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
目前,河南省开通地铁或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有:郑州市、许昌市、洛阳市。[36][37]
郑州轨道交通(ZhengZhouMetro)
郑州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使郑州成为中国第18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截至2017年末,郑州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93.6千米,年客运量超过2.5亿人次。[4]
郑州地铁规划
截至2020年2月,郑州地铁运营线路共5条,分别为:郑州地铁1号线、郑州地铁2号线、郑州地铁5号线、郑州地铁9号线(郑州地铁城郊线,一期)及郑州地铁14号线(一期),均采用地铁系统,共96座车站,运营线路总长146.35千米。[38][39]
截至2020年2月,郑州地铁在建线路有:郑州地铁3号线(一期)、郑州地铁4号线、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郑州地铁9号线(二期,部分站点在建)、郑州地铁10号线(一期)、郑州地铁13号线(部分站点在建)、郑州地铁17号线;计划开建郑州地铁3号线(二期)、郑州地铁7号线(一期)、郑州地铁8号线(一期)、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36][40][41][42][43][44][45]
洛阳轨道交通(Luoyang Metro)
根据《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显示,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102.6公里,设车站63座,其中换乘车站8座。至2020年,建成1号线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长约41.3公里,总投资310.88亿元人民币。[37]
航空
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南阳姜营机场、信阳明港机场[46]等4个已通航的民用机场,郑州上街机场、安阳北郊机场等多个已通航的通用机场。
水运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有内河航道1675千米。[4]
河南的水路航运主要集中在豫东南和豫中地区的郑州、开封、商丘、许昌、平顶山、漯河、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地市,已初步形成了淮河、唐河、白河、贾鲁河、沙颍河等多条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通道。
运输
2017年,河南省货物运输总量比上年增长11.7%;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11.2%。旅客运输总量下降4.8%;旅客运输周转量增长4.7%。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6.5%;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10.1%。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每周18班全货机满负荷运行,中欧班列(郑州)全年开行501班,实现每周“去八回八”高频次运营。
2017年末,河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1286.02万辆,比上年末下降13.2%,其中私人汽车1166.82万辆,增长15.5%。民用轿车(小微型载客汽车)1113.39万辆,增长18.1%,其中私人轿车1060.68万辆,增长19.4%。[18]
交通运输明细图表
历史文化
古城文化
历史古都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后赵、冉魏、前燕、北魏、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正统朝代先后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有四个,分别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从夏朝在河南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禹州、长葛、虞城、柘城、济源、汤阴、内黄、温县、鹤壁、淇县、淮阳、新郑、新蔡、遂平、平顶山等古都。
朝代 都城
三皇
五帝
燧人氏(三皇之首),出生、定都并长眠于商丘,开创华夏文明;
伏羲氏(三皇之一),定都、长眠于周口淮阳;
炎帝朱襄氏(三皇之一),建都、长眠于商丘柘城;
葛天氏,出生、建都于商丘宁陵和许昌长葛一带;
轩辕黄帝(五帝之首),出生、定都于郑州新郑;
颛顼(五帝之一),建都于商丘,后迁都于濮阳,长眠于濮阳;
帝喾高辛氏(五帝之一),出生、建都、长眠于商丘
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阳城(今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阳翟(今许昌禹州)、斟鄩(今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商丘(今商丘市睢阳区)、纶城(今商丘虞城东)、帝丘(今濮阳西南)、原(今济源)、老丘(今开封祥符区东北)、西河(今安阳汤阴县菜园镇西河村)等
商朝
商朝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亳(今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西亳(今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嚣(今郑州商城遗址)、相(今安阳内黄)、邢(今焦作温县)、殷(今安阳殷墟)、朝歌(今鹤壁淇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