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松江区 > 上海市征文比赛入围奖给什么,征文比赛应该有什么奖品

上海市征文比赛入围奖给什么,征文比赛应该有什么奖品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5 23:42:00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征文比赛应该有什么奖品

简单,奖状,这是最经典也是最可以向别人炫耀的。 不过,我觉得钢笔挺有意义的,精致点的,20块的吧? 呵呵,应该不太......贵吧!

征文比赛应该有什么奖品

2,作为参赛者参与同人征文大赛有什么奖励吗

参与活动的同人作品,发书正文字数过3万字后,奖励10枚标准章,书一个月内米币双倍发放,同人作品字数达2万字后,在同人频道可轮流上推;奖励签约同人作品100枚标准章+价值30元包月激活码一个,作品,连续更新30天,奖励价值30元包月激活码一个。

作为参赛者参与同人征文大赛有什么奖励吗

3,作文比赛提名奖有证书吗

这个奖是颁给那些写的不错 但最终没被选入参加复赛的人的 这个不用去上海 最近的萌芽或者新概念作文上就会出入围名单了 你没有获得复赛资格 所以没错过 继续加油吧
不是奖 没有证书奖金 但可以入围提名 也是一种对影片的肯定

作文比赛提名奖有证书吗

4,比如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奖生活的准则征文竞赛新秀奖 搜

“外研社杯”还是看看的白猫杯其实没什么用,如果你学校没有什么理科班这种东西存在的话你就尽量争取一个推优名额,但是不建议你去报太好的比如四校,因为他们都比较注重理科,对于物理的大大同杯,化学的天元杯,数学的新知杯和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这样的奖项人家会比较看重,但是也不是说你没有机会了,二模发挥好还是有机会的,而且还有一个名额分配的机会,如果你主课不偏科的话可以选择零志愿,再填一个名额分配我觉得你市重点能进的,毕竟还是有点材料的

5,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奖品是什么

LS两位说的都不准确一二等奖有证书 一等奖有一块有机玻璃转 同时安排与部分大学见面 高考应届生可以优先录取 仅仅是优先录取 如果分数超低谁都不会要的根本没有什麽高考加分其它问题请看新概念作文大赛吧置顶帖http://tieba.baidu.com/f?kw=%D0%C2%B8%C5%C4%EE%D7%F7%CE%C4%B4%F3%C8%FC&t=4
如果拼到了最后 并且拿了很高的名次 可以保送上大学 都是很不错的大学 因为新概念就是萌芽杂志社和若干个大学合办的如果名次一般 只有证书 没有高考加分
2009.5.1日开始,2009.11.25截止。 去上海比赛, 组委会支付硬座火车票 参赛形式: 分初、复赛。初赛沿用一般文学刊物征文的形式,不命题、不限定题材、体裁,字数5000字以下,不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严禁抄袭或请人代写。来稿请附“报名表”,见《萌芽》(上半月刊)2008年第七、八、九、十、十一期,《萌芽》(下半月刊)2008年第九、十、十一期,每张报名表只能附一篇作品,一并寄达上海市巨鹿路675号萌芽杂志社,邮编:200040,信封上标明“新概念”。各组的初赛优胜者参加复赛;复赛设立考场举行。对外地来沪参加复赛的学生,由组委会提供来回火车硬座旅费。 a组:应届高中毕业生(包括三校生) b组:除高三以外的初中高中学生(包括三校生) c组:除中学生以外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 三校生是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 “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 《萌芽》杂志有报名表。。 这次报名和交作品的貌似已经过了吧,前一阵我们学校集体收的。

6,最近有什么中学生征文活动之类的比赛啊说几个来OO谢谢

“我看博物馆--无形遗产与文化传承”中学生征文活动启事 博物馆是人们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今年5.18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无形遗产”,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博物馆、上海中学生报联合举办征文活动。 征文内容:围绕“无形遗产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祖国的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让博物馆功能发扬光大,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征文形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1200字以内。要求主题突出,语言生动,行文流畅,富有真挚的情感和独具个性的视角。 参加对象:本市在校中学生,分初中和高中两组。 奖励方式:将在来稿中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60名,入围奖120名,组织奖5名(除组织奖外,以上奖额初、高中组各占50%)。 颁发奖品、证书外,等第奖获得者将参加暑假期间赴外地文博考察夏令营,优胜奖获得者参加本市文博考察夏令营,入围奖获得者也有一份精美的纪念品。来稿截止至5月7日(以邮戳为准)。 联系方式:来稿邮寄至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人民大道201号,邮编200003)或上海中学生报(长宁路491弄36号,邮编200050)。请在信封上注明“文博征文”字样。 小辞典:无形文化遗产 无形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中发布的最新定义,它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公约》从概念框架上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进而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首批19个"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我国昆曲位列其中;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第二批28项"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少年素质杯作文大赛获奖有什么用

