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闵行区 > 上海市电气安装的技术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上海市电气安装的技术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3 04:13:05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96)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5—96)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96)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电工安装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电工安装规范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

电工安装规范

3,水电安装规范

11.1电线、开关、插座、配电箱及水管等所有的原材料均采用知名厂家且质量过硬的产品,如客户提出想节约资金或临时性建筑没必要投资太大时,要向客户讲明其利害关系。如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出现的事故,不属于同辉电工的保修范围之内。 11.2施工所有的水管线路走向应横平竖直,不得随意弯曲,特殊需要时向甲方说明情况,并告知同辉电工质检验收员,验收标准如下: 1、开关装在1.3米或1.4米的位置,距门口墙边20cm误差不超过1cm。 2、地脚插座离地30cm,全部同室内的地脚插座应统一标高,误差不超过1cm。 3、空调插座统一装在1.8米的高度,客户有要求时除外,柜机插座和地脚插座同一标准高。 4、其它功能的插座,包括工装特殊情况,应有甲方指定位置,不得私自定位。 5、淋浴阀门与内丝弯头预留间距15cm高度应以客户的身高和房屋高度作参照,并征得甲方同意。 6、浴霸预留30X30cm的方孔,误差不得超过0.5cm。 7、配电箱内配线应做到整齐有序 ,不得随意弯曲像蜘蛛网似的。 8、线头对接口时应接触可靠不能出现松动的现象,对接口做好处理,不能留有线头剌破胶带的可能性,穿线管不得有弯瘪和中间漏线头现象,以免给以后的安全带来隐患,并且布局美观。 9、PPR水管焊接时应掌握焊接的温度和火候,所焊接的管道应保证不漏水。 10、镀锌管套丝应圆滑丝纹明显及时除掉毛剌,冷水管可用生料带密封,热水管应用麻和铅油密封,不能懒省事儿。 11、PVC管,应管头、管节双向上胶水,对接后,接头处应有胶水溢出。 12、上水管安装完毕应进行压力试验,不得低于七公斤。 13、所有插座、配电箱必须安装接地线,并保证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姆。 14、清洁。施工完毕后,凡同辉电工施工中产生的垃圾,自行清理完毕后放到室内指定位置。 15、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验收标准严格施工,完工后交公司质量检督员检查,检查合格后交甲方验收。

水电安装规范

4,电气安装施工规范

《新编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在原合编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如下修改:收入新替代标准4个,剔除废止标准3个;共收入14个标准、规范及条文说明。所收规范时间截止到2007年。 本书面向电气工程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有以下规范:gb50303-20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50832-2013《1000kv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254-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t5161[1].1~17-2002_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全套)gb50131-2007《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ecs1742004《电涌保护器选用安装验收及维护》cjj 89-20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5,建筑电气安装的规范和执行标准

