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闵行区 > 九十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秦书奎是那位

九十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秦书奎是那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0 05:56:10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秦书奎是那位

主要业务领域金融、房地产、投资、公司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90年服务于上海市第二律师事务所,任房地产法律部主任,95年上海市改办,上海市司法局将上海市第二律师事务所改为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后,成为首批合伙人之一。九十年代起先后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办、住宅办、联办法律顾问,参与了该办浦东“罗山”地块,“莱阳”地块项目的法律服务;九二年以诉讼和非讼方式参与解决了“青云路”基地的法律争讼;九三年参与了上海通联深地产总公司“水桥”地块的法律服务、为上海地铁中山公园地铁换乘中心项目提供了法律意见书;九六年作为宝钢集团首席法律代表参与宝钢集团北京联络处项目的谈判、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核电办法律顾问,提供了有的法律服务、为浦东陆家嘴二十六号地块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十数年间代理诉讼、非讼、金融、投资、公司案件数百余件,为委托人合法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秦书奎是那位

2,1949527上海解放时市政府在哪里办公

汉口路江西中路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办公大楼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8月13、15日,国民政府先后任命钱大钧、吴绍澍为上海市长、副市长,吴绍澍为行政院上海市政治特派员(1944年冬被军委会派为上海军事特派员),先后在上海公开设署办公。18日,蒋介石又派蒋伯诚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常驻沪代表,并设公署。汪伪国民政府宣布解散后,国民党上海特别执行委员会和行政院上海市政治特派员公署,于当日立即联合发布布告,宣布上海市治安暂行维持现状。9月4日,国民军队第三方面军汤恩伯部副司令张雪中、郑洞国等抵沪,在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设立第三方面军前进指挥所,对上海市实行军事占领。9月7日,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汤恩伯、副总司令孙元良,第九十四军军长李廷芳到上海。9月12日,汤恩伯接受日军第十三军司令陆军中将松井久太郎代表驻上海地区日军投降。同日,钱大钧、吴绍澍等政府接收人员,接收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是日,市长钱大钧(兼淞沪警备司令)、副市长吴绍澍(兼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正式视事,组成上海市政府,设址于汉口路江西中路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办公大楼。11月,吴绍澍呈请辞副市长职,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总办何德奎继任副市长。1946年5月14日,行政院例会通过上海市长钱大钧辞职,任命吴国桢继任上海市长,调任副市长何德奎为市政府秘书长,从此副市长一职即行撤除。此后,因内战,上海政局动荡不安。1949年5月1日,上海解放在即,行政院第57次政务会议决议准吴国桢辞上海市长职,任陈良为上海市长(4月1日起已奉命代行)。5月24日,陈良委托赵祖康代理市长。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上海市政府结束。上海解放的第二天,5月28日下午,汉口路江西路旧市政府大厦二楼的市长办公室里,举行了简朴的接管仪式,仅当了几天国民党代市长的赵祖康将旧市政府印信交给了陈毅。随后,大家一起来到对面的会议室中,陈毅市长庄严宣告:今天上海已变成人民的城市,我们接管上海就是要建立人民政权。改造旧上海,建设新上海,是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

1949527上海解放时市政府在哪里办公

3,上海繁华 你知道原因

我来补充一下! 近代上海 1早在明代中叶上海已成为全国业纺织以及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上海已设立海关。此时,上海已经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由于外国列强入侵上海,使上海逐渐由一个东南名邑变成一个工商业畸形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1949年5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新生。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在1900年上海城市人口已超过100万,跃居第一。因此,从20世纪开始,上海通常被称为中国特大城市。19世纪中后期,上海是中国的航运中心、外贸中心、金融重镇,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为集航运、工业、外贸、金融、信息中心为一体的经济中心。 近代上海工业和交通方面,晚清时期诞生了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军工和造船企业江南制造局;1872年创办近代航运企业的轮船招商局;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后改华盛纺织总厂)。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工厂数占当时全国12个大城市工厂总数的36%,这些工厂的生产净值占全国总值的66%。 同时上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出海口,这种地理条件优势转化为港口。并通过海运和江运,她成为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枢纽。20世纪初上海兴建了一批能满足大型航运需要的码头、仓库和堆栈。美商旗昌洋行在上海设立旗昌轮船公司,这是外国资本在上海设立的第一家专业轮船公司。上海第一家中国资本的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1931年,上海港进出口船舶吨位已名列世界第七。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在全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国内际贸易的地位都处于特大中心地位。19世纪后期,上海已初步成为全国金融中心。自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以后,50年代又有汇隆、阿加剌、有利和麦加利四家英资银行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随后英国的利升、汇丰等银行相继在上海设立分行。1897年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开办,从事包括发行钞票在内的各种业务。至1935年,上海共有银行机构182个。 上海在近代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航运之外,沪宁、沪杭铁路于全线运行,1929年以后开通国内外各大城市的航空线路,加上各种近途远程的公路交通,上海海陆空交通全面发展。上海与国际国内通讯联系发展很快。1871年,第一条国际水线从香港铺设到上海,上海到英国伦敦、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线接通。上海可以与俄罗斯通报、香港、欧美通报。可以与北京、山海关、西安、汉口、泸州、广州城市等通报。在19世纪中后期上海成为西学在中国传播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心。戊戌变法以前,中国输入西学的机构主要有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等九家,其中七家设在上海。1925年上海有出版中文书籍的各种书局、书庄、书社共121家,出版外文书的机构12家,有印刷所112家。其次,上海是中国各种学校相当集中的地方。如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南洋公学;拥有一批知名度相当高的中等学校,如徐汇公学、中西书院、中西女中、上海中学。再次,美术、戏剧、电影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戏曲演出剧场有一百几十所,观众席位达十万个以上。 2、上海住宅发展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上海商品意义上的住宅发端于160年前的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渐变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融碰撞的汇合点。到廿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的经济中心。在旧时代,商品住宅发展了,但住宅却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到上海解放前,全市住宅有2359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9平方米。上海解放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限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上海住宅的发展十分缓慢,实际上进入了一个休眠停滞时期。在第一阶段的五十至七十年代,上海住宅投资量共有15.7亿元,住宅竣工量为2009万平方米。这一阶段的上海住宅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住宅建设规模小,住宅标准低,造价也低。在1979年低,市区还有2241万平方米二级旧里以下的旧房需要改造,其中危、简、棚约450万平方米。加上40多万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和许多落实政策人员按规定迁回,上海的住宅问题成为天字第一号爆炸性的社会问题。解放三十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仅增加了0.4平方米。整个八十年代是第二阶段。上海全市共在住宅上投资了157.3亿元,住宅竣工量是4574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上升到6.6平方米。这一阶段市政府主要从改变住宅投资来源入手,实行国家统建和企业自建相结合,使住宅建设资金成倍地增长。个人资金通过“联建公助”、“民建公助”、“住宅合作社”等形式也有所投入。全市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发展到近百家。同时上海的建筑、建材市场向外地开放,解决了本市住宅施工力量和建材紧缺的矛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到今天,上海进入了住宅发展的崭新阶段。上海率先迈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结合的住宅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同时向外资、外省市和民营企业打开投资开发大门。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紧密结合,联动发展。上海房地产和住宅发展进入了上海开埠以来最为辉煌的时期,并一举确立了房地产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3以下是上海的历史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至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条约”第九款规定:“在万年和约(指《南京条约》)内言明,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国人租赁。”同年l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l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ll月l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2004年8月,龙之向导 进入上海...

上海繁华 你知道原因

文章TAG:九十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九十九十年代十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