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闵行区 > 上海市女画家美术作品公募展,谁知道这幅画

上海市女画家美术作品公募展,谁知道这幅画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3 23:09:28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谁知道这幅画

画中有个女的不知道什么名字画中的女人她的眼睛中有个女人在叫丽莎
难道是蒙娜丽莎
叫什么名字还真不知道,但是有个关于这画的故事:据说这画狠邪,画中的女人被画家丈夫遗弃,她当着丈夫的面杀了他们的孩子,然后自杀。传说谁拥有这幅画都会遭遇横灾,在它曾经的几个主人身上都被应验

谁知道这幅画

2,高茜的高茜 群展

2012易观——水墨“当代性”绘画提名展(第二回),北京。2011再现写实:架上绘画展——2011第五届成都双年展,四川成都。南腔北调中国画当代青年名家邀请展,南京。格物致知——中国工笔画的当代表述,鼎锋艺术空间,北京丹青辉映 琴瑟和鸣——中国艺术研究院伉俪艺术家绘画展,北京“象外象”中国当代水墨提名展,北京Full Bloom 封红,香港和·美——首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四川省博物馆,成都20102010·中国女性艺术大展——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展,北京学院·经典——全国美术院校工笔花鸟画作品展,武汉、北京易·观——新工笔绘画提名展(第一回),北京北京时代美术馆百年·女性——中外女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上海女人说——中外8位女画家邀请展,上海斑斓世界——上海工笔画作品邀请展,上海时代的转角,北京2009学院工笔——中国工笔画学术邀请展,北京左手右手——当代艺术中的伴侣,上海2009中国花鸟画大展,南京水墨新锐年展,北京2008中国新视像——来自上海美术馆馆藏当代艺术展,意大利拉斯佩齐亚幻象·本质——“当代”工笔画之新方向,北京学术与经典——当代中国画水墨邀请展,南京2008上海水墨人物画邀请展,上海2007学院·经典——首届全国艺术院校工笔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武汉、北京水墨在途——2007新水墨艺术大展,上海当代新工笔邀请展,南京2006新锐上海——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上海韩国首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韩国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2006,台北2005水墨新锐年展,北京、深圳、杭州、南京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2005,北京新锐工笔五人展,南京中国美术之今日展,韩国2004 艺术开门——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海美术作品展,上海传神造境——方骏师生画展,南京第十届全国美展,杭州、北京中日水墨画展,北京2003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2002海上风——上海当代艺术展,德国2001与未来对话——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三人中国花鸟画展(Curtis Arts & Humanities Center),美国上海·仁川中韩美术交流展,上海与性别无关——女性画展,上海上海美术大展,上海2000新动力中国画展,南京1995江苏省美术节,南京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展,南京中港台美术邀请展,香港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展,南京

高茜的高茜  群展

3,上海女性油画家

中国第一代留洋油画家: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梁、徐悲鸿并称为当时的海归派“四大天王”,在美术史上久负盛名,与他们同时代,有中国油画艺术的先驱人物陈抱一,中国第一代女油画家关紫兰、唐蕴玉,中国最早留日学习西洋美术的画家关良,中国现代绘画事业奠基人之一吴大羽等等,他们的贡献并不亚于“四大天王”,但百年来被覆盖、湮灭,作品散落海外少有机会在内地展出。 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与上海相关的杰出人物有赵无极 第三代油画家中,有陈均德、陈逸飞、李山等 中国第四代油画家中,上海有周长江、申凡、王向明、孙良、王天德、丁乙等。这都是上海比较出名的画家

