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浦东新区 > 2015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托普是否有贸易学科

2015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托普是否有贸易学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22 21:59:1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托普是否有贸易学科

他也算是个名牌大学,当然有啊
有贸易类的学科,但是没有经贸学院
当然有了
没有
oh89j[0k][l

上海托普是否有贸易学科

2,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康爱石 表演(市级精品课程) 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高祥荣 《语言表达》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课 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孙美娜 《美在曲中行》电视栏目 上海市教委项目 王宇 电视节目主持人结合语言信息的肢体语言表达方法 上海师大特别资助项目 周胜南 上海影院运营模式调查及运行策略研究 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张捷诚 台词课(校级精品课程) 上海师大特别资助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学术研究

3,何清的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项目来源类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批准时间,主持或参与1.主持项目  纵向:  1)市教委重点学科(J50703)重点课题:问题频发背景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模式研究(2011)  2)市教委重点学科(J50703)一般课题:上海食品企业B2C直销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2009)  横向:  1)上海协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企业战略规划项目  2)山东宏力艾尼维尔环境科技集团战略规划与营销体系优化项目  3)高雅实业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项目  4)天原集团企业竞争力分析与诊断项目  2.参与的主要项目  1) “转型经济中的中小企业战略模式与战略风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1月-2007年12月。   2)《上海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系列) 201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   3)《数字化背景下科技期刊多业态交互式平台化出版转型研究》,2013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人文社科类 )。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何清的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4,刘娟的研究方向

新中兽药研发和药理毒理研究。近五年为学生主讲了药理学、毒理学、中药药理学、中兽医药物学,中兽医方剂学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精品课程《中兽医药物学》基本完成并上网;指导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8-10篇,每年均指导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性。主持“动物医学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主持《中兽医药物学》西南大学精品课程项目;主研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校企互动合作,创业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主持西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等,组建学校中兽药研究开发实验室,构建的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审为重庆市高等教育示范教学中心。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项目:“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提取工艺与作用机理研究”(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半仿生法提取中兽药补骨脂PL的研究”(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补骨脂粗黄酮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机制的研究(重庆市科委,2007-2009年);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研制与药效研究,2008年国家科技部中兽药支撑项目:中兽药抗病毒研究;“年产一亿片维生素D2固体分散体包被片的研发及药物包衣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重庆市计委2007年度技术创新第一批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项目1项;为重庆市药效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主要药效学评价”骨干等等,获抗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专利2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
你说呢...

5,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吗

有,详见下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以天文地球动力学、星系宇宙学为主要学科方向,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和时频技术,努力为天文观测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 上海天文台成立于1962年,它的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1872年建立的徐家汇天文台和1900年建立的佘山天文台。目前总部设在上海市徐家汇,天文观测台站位于松江佘山。有四个研究部门: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星系宇宙学研究中心、VLBI研究室和天文技术研究室。拥有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台站(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和VLBI数据处理中心、1.56米口径光学望远镜、60厘米口径卫星激光测距望远镜(SLR)、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多项现代空间天文观测技术。上海天文台是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VLBI分部和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佘山基地。 上海天文台是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单位之一,其科学目标是应用现代空间天文观测技术监测和综合研究地球整体运动和各圈层变化的相互作用、探索有关重要的自然灾害预测的天文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和深化星团、银河系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活动星系核致密结构的观测研究,星系动力学数值模拟以及星系形成、演化和宇宙学研究;以及VLBI技术研究、氢原子频标和时频技术研究、天文望远镜及光学技术研究等。   上海天文台目前承担有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参与3项国家重大专项的有关工作;主持科技部973项目,主持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工作,主持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主任基金项目、面上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参加中科院方向性项目等。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其中“宇宙结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ApJ. MNRAS等发表了重要的科学论文。   上海天文台与国内外研究机构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内:主持中国科学院天文地球动力学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星系宇宙学研究联合实验室;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建上海市天体物理联合研究中心;与上海市科委共建上海市空间导航定位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天文博物馆;上海天文台是中国VLBI网和中国卫星激光测距网的总体技术支撑和观测运行责任单位。在国际上:上海天文台是国际合作项目“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APSG”中央局所在地;共同主持中德马普伙伴研究小组;是欧洲VLBI网(EVN)和国际VLBI在测地学和天体测量服务(IVS)的成员。   上海天文台拥有一支精悍的科技队伍,在编职工二百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0人,研究员39人,专业技术人员147人。近年来,上海天文台加大力度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有1人获国家二等奖,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天文台是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读研究生110名,在站博士后9人。   上海天文台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注重园区环境改造和创新文化建设。目前已拥有23层的科研大楼,还配有研究生客座公寓和高级访问学者公寓,观测基地地处上海佘山地区。建有佘山天文博物馆,科普网站“上海网上天文台”,开展天文知识科普宣传,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基地、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精勤司天、诚信修文”已成为上海天文台精神。
没有