建筑电气安装的规范很多现给你介绍常用的几个:一、电气施工规范;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2014 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 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5.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7.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 二、电气标准图集1. 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安装04D702-12. 电缆桥架安装04D701-33. 03D301-3 钢导管配线安装4. 98D301-2硬塑料管配线安装5. 96D702-2 常用灯具安装6. 03D501-1~4 防雷与接地安装(2003年合订本含07年局部修改版)7. 02D501-2 等电位联结安装三、以上可到百度文库里查找下载观看。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规范标准:(1)被安装的设备、器具和材料,其规格、型号和性能,必须符合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在安装就位前要认真检查核对。   (2)设备、器具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布线系统敷设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施工关系密切,布线系统的敷设方式、敷设部位、敷设路径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固定的方法和各类具体固定用器材及其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4)导电连接包括电线、电缆、母线本体的连接,以及其与设备、器具问的连接。世纪星工程师告诉你连接的质量判定方法是:带有接头或接点的导体电阻值必须等于或小于不带接头或接点的同样长度的导体电阻值。对有绝缘层的导体连接后应恢复绝缘护层。其绝缘强度应不低于原来的绝缘强度。   (5)凡是非带电的裸露可接近的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接地必须可靠,不能因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而中断。另外接地的末端支线不允许串联连接。   (6)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可能为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抗干扰接地等所共用,也可能分别设置。   (7)交接试验是对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结束全面检验测试的重要工序,以判定工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可以通电投入运行。《建筑电气安装》简介:主要介绍了电工基本操作、室内线路安装、电气器具安装、弱电线路安装等内容,突出建筑电气安装的操作技能,简明易懂,力求读者学得会、用得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带来也蓬勃发展,配电装置和用电设备的容量也不断断增加,对建筑电气的安装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满足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人员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根据有关部门颁布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以及大量实用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了《建筑电气安装》。 《建筑电气安装》可作为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求职于建筑行业、工厂企业、农村及乡镇的低压电工专业的人员的培训教材,同时可作为中职、高职学校的相关专业的参考书。在电气装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一是在进行安装之前,必须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详细检查以及验收。二是对于电气设备与设施,以及电气器材进行安装之前,主要的保管期限必须要保持在一年以下,在存储的条件下必须要具备相应的防火、防潮、防尘等方面的保护,如果是对于瓷件的设备在进行安置问题上必须要谨慎处理,不能有所损坏。三是设备在进行起吊或是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受力点的位置要求来进行运输,必须要符合产品的各种技术特性的要求。四是如果是对于设备紧固件的安装时,对于地脚螺栓以外的镀锌制品如果是在室外进行加工或是紧固件时,必须要进行热镀锌的制品处理。五是对于互感器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各个接地的端子进行有效的接地处理,不能使用的可以在暂时的电流当中进行处理,在电流的互感器进行安装时,必须要把二次线圈进行短路以后再进行接地处理。
建筑电气安装的规范和执行标准如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这个是最权威的了,两本规范配合起来用,(*^__^*)
这些是施工单位常备的,找施工管理部门或是技术科、预算部门借吧。

6,建筑电气安装的规范和执行标准是什么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规范标准:(1)被安装的设备、器具和材料,其规格、型号和性能,必须符合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在安装就位前要认真检查核对。   (2)设备、器具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布线系统敷设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施工关系密切,布线系统的敷设方式、敷设部位、敷设路径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固定的方法和各类具体固定用器材及其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4)导电连接包括电线、电缆、母线本体的连接,以及其与设备、器具问的连接。世纪星工程师告诉你连接的质量判定方法是:带有接头或接点的导体电阻值必须等于或小于不带接头或接点的同样长度的导体电阻值。对有绝缘层的导体连接后应恢复绝缘护层。其绝缘强度应不低于原来的绝缘强度。   (5)凡是非带电的裸露可接近的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接地必须可靠,不能因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而中断。另外接地的末端支线不允许串联连接。   (6)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可能为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抗干扰接地等所共用,也可能分别设置。   (7)交接试验是对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结束全面检验测试的重要工序,以判定工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可以通电投入运行。《建筑电气安装》简介:主要介绍了电工基本操作、室内线路安装、电气器具安装、弱电线路安装等内容,突出建筑电气安装的操作技能,简明易懂,力求读者学得会、用得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带来也蓬勃发展,配电装置和用电设备的容量也不断断增加,对建筑电气的安装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满足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人员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根据有关部门颁布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以及大量实用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了《建筑电气安装》。 《建筑电气安装》可作为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求职于建筑行业、工厂企业、农村及乡镇的低压电工专业的人员的培训教材,同时可作为中职、高职学校的相关专业的参考书。在电气装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一是在进行安装之前,必须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详细检查以及验收。二是对于电气设备与设施,以及电气器材进行安装之前,主要的保管期限必须要保持在一年以下,在存储的条件下必须要具备相应的防火、防潮、防尘等方面的保护,如果是对于瓷件的设备在进行安置问题上必须要谨慎处理,不能有所损坏。三是设备在进行起吊或是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受力点的位置要求来进行运输,必须要符合产品的各种技术特性的要求。四是如果是对于设备紧固件的安装时,对于地脚螺栓以外的镀锌制品如果是在室外进行加工或是紧固件时,必须要进行热镀锌的制品处理。五是对于互感器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各个接地的端子进行有效的接地处理,不能使用的可以在暂时的电流当中进行处理,在电流的互感器进行安装时,必须要把二次线圈进行短路以后再进行接地处理。
建筑电气安装的规范和执行标准如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这个是最权威的了,两本规范配合起来用,(*^__^*)
1、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 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3、 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4、 gb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 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6、 gb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7、 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8、 gb50055-19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9、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0、gb50062-19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11、gb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12、gb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3、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14、gb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15、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6、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17、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18、gb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9、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0、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21、jgj 16-2008/j778-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7,电气安装规萢