上海女性油画家

4,鲍莺的成就

1994年 “美协册页画展”;“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5年 “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1997年 “第四届上海体育美展”1999年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2001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2001年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2002年 就读于上海中国画院第二届高级研修班2003年 “03上海青年美术大展”2004年《横溪》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入选“上海解放五十五周年”画展,获艺术奖参加“第十届海平线——绘画雕塑展”“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画家提名展”2005年 “永恒的和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展”“春华秋实-上海花鸟画艺术展”“上海美术大展”2006年调入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并参加上海中国画院青年艺术家沙龙“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画展“水墨佳人”邀请展“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水墨青春》邀请展”“秋韵”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画展“越界-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06年展”“和谐·空间——2006上海中国画-院年展”。2007年 “鲍莺作品观摩展” 于上海中国画院“庆祝建军八十周年”画展、“迎接十七大召开”画展“时代华章--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周年”画展上海-宁夏女画家美术作品交流展2008年 “纪念郭味蕖诞辰一百周年全国花鸟画邀请展”“上海市美协水墨人物邀请展”“进界-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年展”参加上海中国画院抗震救灾册页拍卖上海市文广局抗震救灾画展《师生情》入选纪念土山湾画展 获三等奖“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画展”“与时代同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联展”“发现·求索-2008年画院年展”2009年 “浙海沪潮”花鸟名家邀请展;《横翠》入选“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大展”;《牡丹亭》、《玉簪记》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博物馆收藏;“上海著名书画家迎世博作品邀请展”“禅心清韵名家书画展”2010年 “和谐家园-上海题材创作画展”“2010百年·女性-中外女艺术家作品展”;参加《万国风采耀浦江》长卷创作;“不一般水墨-上海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011年 “礼花-沪上优秀青年中国画家汇展“水墨缘青年画家推荐展”参加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画展;2012年 “花好月圆”花鸟名家邀请展“好艺术-上海女艺术家作品赴乌克兰展览”“海上新风—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作品法国、德国巡展”于上海锦沧文华酒店冀文轩画廊举办“海上花开”个人画展《澄江化石》参加“中国的世界遗产”创作“海上清辉-小幅中国画作品展”出版:《中国古代人物线描》,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工笔淡彩人物画技法》,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5,绘画有哪些别称

