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闵行区 > 名人故居,义乌名人故居有哪些

名人故居,义乌名人故居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2 08:26:23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1,上海武康路有哪些名人故居

上海武康路有:巴金故居、黄兴故居、唐绍仪旧居、周作民旧居、郑洞国旧居等等。1、巴金故居位于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最初的房主是英国人毛特宝·林海,房子曾为前苏联驻沪领事馆商务代表处。它由一栋主楼、两栋小辅楼和一个花园组成。2、黄兴故居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故居,人称“黄公馆”,不对外开放,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早期部分建于1912年,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后续部分建于1933年,装饰艺术派风格。3、唐绍仪旧居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32年,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1937至1938年,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1862-1938)曾居住于此。4、周作民旧居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43年,中西式混合风格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范能力设计。原为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1881-1955)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原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魏文伯曾先后居住于此。5、郑洞国旧居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现代派建筑,局部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1950至1952年,抗日名将、原全国政协常委郑洞国(1903-1991)曾居住于此。

上海武康路有哪些名人故居

2,义乌名人故居有哪些

义乌名人故居有吴晗,冯雪峰,冯泽芳,陈望道,朱献民,蒋仲苓等名人故居。

义乌名人故居有哪些

3,福州三坊7巷的名人故居有哪些

2位粉丝福州三坊7巷的名人故居有:冰心故居;林聪彝故居;严复故居。1、冰心故居林觉民故居厅堂两边的厢房为陈列展室,第一展室展现辛亥革命背景、第二展室展现林觉民生平介绍。为复原故居面貌,这里收集了晚清时期福州地区常见的家俱实物,如床、妆台、凳子等,作为故居陈列替代品,并按文人世家习俗精心摆放,梳妆台上方挂林觉民与妻子的两张照片。故居的后花园参照典型的福州民居后花园风格规划,设一汪小鱼池,池旁种植腊梅,园中置传统的石桌、石凳,立林觉民与妻子的塑像于桌前,展示夫妻恩爱的生活场景。2、林聪彝故居林聪彝故居位于宫巷24号,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门头房在正座东侧,临街十扇大门。值得一提的是花厅部分,完全是清式建筑,这里的建筑构件汇集了福州工匠的高超技艺。花厅廊檐的悬钟采用透雕的手法,下为花篮,上为牡丹图案;檐柱下的青石柱上刻有浮雕动物图案,以及回廊上的妇女儿墙极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第三进的石门框有一个灰塑,塑的是亭台楼阁,保留相对完整。花园歇山亭的北侧,隔墙上有漏窗,这种漏窗在三坊七巷的建筑中仅此一处,漏窗上的栏杆刻有竹节的图案。3、严复故居严复1854年1月8日出生于福州,其故居位于郎官巷西段,坐北向南,主座与花厅两座相邻,总占地面积625平方米,由主座和花厅组成。主座双重大门向前,前有装在石门框内木条隔扇门(又称宁波门)、后有装在石臼上的串桶大板门。大厅是清朝同治年间建的,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厅摆放的案几、八仙桌、茶几和椅子都是晚清时期的文物。花厅是民国时期建的,后面还有回廊