6,吴志强的研究课题

国家科技部:2007.01-2010.12,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关键技术》专家组组长,《城乡动态监测技术集成研究》课题负责人;2008.01-2011.12,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家组组长,《城市重大项目生态设计综合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负责人;2007.01-2009.12,国家科技部 “863计划”,《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半导体照明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2007.09-2010.02,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课题,《世博会城市实验区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01-2014.12,《城乡规划学本科教学的卫星教学库建构研究》;2012.12-2013.12,《联合国人居署出版物翻译与研究—《世界城市状况报告》系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3.01-2015.08,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创新城市构建与中国城市圈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课题负责人。2012.01-2014.1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社会来临背景下的中国智慧城市理论体系建构及其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9-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总课题第二主持人;2002.08-2006.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大城市外商投资选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课题负责人;2008.01-2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用DEA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集合能效研究》课题负责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课题:2006.01-2006.1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课题,《世博园控温降温综合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2006.01-2008.0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课题,《2010世博会规划建设全过程的控制管理》课题负责人;2006.08-2007.08,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专项课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建设三维仿真可视化控制管理系统》,课题负责人;2007.02-2008.01,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专项”,《世博会场馆重要建筑规划设计导则研究》课题负责人;2008.01-2010.12,《土地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导则》,规划子课题负责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崇明岛科技专项”;2010.10-2012.09,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崇明岛科技专项”课题,《崇明岛生态规划及其智慧设计研究》课题负责人;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2013.09-2013.12,国际绿色校园联盟运行推广机制研讨,角色:课题负责人;合作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13.01-2014.12,中国智能城镇化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研究,角色:课题负责人;美国能源基金会(NRDC);2013.10-2014.09,绿色校园建筑知识读本编制与推广研究,角色:课题负责人;美国能源基金会(NRDC);2010-2020,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研究,角色:亚太区协同中心主任;合作方:瑞典Mistra研究中心、瑞典查尔姆斯大学;2008-2012,智慧城市:城市系统模型研究;角色:首席科学家;合作方:IBM;2008-2011,生态城市研究;角色:首席科学家;合作方:西门子;2003-2012,Holcim全球可持续建筑:论坛/地区合作/世界奖项;角色:亚太区组织者;合作方:瑞士霍尔姆公司(Holcim)。2000-2005,生态城市:中国城市的生态技术应用研究;角色:中方主要参与者;合作方: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1999-2004,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大城市研究:工业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城镇化研究;角色:负责人;合作方: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咨询课题:2003.09-2013.12,《中国工程院“十一五”重大工程课题》交通专题报告,负责子课题2“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工程”,中国工程院。2011.06-2012.12,课题来源: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课题名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承担任务:第二课题负责人;2012.01-2013.05,课题来源:中国工程院,课题名称:智能城市的空间组织与交通发展战略,承担任务:课题负责人;2013.02-2013.12,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咨询课题,《智能城市评价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2014.09-2015.12,大数据产业的城镇区域发展空间演进规律,第四课题“长三角产业发展与大数据互动关系”课题负责人;2014.05-2015.12,智能城市建设与大数据战略研究,第三课题“智能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课题负责人;2014.09-2015.12,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智能建设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其他课题研究:1998-2000,上海市教委曙光科研课题,《全球化过程对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的空间布局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2000,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国际城市标准比较研究》,课题负责人;2002.08-200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指标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2003.01-2013.1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11《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12分题负责人,国家科学委员会。2014.10-2016.1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国家标准编制研究》课题负责人。 重大工程咨询研究: 1983,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总体规划 1999,上海浦东联洋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引导性规划 2000,京申高速铁路客站群规划设计-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 2002,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003,武汉东湖国宾馆改造规划设计 2003-2010,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 2004,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006,沈阳市铁西新区城市发展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例项目 2008,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规划综合方案 2009,沈阳盛京皇城城市设计 2008,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2009-2011,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总体规划