画图:“画图恰似归家梦,竿里河山寸许长。”辛稼轩一语道破了绘画以少胜多的奥妙,比喻之恰切,令人称奇。“画图”二字不仅指画幅,后来也多用作比喻,如赵树理的小说,构成了一幅幅农村生活的画图。画成的画,俗语又称为“画儿”。  无声诗:画雅称“无声诗”。古人认为画虽不能吟哦,但有诗意。故称为无声诗。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溪光亭》:“溪光自古无入画,凭仗新诗与写成。”宋代施天元注《古诗话》:“诗人以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据《四库全书总目·艺术类存目》载:清代姜绍书著有《无声诗史》,录明代及清初画家小传。  平画:壁画有一别称曰“平画”,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杂画》:“冯清,陕部阌乡人,善画橐施,兼工平画。”“橐施”即骆驼。  国画:中国画又简称为国画,指我国传统的绘画。  写生:中国画中的花果草木禽鸟画又称为“写生”,古代将万物称为“横生”,人称为“纵生”,所以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和作画的方式叫写生。清代赵翼《题肃本淳化帖》诗:“譬如画家写生法,须见美人描翠娥。”后引申为以写生手法所制作的画。柯岩《最美的画册》诗:“一个接一个地交出了写生,一次又一次我惊奇地眨着眼睛。”  画像:人像画又叫“画像”。《宋史·苏轼传》:“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说明苏东坡在杭州民众中是颇有威望的。  士女: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又名“士女”。苏轼《题〈张子野诗集〉后》:“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画者欤!”周昉是著名的唐代画家,除擅长士女外,还擅作佛道宗教画。苏东坡认为周昉笔下的所有人物皆非同凡响,世俗之人误以为他只会画士女,以偏盖全了。其实“士女”和“仕女”通,另一个意思就是封建社会中的贵族妇女,因此,“仕女”、“仕女画”、“仕女图”都是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图画。张光《中国美术史》:“唐寅能诗工画,既画人物、仕女,也画山水、花鸟。”  肖像:“肖像”亦作“肖象”,在绘画中指人像。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古传画家众体,各有师法,而肖像无法专门,亦未有勒成一书者,真可谓我艺林之缺事也。”  “真容”、“写真”、“写照”、“传真”等也是肖像画的别称。叶圣陶《苦辛》:“可是对于最亲近的几家亲戚,我们仍去拜年,因为父亲说那几家的祖先的真容,总得去拜一拜。”这里的“真容”,指的是祖先的画像。“写真”和“写照”相同,都是指肖像画。宋代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八:“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长康即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他认为四肢的美丑,本来和神妙之处无关,画人物要传神,全在眼睛之中。“传神”即“传真”,肖像画的传统名称。宋代张师正《括异志·许偏头》:“成都府画师许偏头者,忘其名,善传神,开画肆于观街。一日,有贫人,敝衣憔悴,约四十许,负布囊,诣许求传神。”“观”(音冠),台榭,此指许偏头的画肆所在地。贫人亦可“诣”即登门造访要求画像,可见许偏头“联系群众”之紧密。  像赞:画像上的题词别称“像赞”,原指为人像或人的相貌所作的赞美之辞。清代李渔《奈何天·虑婚》:“近来有个作孽的文人,替我起个混名,叫阙不全,又替我做了一篇像赞,虽然刻毒,却也说的不差。”“阙”即“缺”,“阙不全”意思近乎今人所说的“差把火”、“半熟”、“缺心眼儿”。  丹青:对于作画者,因层次高下更有不同的称谓。绘画的工人叫“画工”或“丹青师傅”、“丹青手”。“丹青”的“丹”指朱砂,“青”指石青,二者都是我国古代绘画时常用的颜色。因此代称绘画艺术为丹青。冰心《寄小读者》中说:“银湾的奇丽,是诗人画工都不能描写得到的。”《西游记》第九十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华夷楼上。”
如果您说的是一定要用笔画的那种,也可以叫架上绘画或者架上艺术!
工艺美术
1、美术的范畴很广,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门类。在这六大类中,又按照材料、题材、形式、和功能等划分出不同的美术种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速写;历史画、风景画;浮雕、圆雕;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楷书、行书、草书、篆书;及摄影等。 2、平时人们说学美术(学习素描、速写、水粉画等画种)就可以考大学,所以美术就成了绘画的代名词(别称) 3、所以美术绝对包括摄影!!! 包括,美术可以理解为视觉的美的艺术,这里的美只的是审艺性质的美,艺术性的美。
艺术 美术
美术,

