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时,人们把中西方的时间点分别称为“大时”和“时”,一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必须相差24小时,时间加减:日以24计算为单位,时、分、秒以60计算为单位,时间加减:日以24计算为单位,时、分、秒以60计算为单位,小学生计算时间的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间加减:日以24 计算为单位,时、分、秒以60 计算为单位。随时间加减,随不同相位加减。分数超过60就1小时,分数不够就60小时。举例:16:30-10:45=5小时45分钟解释。30分钟不够减45分钟时,60时借1;那么就变成30 60-45=45分钟,16借1,剩下15-10=5小时;所以答案是:5小时45分钟。延伸资料:时间单位:目前是一昼夜24小时,古代是12小时。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时,人们把中西方的时间点分别称为“大时”和“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忘记了“大小时”,而“小时”至今仍在使用。一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它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了闰秒,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
时间加减:日以24 计算为单位,时、分、秒以60 计算为单位。随时间加减,随不同相位加减。分数超过60就1小时,不够就60小时。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实际时间,或春分点通过同一子午线圈两次所需的时间,即某星通过同一子午线两次所需的时间。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在天文学上,定义恒星日的不是具体的那颗星,而是黄道到天赤道的上升交点,也就是白羊座的第一点,也就是北半球的春分点。但是春分是不断向西运动的(岁差),所以天文恒星日和地球自转周期还是有区别的。
4、小学生算时间的公式小学生计算时间的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先减去整点,再减去分,分钟数不够的话,60分加上原来的减法,一个小时抽出一个小时。如果对应的分钟数少于前者,则应向后者借1小时,即60分钟,一般数学都是十进制,也就是10进一位数,但是时间中的时、分、秒都是60进制,也就是60进一位数。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必须相差24小时,时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小时HR (h) = 60分钟min (m) = 3600秒sec(s)。时间公式的转换:1世纪= 100年;2、1年= 12个月;三月,一月= 30天;4、1天= 24小时;5、1小时= 60分钟;6、1分钟= 60秒;7,1秒= 1000毫秒;8,1毫秒= 1000微秒;9,1微秒= 1000纳秒;10 . 1纳秒= 1000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