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上海市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大概是多少

上海市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大概是多少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7 07:45:51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大概是多少

经济大概是78万左右吧
cd

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大概是多少

2,上海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上海市简称沪。地处我国东部海岸中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主要自然灾害是:一台风本市每年都遭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袭击,自1949—2002年间,以上海为中心的550公里范围内经过而影响到上海的热带气旋共186个,并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二暴雨年均降雨量1123毫米,70%集中在4—9月,由于地势低洼,易造成江河泛滥,田地被淹。市区排涝能力分布不均,尚需进一步加强。三风暴潮上海沿江沿海经常发生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害,对海塘、堤坝、内河防汛墙等工程造成严重破坏。四龙卷风平均每年有2—3次,主要发生在郊区(县),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危害较大。五赤潮长江口附近海域,每年都要发生多起大规模(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灾害。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赤潮生物毒性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六浓雾上海江海环绕,水气充沛,受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浓雾天气有增多趋势,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对城市水上、道路和航空交通影响较大。七高温上海每年高于35℃高温日数一般为9天左右,异常时可达20至30天,对城市供水、供电、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有一定影响。八雷击上海属我国雷击多发地区,全市年平均雷暴日为53.9天。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都有发生,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呈上升趋势。九地质主要威胁是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采取人工回灌等综合治理措施后,沉降有所控制;但地下水污染面积仍在2100平方公里以上,浅水含水层受污染状况较普遍。

上海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3,2005年8月5日至7日今年第9号台风麦莎给上海造成了15亿元的

C 救灾运输飞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速度和高度不变;向灾区空投物品,飞机的质量在减小;所以在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故选C.

2005年8月5日至7日今年第9号台风麦莎给上海造成了15亿元的

4,上海市海洋灾害有哪些

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bai、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在人类所面临的诸多自然灾害中,那些源于海洋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它们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风暴潮是一种重力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二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作用力每平方米可达30-40吨。海冰指海洋上的一切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级要大于6.50。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测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5,发生自然灾害损失外购的不含增值税的原材料金额40万元取得保险

40*0.17=6.8 万元6.8万元要从增值税进项税中转出。
一、外购的生产用原材料发生非常损失,应将原记入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不能抵扣。会计分录为: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二、解释1、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2、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非正常损失”的含义,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是人为造成的,如火灾。如果是由于地震、洪水、台风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值税不需要处理。