福州三坊7巷的名人故居有哪些

4,北京的名人故居

北京的名人故居如下:1、北京宋庆龄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庭院,走进故居,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5月29日溘然长逝。2、茅盾故居茅盾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为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78平方米。门内影壁上镶有-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茅盾故居中的陈列室理石横匾。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间和西厢房两间,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茅盾逝世后,前院开设了2个陈列室,陈列茅盾生前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共400余件。后院正房室内保持原状:进门一间为起居室,北墙为1排书柜,书籍按其生前原样排放。书橱前为单人沙发1对。室内东侧临窗放写字台1张。起居室东有门通往卧室,卧室内正中横放小床1张,床左侧案几上堆放着写回忆录备查的旧时期刊以及他平时收集的剪报资料和晚年阅读的书籍。卧室的衣橱、七斗柜均为过去旧物。左侧靠墙的一个小衣柜上,安放着夫人孔德让的黑漆镂花骨灰盒。西首北房专辟为“茅盾文库”,内收藏有茅盾著作及其藏书。1987年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圆恩寺后街13号院范围以内。茅盾在北京的故居不止一处,但他人生最后的日子是在后圆恩寺胡同里一座由两个四合院改建而成的宅子里度过的。3、老舍故居现纪念馆所在的“老舍故居”是北京市人民政府1987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4、北京郭沫若故居故居为大型四合院,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为其工作室和会客厅,东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3间。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另外还有一东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5、齐白石故居该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13号院仅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一间(不是原来的大门),倒座房两间。院内南、北、东、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北房带东西耳房各三间,南房西接顺山倒座房三间。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5,广州有哪些为人熟知的名人故居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名人有很多,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广州历史名人有詹天佑、邓世昌、红线女、康有为等等,而在广州居住过的历史名人有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等。以下是广州最著名的历史名人故居。(一)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二)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地址: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三)邓世昌纪念馆落址于广州市海珠区邓氏宗祠内。轩昂气派的岭南祠堂建筑,占地4700平方米,碧墙灰瓦,掩映在寻常巷陌的榕荫中。庭院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风情典雅,通敞透亮,移步换景。花园存有邓世昌手植苹婆树一株,枯木逢春的灵芝两枚,古树婆娑数棵。“云台功首、甲午名留”,睹物思人,英雄精神养育着中华民族无数风流人物之人格襟怀,激浊扬清,重塑民族大义。地址:广州市海珠区邓氏宗祠内(四)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在纪念馆的旁边,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学,一个绿色小花园将故居和学校连接在一起,花园内建有微型的“人”字铁路和“八达岭长城”,这是对“中国铁路之父”的伟大杰作——京张铁路的纪念。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五)红线女广州旧居位于享有“中国华侨第一村”之称的广州华桥新村。从1957年始直至她晚年离世,红线女一直居住于此,是红线女生前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红线女生前曾在该住所接待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以及一大批文化人。红色的裙褂是红线女在2013年11月13日参加首届广府人恳亲大会,登台演唱《荔枝颂》时所穿着的服装。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华侨新村友爱路19号(六)康有为万木草堂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1891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租借广东省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居住处的邱氏书室部分房舍作为讲学堂(长兴学舍),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地址: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七)星海纪念馆坐落于番禺博物馆内,是国内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博物馆,番禺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2005年,冼星海纪念馆在番禺博物馆落成,是国内唯一全面反映中华民族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地址:广州市大罗塘银平路121号番禺博物馆一楼(八)陈寅恪故居此楼楼高两层,坐北朝南,为美国麻金墨夫人1911年所捐建。原是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理佩住宅,其后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陈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楼的二楼。《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著作就是在此写就。现里面陈设为陈寅恪居住时的摆设以及所使用的书籍等。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学校区内东北区309号2楼

