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上海市内交通出行变迁,2000年到2010年上海交通出行方式

上海市内交通出行变迁,2000年到2010年上海交通出行方式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8 12:59:3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2000年到2010年上海交通出行方式

那时候的出行方式主要通过公交车和骑自行车。道路也挺拥挤的。

2000年到2010年上海交通出行方式

2,上海60年代来的交通工具发展

60年代 步行 少量自行车70年代 自行车 80年代 自行车 少量摩托90年代 自行车 摩托车 农用车2000 摩托车 电动车 轿车 自行车 公共汽车属于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1826年。 巴黎是公车的先行城市,伦敦继之。在中国,上海最先有公交车。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1922年8月1日 上海租界市内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通车,是公利汽车公司经营。 1934年1月5日 中国公共汽车公司从英国进口的双层公共汽车进行试车。4月1日,双层公共汽车正式投入1路线运行。 1949年7月1日 发售上海市区公共交通月票。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9元,优待月票每张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张8.40元,优待月票5.88元(均折合新人民币)。 1950年6月 上海市公共交通修造厂首次自行设计的1000型无轨电车试制成功。 1956年10月25日 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原公共汽车第一、二车场、公私合营浦东公交公司归该公司领导。 1961年12月 上海第一条由市区(静安寺)通往郊区(江湾五角场)的有轨电车线路通车。 上世纪60年代末期 交通部门引进了一批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由于车长14.8米,是一般车的两倍,人们就称之为“巨龙车”。 1975年12月1日 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3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改行93路汽车。 1990年4月30日 国内第一条隧道无轨电车线路隧道五线(淡水路-梅园新村)通车。全市无轨电车线路达到22条。 1993年年初 双层公共汽车投入运行。淮海路运行双层1路(老西门-虹桥路), 共和新路运行双层2路(上海站-彭浦新村)。 1993年 地铁1号线部分路段试运行,拉开了上海轨道交通高速建设发展的帷幕。 1996年1月1日 上海公交月票取消。 1996年7月20日 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出现在46路公交线上,吸引了市民争相体验。 2000年 上海公交一卡通投入使用。 2002年底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轨道线在上海浦东开始试运行。 2007年12月29日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9号线同时建成通车,这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上海60年代来的交通工具发展

3,解放前的交通工具

从 解放前上海城市交通工具变迁 就可以看到缩影 上海开埠前,水陆交通已相当发达,陆上客运工具只有轿子。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和道路的不断开辟,马车、小车、人力车等简便客运工具纷纷用于营业,形成早期的公共交通行业。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记载,上海民间使用轿子始于1541年,开埠之初已存在营业性轿子。当时上海城内没有平坦宽阔的道路,城厢及沿江码头以外还是片片农田,这时一种在江苏一带流行的农用独轮小车进入上海,由于它既可以在田埂窄道上行驶,又客货两用,所以发展较快。这种车辆在19世纪70年代初有3000辆,到20世纪30年代达12000余辆。上海的马车始于19世纪50年代,最早是侨民的自备交通工具,这些马车是从欧洲引进的。1869年营业性公用马房在租界获准营业,20世纪初马车在租界已经风行,其中营业马车700辆,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海的人力车(俗称黄包车)于1873年由日本引入,第二年在租界获准营运。人力车和前面所提到的小车虽然都使用人力,但人力车由于两轮较大,拉车速度比小车快,座位也比小车舒服,加上车费较低,因而颇受欢迎,数量增长极快,到1911年捐有公共租界照会(可通行全市)的人力车达6508辆。190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办有轨电车事业。1907年3月5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简称英电)开始营业,同年4月法商电车公司(简称法电)也开始营业。1912年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成立,次年在南市华界开创有轨电车事业。上海第一家创办公共汽车事业是华商公利汽车公司,1922年开辟线路。此后闸北与沪南地区也出现华商公共汽车公司。1923年6月英商中国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法电也于1927年增办公共汽车业务。1921年9月,华商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次年首辟上海至太仓长途汽车线。此后青浦、松江、川沙、南汇、宝山、吴淞及崇明岛上都先后出现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到1937年抗战前夕上海的公共汽车(包括长途汽车)、电车和小型火车等各类公共交通车辆已经900余辆,线路70余条。1908年,美商环球供应公司商场在四川路97号开设汽车出租部,为购买商品的顾客提供出租汽车服务。1911年上海租界当局批准美商平治门洋行和美汽车公司等出租汽车公司营业的申请。两年后上海共有出租汽车43辆。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租汽车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到1935年,上海有107家企业经营出租汽车业务,共有车辆1003辆。抗战爆发后,上海的公共交通遭到日寇的严重破坏,1938年11月,日军管辖的华中都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基本上垄断了除法租界以外的上海公共交通。抗战胜利后,上海市公共汽车筹备处成立,先后又开辟了10条公交线路。

解放前的交通工具

文章TAG:上海市内交通出行变迁上海上海市市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