆起的小丘叫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