是的。 “新概念作文大赛”没有奖金设置,但是优秀作品可以结集出书,并有机会获得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的青睐,免高考进入知名大学。被誉为“语文届中的奥林匹克竞赛”。奖金不重要,关键是名誉啊! "新概念作文大赛"简介以"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为宗旨的新概念作文大赛,1998年夏由《萌芽》杂志社率先发起,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十所著名大学共同主办。大赛聘请了国内一流的文学家、教授、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新概念作文大赛主要面向中学生。大赛不拘题材、不拘形式,提倡写自己最熟悉的事、说自己最想说的话,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大赛每年举办一次。首届大赛于1999年1月启动,至今为止,已完成八届。参赛人数从第一届的4千余人,发展到第五届的4万余人,参赛地区扩展至新疆、西藏、青海、云南、甘肃等边远省份及海外华人,题材的广度与深度也明显提高。历届大赛已向重点高校输入了三十多名优秀文科人才。每届大赛之后,均由著名作家、教授、资深编辑点评,委托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AB两卷),多次被列为当年度全国优秀图书榜首。从2001年起,又连续两年推出第三、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特色作文选12种,以及第一届至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大赛获奖作品精选本等丛书。新概念作文大赛不收任何参赛费用,由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独家赞助,并以"中华杯"对本次大赛冠名。为确保贫困地区学生来上海参加复赛,从第二届大赛起,杂志社对外地来沪复赛的学生提供来回车旅费。新概念作文大赛是文学界和教育界的首次联手,它的发展方向与全国教育大会所倡导的"创新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它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中国学生对中国汉语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励有才华的青年一代参予竞争等方面,取得了社会(公众和媒体)认可的积极效果,同时对高校选拔文科人才及中学语文教育改革起到极大的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中国语文的奥林匹克大赛。 《萌芽》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曾经为文坛输送了一大批的人才,被誉为“中国语文的奥林匹克大赛”。1999年1月,“新概念作文大赛”首届大赛以另类的姿态出现,在一些著名作家和高校学者的评选下,一批批稚嫩少年被挖掘出来。韩寒参加了两届新概念,第一届一等奖,第二届是二等奖。在《萌芽》编辑群中,韩寒是个被大家宠爱的孩子:“韩寒很有才气。”复赛中,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他以其独特的手法,犀利的目光看待并透视世界,成了一颗80年代人中的耀眼新星。郭敬明则是连续参加了第三、第四届的新概念,都拿了一等奖,并自此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2003年,郭敬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说:“我对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一种很衷心的感激。如果没有新概念作文大赛,我的生活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在中国大陆地区专门面向30岁以下青少年的一项文学赛事,参与者包括中学生和30岁以下的青年。每年举办一次。 概况新概念作文大赛是由《萌芽》杂志社于1998年发起,由《萌芽》杂志社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于1999年开始联合举办。从第二届(2000年)到第七届(2004年)都是由上海烟草集团冠名为“中华”杯。第八届(2005年)开始为掌上灵通有限公司冠名为“掌上灵通”杯。 大赛被分为A、B、C三个组别。 A组:应届高中毕业生(包括三校生) B组:除高三以外的初中高中学生(包括三校生) C组:除中学生以外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 大赛邀请著名作家、大学中文系教授作为评委。为了引起人们注意,吸引作者参加比赛,比赛特别指明获得高三组冠军的作者将有可能被主办大学录取。后来随着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从第三届开始,不再有此优惠条件,但获奖者仍然有机会被这些大学作为“自主招生”的范围内录取。但也有人称作者为了获得免试录取的资格,会迎合评委的欣赏口味。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主办方和评委的认同。 赛制分为初赛和复赛。初赛由作者提交作品和报名表邮寄到《萌芽》杂志社,再由评委评审选拔至复赛;得到复赛资格的作者赴上海参加统一的现场比赛。大赛的获奖作品(包括初赛和复赛)会在《萌芽》杂志选登,并由《萌芽》杂志整理出版文集。 报名大概是每年的七月份左右,必须填写当年《萌芽》杂志刊登的报名表
文章TAG:上海市征文比赛入围奖给什么上海上海市征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