6,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曾正强1 陈华文1 张维然2 段正梁2 严学新1 龚士良1(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72)摘要:如何恰当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的经济损失,不仅是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防灾、减灾决策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上海市地面沉降的致灾机理与危害的基础上,应用地质学、水文学、灾害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初步建立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体系,确立了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首次对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地面沉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损失进行了预测。关键词:地面沉降;评估原则;评估方法;经济损失;风险损失;减灾效益1 前言上海是我国最早发现并开展地面沉降勘察研究工作的城市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即已发现地面沉降现象,随之进一步发展,至1965年采取控制措施前,市中心城区已平均累计下沉了1.69m,年均沉降37.93mm,年最大沉降量110mm,沉降中心个别点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达2.63m。60年代中期采取控沉措施以后,年均沉降量锐减到6.19mm,控沉效果达到了84%,使地面沉降一直处于有控制的微量沉降时期。因此,无论在地面沉降的机理研究,还是在控沉措施及控沉效果方面,上海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控沉减灾成就,为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关机构在地面沉降研究的同时,对各种灾害现象也进行了广泛调查,积累了部分灾害损失资料。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前在地面沉降经济损失研究方面存在诸如损失分类不全、估算依据不足、评估原则、评估方法欠妥等问题,致使估算结果严重偏低。因此,如何恰当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的经济损失,不仅是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防灾、减灾决策的需要。因此,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999~2002)”实施工程中,将“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作为项目子课题,2001年上海市科委又将该课题列入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4个方面展开:(1)建立上海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体系:即研究地面沉降致灾机理与危害、建立经济损失指标分类体系,界定评估空间、时间及时点,制定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2)估算1921~200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3)评估控制地面沉降产生的经济效益;(4)预测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2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致灾机理与危害上海市绝大部分地区被厚达300余米的松散覆盖层所覆盖,地下水资源丰富。当大量抽取地下水时,土层中的有效压力加大,松散土层压缩变形就会导致地面高程逐渐降低,产生地面沉降现象。上海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的开采量、开采的时间、地区、层次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开采地下水是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致灾因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建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致灾因子,根据研究,这一时期工程施工产生的地面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32%。由于地面沉降作用的对象是整个城市系统,因此,从灾害学的角度分析,地面沉降的承灾体包括了城市的各个方面,如工业、能源、建筑业、交通、减灾工程设施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以及人们所积累起来的各类财富等。上海以其占全国1‰的面积、1%的人口,却提供了全国5%左右的GDP和10%以上的财政收入,一旦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其经济损失将是极其巨大的。地面沉降将直接导致安全高程的丧失,高程丧失一方面会带来许多直接危害,如损害道路、桥梁、港口码头、地下管线、深井等各类基础设施和建构筑物;另一方面,由于上海市滨江临海,市区平均吴淞高程仅有3~3.5m,易于遭受台风、暴雨、潮水等的侵袭,这样的地理条件对地面沉降极为敏感。同样的地面标高损失,对高海拔的内陆城市也许并不产生明显危害,但对上海而言,则有可能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从而危害城市的安全。地面沉降诱发或加剧的潮灾、洪灾、地面积水灾害等,已成为上海市减灾防灾工作的心腹大患,虽然历年来政府已投入了巨额资金多次修筑和加高加固沿江防汛墙,同时对市区排水系统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建设,但至今仍未能从根本上消除上海市所面临的水患威胁,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地面高程降低后导致防汛、排涝设施标准的严重降低。上海历史上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已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市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并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其成灾机理可用图1示意。图1 地面沉降成灾机理示意图3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分类体系根据地面沉降灾害是否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可以把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划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大类。上海市地面沉降经济损失的分类体系具体见图2。图2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分类体系图4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4.1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原则4.1.1 动态性原则地面沉降灾害对受灾体的破坏是一个缓慢的连续累积的动态过程,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值是随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发展变化而连续积累的一个漫长过程。因此,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必须遵循动态性原则。4.1.2 可计量性原则本文所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是指可用货币量度的经济损失,但也有相当部分损失特别是间接损失目前很难以货币度量,如地面沉降造成的地下含水结构破坏损失、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的损失等,将不纳入经济损失估算的范围,即经济损失评估时遵循可计量性原则。4.1.3 综合性原则由于地面沉降灾害成灾范围较大,涉及的受灾体类型较多,成灾机理复杂,因而在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时,应力求全面把握和综合考虑各种不同损失,并在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时,综合考虑不同的评估方法,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4.1.4 稳健性原则地面沉降灾害造成的破坏损失是持续和巨大的,甚至有些损失目前还不为人所知晓。特别是由于统计工作和认识方面的原因,许多受灾体在过去的破坏损失大多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应遵循稳健性原则,尽可能准确地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4.1.5 可分性原则地面沉降灾害通常通过其他载体造成受灾体的破坏,如地面沉降使相对海平面(江河水位)上升诱发或加剧潮灾和涝灾,因此,必须根据地面沉降灾害的成灾机理,认真分析地面沉降与其他因素共同导致受灾体破坏损失中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分解出地面沉降在受灾体经济损失中所占的权重大小。4.2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4.2.1 终值法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原因,不同年份受灾体的损失不可能是同值的,上海市地面沉降经济损失也不是简单的评估期内各年各项损失的静态代数之和。估算时,采用评估期内各年的有关贴现率将相应年份的各类经济损失复利到2000年年底,相加然后才能得出到2000年年底上海市地面沉降经济损失的总值。4.2.2 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一种工程替代的方法,即为了估算某个不可能直接得到结果的损失项目,假设采用某项实际效果相近但实际上并未进行的工程,以该工程建造成本替代待评估项目的经济损失的方法。本报告对不控沉时安全高程损失的估算采用了此办法。4.2.3 统计推断法是在调查统计基础上,根据灾情数据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或趋势,对没有定量数据的年份的损失进行推断的方法。对于上海市历年的涝灾损失,各种文献之中收集的有定量损失数据的并不多,但大多数年份的灾情描述基本上比较完全,并且在20世纪80~90年代有一些受灾理赔的数据。