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闵行区 > 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

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5 11:17:22 编辑:大上海生活 手机版

1,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

法律分析: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一、是要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不定期组织股室人员学习国家、省、市、区各项政策法规,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意识。二、是要强化源头治理,预防在先。在推进业务工作的同时,要以防控廉政风险为目的,筑牢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的“三道防线”,做好警戒预防工作。三、是要阳光运行,互相监督。建立工作动态群,将每天的工作任务、工作进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群里发布,做到业务信息互通、疑难问题共商、工作成效共促。四、是加强指导,全域监管。所有的工作都落脚于乡镇和村,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乡镇、村相关人员的业务指导,时刻提醒每一项职责中的廉政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三条 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第十一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一)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三)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

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

2,岗位职责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是什么

示例:一、风险点内容:1、在领导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部署和要求及本级党员代表会议决定时不坚决,不全面,甚至故意曲解,阳奉阴违;2、在进行党委决策时不执行民主集中制,对重大事项、干部管理和人事任免施行个人决策,进行暗箱操作、违规操作或泄露保密信息给利益相关人;3、在履行党委监督管理职能时不公正、不公平、不严格,对关系人、单位放宽要求,发现问题不追究处理等;4、违反工作原则,利用职务之便,干预全乡经济工作和项目建设正常流程,从中谋取个人利益;5、不支持乡纪委履行工作职责,不能带头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消极懈怠。二、防控措施:1、认真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决策、实施的全过程。2、依法行政,不以权谋私,强化“—岗双责”。3、加强对人事、行政、财务人员的教育提高素质,严格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4、坚持民主集中、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5、维护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不搞独断专行。扩展资料:个人岗位风险排查方法:主要从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排查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1、理清职责权限。按照工作分工,逐项列出个人岗位的主要职责权限及工作流程。2、查找廉政风险。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的办法,找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环节及表现形式。3、自评风险等级。按照风险发生的几率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风险等级。4、提出防控措施。根据风险排查情况,提出具体防控措施。5、填报自查表格。根据个人自查情况,填写《个人岗位廉政风险自查表》,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

岗位职责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是什么

3,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一、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对负面舆情,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启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内的预警支持功能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处置。同时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补偿、调查、追究机制和信息流通的报告、指挥、发布、沟通机制。二、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事实上,突发事件演变为舆情危机,多数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传播出现真空引起。而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还可以杜绝谣言传播维护政府公信。在 “人人麦克风”的多元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介,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舆情动态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炼舆论关切点,从而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有针对性解答公众舆论质疑。三、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因社会性,会在传播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评、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评并作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基于事件事实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及时做出回应,言语要警惕官腔官调,应充分考虑公众述求来处置问题。与媒体和大众平交流时应降低姿态,保证平等沟通。对于确是部门失责行为要敢于认错,避免因逃责嫌疑诱发新的舆情危机。四、勇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带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到舆论场域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在网络引导过程中,要善于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法律条文和政策方针,需求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五、提升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民众权益。时下,网络舆论监督(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分析站搭建舆情预警机制)、网络问政走热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更加规范化,但无形中也给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因此,应对舆论监督,政府不能仅靠事后被动应对,而应提升自身危机防范意识,从现实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这样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舆情环境也会风平浪静。

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文章TAG: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风险风险点防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