7,怎样办上海户口

一、基本条件 申请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户籍的,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在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记录和行为; 2、学习成绩优良,具备规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一般为应届毕业研究生,上海普通高校、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属普通高校、列入“211工程”的地方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国家与市政府鼓励的就业项目(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本市农村镇校任教”和自主创业等)的应届高校毕业生; 4、已与第(二)款规定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般应为直接录用)。 (二)用人单位一般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机构,以及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且在2005年4月1日前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除外)。 二、学业要求 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的进沪就业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学习成绩,外语与计算机能力方面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学习成绩的基本要求为: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外语能力要求为:获得大学外语四级证书或四级成绩达到425分(含425分)以上证书(外语专业不作要求)。 (三)计算机能力要求为:获得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合格证书(文科专业学生为“一级”,理工科专业学生为“二级”;所学专业属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不作要求;毕业研究生可免于提交)。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对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不作上述要求: 1、所学专业为体育学类和艺术学类。 2、因“支边”、“支内”父母一方户口由上海迁出的。 三、申请材料 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的进沪就业应届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须由用人单位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完整递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填写完整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含《学习成绩评定表》,样张见附件。可从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firstjob.com.cn下载)。 (二)由学校或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推荐表。 (三)填写完整的就业协议书(有因毕业生未能办理户籍可解除就业协议条款的,不予受理)。 (四)由学校教务部门或研究生培养单位盖章的成绩单(一般按学期分列)。 (五)由学校或培养单位教务部门或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 (六)由学校或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在最高学历学习阶段期间获各类奖证书的复印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校级(含校级)以上“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证书复印件。 2、国际性和全国性竞赛(含地方赛区)获奖证书复印件。 (七)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 (八)其他材料: 1、毕业生父母一方为本市“支边”、“支内”的,须提供: ⑴由父母当年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⑵“支边”、“支内”工作经历证明; ⑶毕业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2、毕业生父母双方户口已迁入上海市的,须提供: ⑴父母双方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⑵公安派出所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3、在本市创办企业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学校或培养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 4、毕业生在最高学历学习期间获专利的,须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除上述材料以外,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确有必要,可提交其他相关材料,如毕业生的聘用岗位属科教兴市重大项目等有关情况的证明材料。 递交的申请材料如出现弄虚作假,则取消毕业生或用人单位的申报资格。 四、受理地点和期限 受理地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延安西路900号)。截止时间为2006年5月31日。 五、审核标准的结果与公布 审核标准另行公布。 审核结果在受理截止期后20个工作日内统一公布。 注:各类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紧缺专业的名单可在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firstjob.com.cn上查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人事局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件2: 2006年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 申办《上海市居住证》办法 一、申领条件 (一)被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用人单位录用的普通高校2006届非上海生源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二)符合本市重点发展领域(详见《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和紧缺专业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可适当放宽学历限制为大学专科毕业(具体办法及标准另行公布)。 二、申领主体 符合以上申请条件(一)的人员,需申领《上海市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的,由本人或者聘用单位向上海市或各区(县)人才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符合以上申请条件(二)的人员,需申领《居住证》的,由聘用单位向上海市或各区(县)人才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三、申请材料 (一)《国内人才〈上海市居住证〉申领表》(可网上下载,需加盖聘用单位公章); (二)聘用劳动合同复印件(验原件); (三)落户外省市的户籍证明;有效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已婚人员为配偶申领《居住证》的还应提交《结婚证》复印件,验原件); (四)在本市的住所证明复印件(已在沪购置产权房的提供产权证,租房居住的提供租房合同,居住单位集体宿舍的单位出具证明,借住沪籍亲友住房的提供亲友户口簿及其书面证明,验原件)。 (五)聘用单位法人证书、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六)本人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七)《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如未办理《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的,可直接提交以下第(八)(九)项材料: (八)本人的学历学位证书验证证明(须经指定机构验证); (九)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状况证明。 四、申办程序 (一)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1、非上海应届生源高校毕业生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递交以下材料: ⑴填写完整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可从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firstjob.com.cn下载); ⑵《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已递交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户籍申请的可免于提交)。 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可委托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代办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2、对申请人资格验证审核后,出具《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共两联,见附件)。其中,第一联用于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报到期限按教育部有关规定),第二联用于申领《居住证》。同时,对于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出具去外省市落户所需的《就业报到证》。 3、《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受理时间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 (二)《居住证》申领程序 1、申领人(本人或聘用单位)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向上海市或各区县人才服务中心提交申请材料。 2、市人事局进行审核认定,核定《居住证》有效期限,并由市或各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将审核认定结果通知申领人。 3、通过审核认定的申领人到指定地点采集图像等信息, 缴纳《居住证》工本费25元人民币,领取《办理通知书》。 4、申领人按照《办理通知书》的要求,领取《居住证》。 五、受理时间、地址和咨询电话 详见上海市人事局政务公开网(www.21cnhr.gov.cn)。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人事局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文章TAG:2015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年上上海上海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