对有保险理赔数据的年份,可以根据保险理赔与灾害损失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其他年份的损失数据进行估算。4.2.4 重置成本法在估计以往年份市政工程受灾体遭受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时,可以用市政工程受灾体在估算时点的重置成本作为其经济损失。如估算桥梁损失可采用该方法。4.2.5 建造成本或工程费用法即根据建筑工程或市政工程受灾体受灾损失程度或修复费用、防灾投入的建造成本来估算这一类受灾体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在估算港口码头、地下深井、地下管线、防汛墙以及排水工程设施时可采用该方法。4.2.6 灾情对比法主要用于对潮灾和涝灾损失的估算。在对潮灾和涝灾损失进行估算时,由于历史上有相当部分的潮灾和涝灾在发生后只有灾情描述而无损失统计资料,因而只能采用灾情对比的方法,并通过修正系数的调整,根据已知灾情的经济损失推算相似灾情的经济损失。4.2.7 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法由于潮灾和涝灾的间接损失项目多且缺乏历史统计资料,难以估算,因此本报告根据对典型年份潮灾和涝灾的分析推断,运用已有研究成果,得到潮灾和涝灾损失中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如潮灾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3.8倍,并以此通过潮灾或涝灾的直接经济损失来估算其间接经济损失。4.2.8 权重分解法主要用于对潮灾、涝灾以及防汛工程、排水工程设施损失的估算。由于地面沉降不是引起潮灾和涝灾的惟一要素,因此在估算潮灾损失中地面沉降所引起的那部分损失时,必须把地面沉降所起作用的权重分解出来。4.3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空间范围为上海市全区,但以中心城区(地面沉降灾害区)为主。评估时点为2000年底,评估的时间范围为1921~2000年。根据本文确定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对分类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1921~2000年共80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898.22亿元,平均每年约36.23亿元。如果按同期中心城区平均沉降1892mm来计算,相当于中心城区地面平均每下降1mm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3亿元。上海市区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以间接经济损失为主,其间接经济损失占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95%。5 上海市控制地面沉降灾害的经济效益评估5.1 上海市控制地面沉降灾害的措施及其效果分析上海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控沉措施,控沉措施主要包括直接控制地面沉降的工程措施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科研活动,具体包括地下水人工回灌、限制地下水开采、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制订年度地下水采灌方案、地面沉降动态监测与研究等。根据上海市地面沉降控制效果的灰色评价,采取控沉措施后,上海中心城区在1965~2000年共约减少了1147.35mm的地面沉降量,平均控沉效果为84%,见表1。表1 上海市控制地面沉降灾害的效果5.2 上海市控制地面沉降灾害的经济效益评估5.2.1 不控沉条件下地面沉降灾害的损失估算为了估算方便起见,在对不控沉条件下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进行估算时,作出了如下假定。假定一:不控沉而增加的沉降量在加高加固防汛墙后,潮灾损失保持不变。假定二:不控沉而增加的沉降量所造成的排水流量损失在增建排水设施后,涝灾损失保持不变。假定三:不考虑科研投入,也没有地下水回灌投入。在上述假定条件下,估算不控沉时上海市1921~2000年间因地面沉降灾害可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3106.60亿元。5.2.2 控制地面沉降经济效益的评估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000年,上海市积极采取多种控制地面沉降措施,不仅控沉效果非常显著,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控沉经济效益,控制上海地面沉降的经济效益详见表2。表2 上海市控制地面沉降灾害效益6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风险评估,是以未来某一时期地面沉降的预测和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各评估因子期望损失的估算,来评估该时段内地面沉降可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本次风险评估的时间段为2001~2020年。6.1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估假定假定一:在2001~2020年内仍然采取原有控沉措施。假定二:在2001~2020年内黄浦江河口不建挡潮闸、但市区防汛墙继续加高加固。假定三:在2001~2020年内市区排水工程设施按市政规划进行建设。假定四:在2001~2020年内有限沉降量对市政基础设施不造成较大破坏损失。6.2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分类体系,风险经济损失仍主要由安全高程损失、市政基础设施损失、建筑物及构筑物损失、地面沉降加重的潮灾、涝灾损失等8项构成。设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为EX,EXi为第i类风险经济损失,则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估模型如下: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式中:EXi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式中:Xij(j=1,2……,ni):表示第i类经济损失的可能取值;Pij(j=1,2……,ni):表示第i类经济损失取值xij之概率;ni(i=1,2……,8):表示第i类经济损失可能取值个数;则: 6.3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估算结果根据上述假定条件和评估模型,以2000年12月31日为估算时点,估算得到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总额约为351.54亿元。7 结论(1)本文在充分收集上海与地面沉降有关的灾害现象的基础上,对上海地面沉降的致灾机理与危害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初步建立了上海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体系,确立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原则和评估方法。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非常巨大。在1921~2000年共80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98.22亿元,平均每年经济损失约36.23亿元,地面平均每下降1mm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3亿元。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以间接经济损失为主,其间接经济损失占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95%。(3)上海市取得了良好的控沉经济效益。上海市控制地面沉降取得的控沉经济效益高达208.38亿元,控沉效益费用比为12.4倍,年均控沉经济效益为5.79亿元。(4)由于历史上严重的地面沉降,安全高程丧失后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上海市未来仍然面临地面沉降损失风险,以2000年12月31日为估算时点,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约为351.54亿元。为降低损失风险,上海市应进一步加大地面沉降灾害控制与治理力度,增加减灾防灾投入,以取得更大的控沉减灾效益。Economic Loss Assessment of Land Subsidence Hazard in ShanghaiZeng Zhengqiang1, Chen Huawen1, Zhang Weiran2,Duan Zhengliang2, Yan Xuexin1, Gong Shiliang1(1.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Shanghai 200072;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Abstract: How to properly assess economic loss of land subsiden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shanghai city s land subsidence research faced with but also a need of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hazards. This paper was based on mechanics and damage of shanghai citys land subsidence, and applied some coherent subjects such a s geology , hydrology, hazard theory,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built assessment system and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economic loss of shanghai citys land subsidence hazard. Based on above these researches, this paper firstly comprehensively assessed economic loss which Shanghai citys land subsidence hazard induce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controlling land subsidence, moreover, predicted risk loss of land subsidence hazard from 2001 to 2020 in Shanghai.Key words: Land subsidence; Assessment principles; Assessment methods; Economic loss; Risk loss; Benefits of reducing hazards