6,有谁知道 指的是谁啊

Mary Cassatt 玛丽.卡萨特 玛丽.卡萨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1844年5月22日-1926年6月14日)。 19和20世纪之交时美国一些知名画家,他们的作品以印象派风格为其共同特点。明亮的田野风景、室内的景物和肖像画揭示了艺术家们用 颤动的光和色彩所进行的试验,这些颤动的光和色彩为美国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捕捉那些变化的光和影的效果的室外绘画, 还是根据在现场所作的素描而在画室内所完成的作品,都为那些随后产生的更加标新立异的绘画奠定了基础。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 极少数能在法国艺术界活跃的美国艺术家之一。她是一位不受世俗观念拘束、意志坚强、一心投入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的女性。 卡萨特出身於费城上等人家,二十岁时宣称将来要做画家,从而与父亲发生冲突。 在她的坚持下,父亲最终首肯,让她就读宾州美术学院。她由此走上绘画之路。 1865年,卡萨特二十一岁时与母亲赴欧洲游历。她先到义大利研究柯勒乔作品,又到西班牙探讨委拉斯开兹、鲁本斯的名画。 1872年,她以《嘉年华会》入选巴黎沙龙展,一年后定居巴黎。此时的巴黎正是一群法国画家尝试发表印象派新绘画的时期。 卡萨特非常欣赏印象派画家对外光的表现和色彩明亮的画面,尤其对德加的作品特别喜爱。她买了数幅德加的画作挂在家裏摹仿, 作了姐姐丽迪亚的画像。后来她认识了德加,并获邀参加印象派画展,不断在印象派画展上展出作品。德加宣称卡萨特是他遇到的一位 “感觉与我一样的同好”,并对她的绘画技巧赞不绝口。两人建立了长久友谊。 法国作家左拉也对卡萨特的绘画极为赞赏,塞尚、莫内、雷诺阿等印象派主将也将她引为知己。 1891年,四十七岁的卡萨特举办首次个展,为法国美术界所推崇。不过此时她在美国仍不受重视,直到1904年芝加哥美术协会邀请她 为年度展览主宾,卡萨特才回到美国。十年后,费城美术学院为她颁奖,她逐渐为世人关注。 但她并没有在美国定居,晚年移居法国南部的格拉赛。1926年6月14日卡萨特去世, 享年八十二岁。直到1947年美国才举办卡萨特回顾大展,在她离世二十年之后,她终於被祖国追认为一位伟大的女画家。 这位终生未婚的女画家曾说:“画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易行的通衡大道,另一条则是坎坷的羊肠小路。”她自称走的是后一条路。 也许像她自己说的“做女人是失败了”,但做画家她却成功了。卡萨特早期画人物, 题材多为妇女喝茶或出游。成熟期的创作主题多是母亲对幼儿的关怀,亲情洋溢,造型生动,色彩丰富,透露出生命的光辉。
玛丽
Mary Cassatt 1845-1926 印象派女画家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印象派女画家 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极少数能在法国艺术界活跃的美国艺术家之一。她是一位不受世俗观念拘束、意志坚强、一心投入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的女性。 卡萨特出身于费城上等人家,二十岁时宣称将来要做画家,从而与父亲发生冲突。在她的坚持下,父亲最终首肯,让她就读宾州美术学院。她由此走上绘画之路。 1865年,卡萨特二十一岁时与母亲赴欧洲游历。她先到意大利研究柯勒乔作品,又到西班牙探讨委拉斯开兹、鲁本斯的名画。1872年,她以《嘉年华会》入选巴黎沙龙展,一年后定居巴黎。此时的巴黎正是一群法国画家尝试发表印象派新绘画的时期。卡萨特非常欣赏印象派画家对外光的表现和色彩明亮的画面,尤其对德加的作品特别喜爱。她买了数幅德加的画作挂在家里摹仿,作了姐姐丽迪亚的画像。后来她认识了德加,并获邀参加印象派画展,不断在印象派画展上展出作品。德加宣称卡萨特是他遇到的一位“感觉与我一样的同好”,并对她的绘画技巧赞不绝口。两人建立了长久友谊。法国作家左拉也对卡萨特的绘画极为赞赏,塞尚、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主将也将她引为知己。 1891年,四十七岁的卡萨特举办首次个展,为法国美术界所推崇。不过此时她在美国仍不受重视,直到1904年芝加哥美术协会邀请她为年度展览主宾,卡萨特才回到美国。十年后,费城美术学院为她颁奖,她逐渐为世人关注。但她并没有在美国定居,晚年移居法国南部的格拉赛。1926年6月14日卡萨特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直到1947年美国才举办卡萨特回顾大展,在她离世二十年之后,她终于被祖国追认为一位伟大的女画家。 这位终生未婚的女画家曾说:“画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易行的通衡大道,另一条则是坎坷的羊肠小路。”她自称走的是后一条路。也许像她自己说的“做女人是失败了”,但做画家她却成功了。卡萨特早期画人物,题材多为妇女喝茶或出游。成熟期的创作主题多是母亲对幼儿的关怀,亲情洋溢,造型生动,色彩丰富,透露出生命的光辉。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印象派女画家 美国人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海市女画家上海市女画家美术作品公募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