电气安装规萢:设备订货(简称原理图或展开图)和安装接线图(简称接线图或二次接线图)分别表示电气设备主回路(一次回路)及控制回路(包括控制、操作信号、测量、保护等装置)的电气原理和接线情况。看图时,应先弄清原理图,再看按电气元件实际排列情况的接线图。 电气安装方面主要关注:主要设备容量、盘箱柜台编号、尺寸、电气元件安装位置及组合方式、端子出线根数及去向。 它也是电气施工图审图,管线表、控制屏安装等图纸自审的核心依据。 电气施工图识图及施工步骤 一、设备订货图构成:1、图纸目录; 2、说明书(以文字形式介绍系统组成、主要设备位置及安装要求,目的:建立系统构成框架);3、设备表(*重要 提供设备型号、规格、数量);4、传动性能表; 5、配电系统图(*重要 多采用单线图表示各设备连接的关系和电气负荷的分配状况,而不表示线路的走向和设备的安装位置)电气识图\系统接线图 ;6、单体设备控制图; 7、盘箱柜台设备布置及端子出线图(*重要 提供管路核对) 电气识图\母联端子出线图;电气施工图识图及施工步骤 电气施工图构成:1、图纸目录;2、说明书;3、材料表;4、管线表; 5、电气配管,桥架安装、电缆沟走向、高低配布置示意图;6、照明安装施工图;7、防雷接地示意图; 电气施工图识图及施工步骤: 电气施工图是电气设备安装的基础。 一般有电气平面布置图、防雷接地和照明平面图 它表示电气设备在建筑平面上的布置情况。 看图时要结合系统订货图和管线表,弄清楚图上的管线从何而来,采用哪种敷设方式,使用多大截面积的导线,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和安装形式,设备的电气连接方式,线路的走向、埋件、预留孔洞、电源进线、馈出线、防雷接地的安装等。 要注意施工图说明提出的施工要求。 主要示意建筑物结构,结构不同,安装方式不同。识图时,要特别关注立柱编号,有时图纸不止一张,根据立柱编号,要将图纸组合起来看。
什么意思,不完整
是说的施工规范吗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2 配管  2.1一般规定  2.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2.1.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2.1.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2.1.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1.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2.1.6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2.1.6.1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2.1.6.2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2.1.7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2.1.7.1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2.1.7.2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2.1.7.3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2.1.7.4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2.1.8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2.1.8.1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  2.1.8.2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  2.1.8.3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  2.1.9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炖2。  2.1.10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2钢管敷设  2.2.1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  2.2.2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2.2..3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2.2.4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2.4.1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炖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2.2.4.2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2.2.4.3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2.2.4.4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2.2.5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2.5.1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2.2.5.2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2.2.5.3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  2.2.5.4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  2.2.6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2.6.1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2.2.6.2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2.2.7安装电器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  2.2.8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2.2.8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                                             表2.28敷 设 方 式 钢 管 种 类 钢 管 直 径 (mm) 15~20 25~32 40~50 65以上 管 卡 间 最 大 距 离 (m) 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厚壁钢管 1.5 2.0 2.5 3.5 薄壁钢管 1.0 1.5 2.0 -   2.3金属软管敷设  2.3.1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  2.3.2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2.3.3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2.3.4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3.4.1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  2.3.4.2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2.3.4.3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  2.35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03页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2.4 塑料管敷设  2.4.1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2.4.2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2.4.3塑料管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4.3.1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2.4.3.2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  2.4.4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2.4.5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2.4.6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硬塑料管,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2.4.7塑料管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  2.4.8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  2.4.9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剔槽敷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4.10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间最大距离应符合表2.4.10的规定。