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有哪些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08 03:10:49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有哪些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三、分级护理制度 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五、会诊制度 六、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七、手术前讨论制度 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九、查对制度(医嘱,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十、病案管理制度 十一、交接班制度 十二、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 十三、会诊转诊制度 十四、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十五、手术分级制度 十六、谈话告知制度 十七、业务院长查房制度 十八、考勤考绩制度 十九、技术比武、竞赛制度 二十、医疗质量科室周末总结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有哪些

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您好,下面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目录”和“医疗器械工作程序文件目录”希望对您有帮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目录1.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2.员工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3.供应商管理制度4.医疗器械购销管理制度5.医疗器械质量验收管理制度6.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及出库复核制度7.医疗器械效期产品管理制度8.不合格医疗器械及退货产品管理制度9.质量跟踪制度10.质量事故报告及投诉管理制度11.产品售后服务的管理制度12.产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3.产品召回管理制度14.文件资料记录管理制度15.年度报告制度16.追溯管理制度17.拆零管理制度18.陈列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工作程序文件目录1、质量文件管理程序2、购进程序3、验收工作程序4、储存养护程序5、销售管理工作程序6、售后服务工作程序7、销后退回处理工作程序8、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及处理工作程序9、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程序10、质量跟踪工作程序11、产品召回工作程序
遵照13485规划,最基本的必须包含:内审、文件、记录、纠正和预防、不合格品、质量信息的控制,六个文件。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3,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诊疗质量,持续改进诊疗工作,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一、健全院科两级质管理组织。(一)院级质量管理由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其下设质控科。质控科职责为:1、在委员会领导下对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指导。2、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本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医院质量标准,并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评价,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3、检查和指导各科医疗质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计划、效果评价及奖惩措施。4、开展医务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对新职工和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风险意识防范和法律知识培训。5、定期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及时向委员会及有关院领导反馈,提出提高医疗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提出修订和完善管理规定的意见。6、根据情况适时召开科室主任月会或质控员例行会议。遇有特殊殊情况可临时召开,研究问题,总结工作。7、保存相关的质控记录和会议记录资料
您好,下面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目录”和“医疗器械工作程序文件目录”希望对您有帮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目录1.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2.员工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3.供应商管理制度4.医疗器械购销管理制度5.医疗器械质量验收管理制度6.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及出库复核制度7.医疗器械效期产品管理制度8.不合格医疗器械及退货产品管理制度9.质量跟踪制度10.质量事故报告及投诉管理制度11.产品售后服务的管理制度12.产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3.产品召回管理制度14.文件资料记录管理制度15.年度报告制度16.追溯管理制度17.拆零管理制度18.陈列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工作程序文件目录1、质量文件管理程序2、购进程序3、验收工作程序4、储存养护程序5、销售管理工作程序6、售后服务工作程序7、销后退回处理工作程序8、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及处理工作程序9、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程序10、质量跟踪工作程序11、产品召回工作程序

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4,医院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你的提问表达得很不明确,我的理解是关于医院感染过程中与质量考评相关的制度,对吗?你可以参考卫生部目前正在拟定的《综合医院评价标准》相关条文,应该对你有帮助,大概如下:【标准】医院感染指标监测是全院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的组成部分;监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的信息改进诊疗流程;要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它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向医疗机构的领导和医护人员通报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院感染监测结果。【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及时发现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控制可控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解读】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及时、畅通、便捷、有效的上报及反馈渠道,根据所监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变化趋势等信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应纳入机构内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评价要素】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科学、规范的监测工作,有监测记录。2.有畅通的监测信息反馈渠道,定期(至少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有记录。3.各省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应定期(每季度)发布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本机构的监测结果与其比较,以达到持续改进。4.针对所监测的医院感染信息,持续改进诊疗流程和措施,举例说明。5.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
文章TAG:医疗医疗质量质量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