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院区位于市北区(原四方区)嘉兴路7号,占地面积8938。4平方米,建筑面积8990。18平方米。依据“大专科、小综合”的设置原则,院区建设成为以肿瘤综合诊治为主,内、外科门诊诊治为辅的高端专科医院。
2004年11月,烟台海阳市人民医院并入医院成为青医附院海阳分院,目前开放床位620张。并入后的海阳分院在文化、品牌、管理、技术等方面与本部全面对接,围绕"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方向,形成了腔镜微创、心脑血管介入诊疗、肿瘤放疗、血液透析、急危重症监护抢救等技术特色,成功开展了消化内科ERCP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骨科双侧髋关节置换及关节镜技术、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使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以县级医院的费用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为了实现医院的持续性稳定发展,各个院区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充分利用百年老院的文化、品牌、人才、技术优势,在管理上实行医疗质量统一、物资配备统一、文化理念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科学整合、打造优势学科群,使不同院区做到各具特色、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优势医疗卫生资源的综合效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在这"十二五"蓝图徐徐展开的重大历史时刻,全体青医附院人坚持文化立院、科技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理念,乘着医改东风,正朝着建设"数字化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的高水平、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和研究型医院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始建于1916年,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2006年组建为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形成以市立医院本部、市立医院东院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主体,包括市皮肤病防治院、市北九水疗养院、徐州路院区共五个院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疗养于一体的大型公立医院(集团)。
医院编制床位2200张,现有职工近3800人,其中高级职称597人,年门、急诊量近2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9万余人次,年手术量3。 2万人次。目前,拥有7个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19个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4个青岛市A类、B类重点学科,4个常见病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临床研究中心,10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内首家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图书翻译中心、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科技部临床药物研究GCP平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作为青岛市市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市级综合医院的首位,是青岛市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临床医学中心,青岛市市政府确立建设的区域性高端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烧伤科在省内领先。医院推行学科中心制管理,集约优化学科资源,形成了心脏中心、脑科中心、骨关节与运动医学康复中心、泌尿外科中心等一批优势学科群;能够广泛开展冠脉搭桥术、脑血管病介入手术、超声刀肿瘤消融术、关节镜、显微外科微创手术等各种高难度手术,微创、介入成为诊疗特色。
医院大力推行“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目前拥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卫生部突贡专家等市级以上专家54人,市级以上副主任、主任委员140余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25项,省市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近五年)。 与山东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合作,与华西医院共建远程会诊中心,并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医药研究院,郎景和、赵继宗、黎介寿三位院士入驻该院院士专家工作站。
医院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医院,2003年创建省内第一所执行国际标准的涉外医疗门诊——国际门诊,病人覆盖五大洲100个国家和地区。 是青岛市国际医学交流中心挂靠单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医疗保障定点医院。截至目前,医院已与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医学研究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韩国延世大学附属Severance医院等13所国际大型医疗机构和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签约合作国际救援、保险公司近20家,并与国际SOS救援中心合作,建立国际化的医疗流程和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