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硬塑料管管卡间最大距离(m)                                         表2.4.10敷 设 方 式 管 内 径 (mm) 20及以下 25~40 50及以上 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1.0 1.5 2.0   2.4.11敷设半硬塑料管或波纹管宜减少弯曲,当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三个时,应增设接线盒。  3 配线  3.1一般规定  3.1.1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1.2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要求。  3.1.3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1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3.1.3.2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3)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3.1.3.3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3.1.3.4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  3.3.3.5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3.1.3.6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3.1.3.7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  3.1.3.8在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3.1.4瓷夹,瓷柱、瓷瓶、塑料护套线和槽板配线在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护管保护;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与楼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但在装设开关的位置,可与开关高度相同。  3.1.5入户线在进墙的一段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  3.1.6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3.1.7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  3.18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8的规定。  3.1.9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                                         表3.1.8配 线 种 类 允 许 偏 差 (mm) 水平 垂直 瓷夹配线 5 5 瓷柱或瓷瓶配线 10 5 塑料护套线配线 5 5 槽板配线 5 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3.1.10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作好记录。  3.1.11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应可靠。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作模拟动作试验,并应作好记录。  3.2 管内穿线  3.2.1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3.2.2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2.3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3.2.3.1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3.2.3.2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3.2.3.3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3.2.3.4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  3.2.4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3.2.5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3.2.6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3.2.7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3.28当导线敷设于垂直管内时,应符合本规范第2.1.8条的规定。  3.3瓷夹、瓷柱、瓷瓶配线  3.3.1在雨、雪能落到导线上的室外场所,不宜采用瓷柱、瓷夹配线;室外配线的瓷瓶不宜倒装。  3.3.2当室外配线跨越人行道时,导线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  3.5m;室外配线跨越通车街道时,导线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6m。  3.3.3导线敷设应平直,无明显松弛;导线在转弯处,不应有急弯。3.3.4电气线路相互交叉时,应将靠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导线穿入绝缘保护管内。保护管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加以固定;保护管两端与其它导线外侧边缘的距离均不应小于50mm。  3.3.5绝缘导线的绑扎线应有保护层;绑扎线的规格应与导线规格相匹配;绑扎时不得损伤绝缘导线的绝缘层。  3.3.6瓷夹、瓷柱或瓷瓶安装后应完好无损、表面清洁、固定可靠。  3.3.7导线在转弯、分支和进入设备、器具处,应装设瓷夹、瓷柱或瓷瓶等支持件固定,其与导线转弯的中心点、分支点、设备和器具边缘的距离宜为:瓷夹配线40~60mm;瓷柱配线60~100mm。  3.3.8当工业厂房内采用裸导线时,配线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3.3.8.1裸导线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5m;当装有网状遮栏时,不应小于2.5m。  3.3.8.2在屋架上敷设时,导线至起重机铺面板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2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起重机与导线之间装设遮栏保护。  3.3.8.3在搬运和装配物件时能触及导线的场所不得敷设裸导线。  3.3.8.4裸导线不得与起重机的滑触线同支架敷设。  3.3.8.5裸导线与网状遮栏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与板状遮栏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3.3.8.6裸导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3.8的规定。裸导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表3.3.8固 定 点 间 距 (1(m)) 最 小 距 离 (mm) 1≤2 50 2<1≤4 100 4<1<6 150 1≥6 200   3.3.9导线沿室内墙面或顶棚敷设时,固定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3.3.9的规定。固定点之间的最大距离(mm)                                         表3.3.9配 线 方 式 线 芯 截 面 (mm2) 1~4 6~10 16~25 35~70 95~120 瓷夹配线 600 800 - - - 瓷柱配线 1500 2000 3000 - - 瓷瓶配线 2000 2500 3000 6000 6000   3.4槽板配线  3.4.1槽板配线宜敷设在干燥场所;槽板内、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变形。