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松江区 > 中国古代军事,中国古代战争有哪些

中国古代军事,中国古代战争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2-24 22:43:10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古代战争有哪些

中国古代战争实在太多,给你个网址,自己慢慢看看吧http://tieba.baidu.com/f?z=198754743&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A%BA%B3%AF&pn=0

中国古代战争有哪些

2,中国古代十大经典战役

牧野之战…
三十六计?经典战役太多了
1。牧野之战(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 2。长平之战(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奠定秦统一基础著称), 3。孙膑围魏救赵(以巧妙运用战略战术著称,为后世军事战略典范) 4。巨鹿之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灭秦之决定战役), 5。垓下之战(结束4年楚汉战争,奠定汉400年江山,) 6。卫青,霍去病第三次北击匈奴的战役(结束匈奴自战国以来对中原近400年的边境侵扰历史,匈奴西迁又对欧洲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7。绿林与王莽新王朝的昆阳之战(以少胜多,推翻新朝), 8。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9。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奠定南北朝对峙局面) 10。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中国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水战)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战役

3,中国古代的四个军事重镇

荆州,凤翔,朔方,渭水,汉中等,这些都是古时的军事重镇.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是山东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之一。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 宋为京东东路路治。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 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中国古代的四个军事重镇

4,中国古代有哪几场战争

答:逐鹿之战,牧野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项羽兵败垓下,汉匈漠北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一、以少胜多著名战役1.牧野之战时间:商朝末年,武王伐纣的著名战役,是最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双方:周武王-商纣王2.城濮之战时间:春秋时期,最早有详细记载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双方:晋文公-楚成王成语:退避三舍,“兵者诡道”3.巨鹿之战时间:秦末,项羽的成名之战双方:项羽-秦将章邯、王离成语:破釜沉舟(联想记忆:鹿太重羽毛没飞起来让船给沉了,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4.官渡之战时间:东汉末年,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双方:曹操-袁绍5.赤壁之战时间:东汉末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双方:孙刘-曹操诗歌:杜牧《赤壁》,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6.淝水之战时间:东晋时期双方:东晋谢安、谢玄-前秦苻坚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联想记忆:过年之后的你是不是有点肥了,踏进河里水都不流了,这时候谁在议论体重,是不是感觉都在影射自己。淝水之战-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二、其他常考战役1.桂陵之战时间:战国时期双方:齐国孙膑-魏国庞涓成语:围魏救赵2.马陵之战时间:战国时期,晚于桂陵之战双方:齐国孙膑-魏国庞涓成语:增兵减灶、因势利导、诱敌深入等(记忆口诀:跪在马前-桂陵之战在马陵之战的前面,跪着求救-桂陵之战围魏救赵)3.长平之战时间:战国后期(秦灭六国战争)双方:秦国白起-赵国赵括(廉颇)成语:纸上谈兵4.崖山海战时间:南宋末年,少见海战,元以少胜多双方:元-南宋著名:陆秀夫、文天祥(过零丁洋)等人5.雅克萨之战时间:清朝双方:清朝康熙-沙俄重要:《尼布楚条约》(以中国名义签订,平等条约)
抗日战争

5,古代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提起“三军”,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而在中华文化中,古代的“三军”指的是什么
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扩展资料:1.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旧有三军,今又添二军,共是五军,亚于天子之制,豪杰向用,军政无阙。”2.军队的通称。《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汉书·灌夫传》:“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唐 章孝标《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说唐》第一回:“〔晋王〕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毛泽东《长征》诗:“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古代指步、车、骑三军。三军指: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上马为兵,下马为农,解甲归田即由此来,此三军之原意,是典型兵农合一的耕战模式。宋朝建立后开始出现职业军人,逐废。商鞅《商君书.兵令》:“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赺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而慎使三军无相过。壮男过壮女之军,则男贵女,而奸民有从谋,而国亡;喜与,其恐有蚤闻,勇民不战。壮男壮女过老弱之军,则老使壮悲,弱使强怜;悲怜在心则使勇民更虑,而怯民不战。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三军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拓展资料提起“三军”,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而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三军指: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上马为兵,下马为农,解甲归田即由此来,此三军之原意,是典型兵农合一的耕战模式。宋朝建立后开始出现职业军人,逐废。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赺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
文章TAG:中国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军事古代中国古代军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