7,自然灾害造成财产损失计提多少营业外支出

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全部进营业外支出,不用计提。
注意区分以下四种与存货有关的特殊情形:(1)入库前发生的合理损耗,记入存货的成本,不合理损耗,不应计入存货的成本,根据发生损耗的具体原因,计入对应的科目中。(2)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3)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损耗,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后转入“营业外支出”。(4)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计入所购商品成本。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8,上海常见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谢谢

台 风 每年都遭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袭击,自49-99年间,以上海为中心的550公里范围内经过而影响以上海的热带气旋共173个,并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 暴 雨 年均降雨量1123毫米,70%集中在4-9月,由于地势低洼,易造成江河泛滥,田地被淹,市区排涝能力有限且不均。 龙 卷 风 每年发生2-3次,多集中在浦东川沙、南汇地区,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危害较大。 浓 雾 上海江海五七环绕,水气充沛,受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浓雾天气有增多趋势,主要集中在初冬和冬季,对城市水上、道路和航空交通影响尤甚。 高 温 上海高于35摄氏高温日数一般为9天左右,异常时可持续二、三十天,对城市供水、供电和市郊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地 质 主要是地面沉降和地下污染,采取回灌措施后,沉降有所控制,地下污染面积在2100平方公里以上,降水含水层污染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交通事故 全市现有机动车90多万辆,道路总长6500公里,已形成空中、地下、平面立体网络和市区"三纵三横"快速主干道网络格局。交通事故成为上海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且呈平稳增长态势,事故发生率最高的群灾之首。 火 灾 火灾是上海常见而又比较突出的人为灾害,发生最频繁,危害较大的灾害之一。上海的火灾万人死亡率、死亡率和经济损失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率,属全国较低地区。 工伤死亡事故 企业职工因工伤事故是上海主要灾种之一,其死亡人数仅低于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高处坠落,触电和起重伤害三类,已成为上海第二大灾害。 化学事故 上海是我国主要的化工生产基地,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涉及有害化学物品7570种,年用量1亿吨以上。较易引起化学事故。 市政灾害 (供水、供气) 上海现有煤气和自来水地下管道达一万多公里,相当一部分已年久失修,违章施工是造成煤气泄漏燃爆和大口径水管爆裂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煤气中毒伤亡人数有逐年下降趋势。