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并有阻燃标记。  3.4.2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多条槽板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  3.4.3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和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板每个固定点均应采用双钉固定。  3.4.4槽板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  3.4.5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  3.4.6敷设于木槽板内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一条槽板内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内应敷设同一相导线。  3.4.7导线在槽板内不应设有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内;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  3.4.8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视监控系统:一体化摄像机的安装问题,连接摄像机护罩和防爆接线盒之间的防爆挠性管的长度是1.5m,安装时要保持二者之间的合适距离。从防爆接线盒出来到控制室的电缆要用金属管 05页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3.5 线槽配线  3.5.1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3.5.2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  3.5.3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3.5.4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3.5.4.1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3.5.4.2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3.5.4.3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3.5.4.4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3.5.4.5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3.5.4.6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3.3.5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5.5.1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3.5.5.2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  3.5.6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3.6 钢索配线  3.6.1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及易积贮纤维灰尘的场所,应采用带塑料护套的钢索。  3.6.2配线时宜采用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含油芯的钢索。  3.6.3钢索的单根钢丝直径应小于0.5mm,并不应有扭曲和断股。  3.6.4钢索的终端拉环应牢固可靠,并应承受钢索在全部负载下的拉力。  3.6.5钢索与终端拉环应采用心形环连接;固定用的线卡不应少于2个;钢索端头应采用镀锌铁丝扎紧。  3.6.6当钢索长度为50m及以下时,可在其一端装花篮螺栓;当钢索长度大于50m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  3.6.7钢索中间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2m;中间固定点吊架与钢索连接处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设置防止钢索跳出的锁定装置。  3.6.8在钢索上敷设导线及安装灯具后,钢索的弛度不宜大于100mm。  3.6.9钢索应可靠接地。  3.6.10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应符合表3.6.10的规定。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mm)                                  表3.6.10配 线 类 型 支持件之间最大间距 支持件与灯头盒之间最大距离 线间最小距离 钢管 1500 200 - 硬塑料管 1000 200 - 塑料护套线 200 150 - 瓷柱配线 1500 100 35   3.7塑料护套线敷设  3.7.1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敷设在抹灰层、吊顶、护墙板、灰幔角落内。室外受阳光直射的场所,不应明配塑料护套线。  3.7.2塑料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的紧贴交叉处,应加套绝缘保护管;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塑料护套线,应增设钢管保护。  3.7.3塑料护套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弯曲处护套和线芯绝缘层应完整无损伤。  3.7.4塑料护套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内或设备、器具内。  3.7.5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配的塑料护套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3.7.5.1应平直,并不应松弛、扭绞和曲折。  3.7.5.2应采用线卡固定,固定点间距应均匀,其距离宜为150~200mm。  3.7.5.3在终端、转弯和进入盒(箱)、设备或器具处,均应装设线卡固定导线,线卡距终端、转弯中点、盒(箱)、设备或器具边缘的距离宜为50~100mm。  3.7.5.4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盒(箱)的配件应齐全,并固定可靠。  3.7.6塑料护套线或加套塑料护层的绝缘导线在空心楼板板孔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7.6.1导线穿入前,应将板孔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  3.7.6.2导线穿入时,不应损伤导线的护套层,并便于更换导线。  3.7.6.3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内。  4 工程交接验收  4.0.1工程交接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4.0.1.1各种规定的距离。  4.0.1.2各种支持件的固定。  4.0.1.3配管的弯曲半径,盒(箱)设置的位置。  4.0.1.4明配线路的允许偏差值。  4.0.1.5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电阻。  4.0.1.6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或接零。  4.0.1.7黑色金属附件防腐情况。  4.0.1.8施工中造成的孔、洞、沟、槽的修补情况。  4.0.2工程在交接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和文件: 4.0.2.1竣工图。  4.0.2.2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  4.0.2.3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  4.0.2.4各种试验记录。  4.0.2.5主要器材、设备的合格证。 06页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附录A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A01配线工程施工中,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A01的规定:电气线路与管道间小距离(mm)
文章TAG:上海市电气安装的技术规范上海上海市电气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