6,中国有哪些名人故居尽量全一些

  名人故居楹联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晶莹的项链,那么,名人故居就是这串项链上的一颗颗闪亮珍珠。名人故居是往昔岁月的印痕,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延续,是名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一种物化。楹联无疑是名人故居的点睛之笔,而了解名人,走近名人故居,每每是从楹联开始的。  名人故居楹联通常有这样几个特点:  总括名人的辉煌历史和人生价值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有些是在某方面有特别建树或过人之处;另外一些则可能是枭雄,在历史上能留下一些影子,必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一些名人故居的楹联属于后人对宅主的全面评价,或褒或贬,自有其道,从中可以追寻到时代和其人生的灿烂轨迹。这类楹联是精神的咏叹,是正义的赞歌,常常能够激励人们奋进、自励和反思。  如天津饮冰室梁启超的故居联:“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简约地概括了这位大学问家的革命牺牲精神和对学术的远大追求。  忻州公孙杵臼祠堂联:“打开生死路,生也在赵,死也在赵;识破难易关,难亦存孤,易亦存孤。”在历经劫难的赵氏孤儿存活的危难关头,映现出公孙杵臼和程婴两位晋国大臣深明大义、视死如归的无私胆略。  上海邹韬奋故居的郭沫若题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既高扬其理想旗帜,又紧扣书店事业,还巧妙地嵌名,堪称完美。  上海黄炎培故居联:“笑倾牛斗一腔血;傲尽风霜两鬓丝。”则形象生动地概括出这位一手开创中国职业教育、却两度拒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教育家,如何在事业上义无反顾,在立身上啸傲风霜。  南京曹雪芹故居联:“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完整地概括了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背景和艰辛。  常熟翁同龢故居联:“一代完人,风烟乔木长留,忧国当初,谣诼到蛾眉,零雨东归龙阙变;九州硕望,日月新天临照,升堂此际,精灵通肸蚃,大云西仰鸽峰高。”追溯了翁同龢帝党领袖的坎坷历程,写出了后人对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淮安吴承恩故居联:“搜百代阙文,采千年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点评了这部神话名著的成书过程和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显著地位。  淮安梁红玉祠联:“也是红妆翠袖;然而青史丹心。”寥寥数语便简练地塑造出抗金的巾帼英雄的绰约风姿和义胆侠肝。  济南李清照故居:“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这是反差很大的两组词汇,既闻丽曲妙词,又见战乱硝烟,才女的坎坷人生一语述尽。  彰显名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追求  名人故居的另一类楹联,是故居内部陈设本身的悬挂品,包括故居正厅、内宅、书斋悬挂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联,有故居主人生前喜爱的对联条幅,也有后人设身处地地精心布置,从中可以看到主人的思想境界、精神追求和审美观。  北京茅盾故居联:“青松寒不落;云鹤高其翔。”描绘出宅主冰清玉洁的人格和崇高的志向。  冰心燕园故居联:“文藻传春水;冰心归玉壶。”冯友兰题赠的这副贺婚联既嵌入了吴文藻与冰心的名字,也赞美了二人高尚的情操。  天津李叔同故居联:“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当思求己胜求人。”则概括了感恩生活、珍惜幸福的做人态度,强调了要靠自强自立改变命运。  上海孙中山故居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抒发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宏大志向。  上海张大千故居联:“立脚莫从流俗走;置身宜与古人争。”显示了大千先生特立独行、不媚世俗、承古开新的宏大气魄和高远追求。  山西阎锡山故居:“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吐露的是一种气度,又有一种无奈,非经沧桑历练之人难有如此深沉的感触。  南京李鸿章故居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即是山中宰相;祈新年无须用果,但愿月无满,心无忧,便称地上神仙。”则体现了大人物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处世态度,让人充分理解了这位始终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达官贵人的平和心境。  南京徐悲鸿故居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表达的是这位著名画家在艺术领域里的真知灼见和顽强追求的执著精神。  南京傅抱石故居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传达的是画家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和放荡不羁的处世方式。  江阴徐霞客故居联:“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用香草、梅花衬托旅行家独立寒风、不屈不挠的高洁品格。  蒋庄马一浮故居联:“胸中泛滥五千卷;足下纵横十二州。”渲染的是一种吞古涵今的博大气势。  济南李苦禅纪念馆:“未曾出土便有节;乃至凌云尚虚心。”赞颂的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  海宁王国维故居郭沫若题联:“发前人所未能发;言腐儒所不敢言。”褒扬的是一代学人的卓越见识和振聋发聩的雄才胆略。  反映名人建树的深远影响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座座千年城市的余温尚能真实地触摸,虽然蒙着一层灰尘,但拂去浮土并不费事。那些影响了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一个个文化巨子、风流名士虽然作古,但他们的风采和精气神还留在老宅的青堂瓦舍中,留在古老的匾联中,依旧散发着浓郁的余香。  南京吴敬梓故居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强调了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民间的深远影响。  扬州絜园魏源故居联:“才堪救世方英杰;学可垂人始圣贤。”强调了一个心胸开阔的学者才学垂世的巨大影响。  常州金坛段玉裁纪念馆周祖谟题联:“说字解经,功超许郑;审音辨韵,名震乾嘉。”宏观上肯定了段玉裁学术方面的建树和在学林的影响。  杭州虎跑寺李叔同故居赵朴初题联:“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形象地展现了这位在现代艺术史上创下多个“第一”的大艺术家、大哲学家的思想艺术光辉。  杭州龚自珍故居联:“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用形象生动的诗句揭示了一代奇才的宏阔气度和深远影响。  修水汤显祖纪念馆:“近千年诗派无二主;七百里修江第一山。”用“千年无二主”对这位戏剧家的历史地位做了很高的评价。  海宁徐志摩故居流沙河题联:“天空一片白云,先生你在;海上几声清韵,后学我思。”虽未具体罗列其成就影响,但是读来极富有诗情画意,且很有韵味。
文章TAG:名人故居名人名人故居故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