9,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进项税能抵扣吗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进项税能抵扣。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购进货物及相关应税劳务的损失,这类损失在实务中纳税人应如何进行正确的增值税业务处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分别从“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和“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两方面作出了规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二)项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第(三)项规定,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  “非正常损失”的范围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进一步明确规定,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中可以看出,该条所列举的“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非正常损失,仅对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二)项“购进货物及相关劳务”而言,并没有包括条例第十条第(三)项“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在内。  假设以发生的自然灾害损失为例,依据上述规定,企业购进的原材料为税法规定的购进货物,其发生的自然灾害损失不属于税法规定的非正常损失范围,属于正常损失,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而在产品、产成品发生的自然灾害损失,由于不在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之内,就不属于正常损失,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从情理上来看,企业的原材料和在产品、产成品都属于企业的存货,在损失范围确认上的税法规定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有差异。
可以抵扣,只有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非经营性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才不予以抵扣。对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认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条例第十条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一)自然灾害损失;(二)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三) 其它非正常损失。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通过新旧细则对照,可以得知“自然灾害损失”已不属于“非正常损失”,应在正常损失范围内。营改增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财税[2013]37号文)非正常损失的解释是: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以及被执法部门依法没收或者强令自行销毁的货物。

10,上海自然灾害 统计

上海的自然灾害 上海主要的十种灾害; 一台风 本市每年都遭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袭击,自1949—2002年间,以上海为中心的550公里范围内经过而影响到上海的热带气旋共186个,并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 二暴雨 年均降雨量1123毫米,70%集中在4—9月,由于地势低洼,易造成江河泛滥,田地被淹。市区排涝能力分布不均,尚需进一步加强。 三风暴潮 上海沿江沿海经常发生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害,对海塘、堤坝、内河防汛墙等工程造成严重破坏。 四龙卷风 平均每年有2—3次,主要发生在郊区(县),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危害较大。 五赤潮 3长江口附近海域,每年都要发生多起大规模(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灾害。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赤潮生物毒性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六浓雾 上海江海环绕,水气充沛,受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浓雾天气有增多趋势,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对城市水上、道路和航空交通影响较大。 七高温 上海每年高于35℃高温日数一般为9天左右,异常时可达20至30天,对城市供水、供电、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有一定影响。 八雷击 上海属我国雷击多发地区,全市年平均雷暴日为53.9天。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都有发生,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呈上升趋势。 九地质 主要威胁是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采取人工回灌等综合治理措施后,沉降有所控制;但地下水污染面积仍在2100平方公里以上,浅水含水层受污染状况较普遍。 十地震 上海存在着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历史上曾有5级左右地震的记录,南黄海及邻近省市地震对上海可能产生的波及影响也不容忽视。现被国家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为什么上海那么少自然灾害? 1.从地震学考虑,上海不处在我国板块碰撞活跃地带,发生地震可能性的几率很小. 2.从气候考虑,上海的年平均温度在我国不属于高温天气,年平均降雨量一般,降雪量极少. 3.从地理环境和位置上考虑,辖区内少山多平原地带,泥石流性小;少河流洪水泛滥几率小,就一条黄浦江还能折腾下,长江在入海口的位置比较宽阔,基本能量都被很快融入大海了,所以也不会引起洪水. 当然发生特殊情况可难说哦,呵呵 相信科学 了解科学 才是我们对灾害最正确的认识 但上海主要人为灾害事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和“生命线工程”事故。据了解,上海全市现有机动车已超过百万辆,道路总长超过6500公里,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上海发生率最高、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事故种类,且呈上升趋势。火灾也常见,且危害较大。上海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涉及有害化学物品在7570种以上,年用量超过1亿吨,较易引发化学事故。上海现有煤气、自来水地下管道和供电通信线路局部老化,加上违章施工和人为破坏等问题,煤气泄漏燃爆、大口径水管爆裂、供电通信线路中断等事故时有发生。
文章TAG:上海市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上海上海市自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