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虹口区 > 上海市零售业发展经济环境,现在零售业发展状况

上海市零售业发展经济环境,现在零售业发展状况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24 08:34:25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现在零售业发展状况

经营成本提高,利润降低。不是很理想!

现在零售业发展状况

2,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零售业的影响

不利影响;1.人们储蓄率高,价格较高制约人们消费,会在一定时间内限制零售业发展。2.开放程度的加大,面临国外零售商的竞争。有利影响;1. 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为零售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 扩大内需政策对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3. 居民消费的不断增长,成为零售市场不断发展的动力。4.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零售市场中的消费需求。5.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证了消费需求的稳步增长。6 全面对外开放,为我国零售市场发展带来了机遇。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零售业的影响

3,在上海零售业和制造业哪个干比较有前景

零售业吧,因为制造业正在向内陆地区迁移。
我个人觉得要看你站上什么高度上去看的,你是指个人的发展前景还是整个行业的前景呢?如果是我,我觉得制造业的采购更需要专业知识,被取代的可能性要低一些,零售业采购一般都是成品嵝,相对的技术含量也要低的,所以总体的个人前景的话,制造业采购要美好了一些,当然难度也是要大一点,因为你越精通这一块,你采购的价位和质量都更有数,性价比也会更高一些。如果站上战略角度来看,他们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好,市场繁荣要的是百花齐放,制造业和零售业都是非常庞大的行业,所以前景都会很乐观的,你可以考虑看看,有问题我们还可以再讨论啊!

在上海零售业和制造业哪个干比较有前景

4,谁能给我一片麦德龙超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实践报告啊急需

麦德龙市场环境分析与市场定位 一.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人口环境:潜在的客户多,消费市场广大。 经济环境: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提高 自然环境:资源丰富,提供产品多,可供选择多 科技环境:拥有自主品牌,宜客, 政治法律环境:国家大力支持外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 社会文化环境:麦德龙核心价值观念 内部环境:供应商 :中国上海,国外进口,本地产品 竞争者:专卖店,普通批发市场,百货商场, 企业自身:团结一致,部门相互配合 顾客:餐饮专业客户,贸易商,企事业单位 公众:普通消费者 二.SWOT分析法。 优势:1.价格低,产品直接从产品原进,省去中间商 2.较大的停车场 3.货品充足 4.大批量采购 劣势:1.商品不能单买,要成批购买 2.同种商品价格较高 3.购物后,购物单要盖章 机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对健康食品的需求量增大,为提供食品的超市提供更多的商机。 威胁: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与挑战。 市场定位:批发市场领导者 麦德龙核心价值理念:1.努力提高信赖度和透明度 2.股东价值持续增长 3.事无巨细,不断创新 4.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 5.形成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模式 6.不断注重客户的要求和满意程度 7.公认的首选批发商 8.与供应商双赢合作 9.遵循道德价值观 10.致力于客户服务,物超所值 11.雇员是公司的重要财富

5,零售业的swot分析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一)对厦门本土零售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环境战略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由战略管理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提出。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一目了然地全面分析组织内部条件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的相互制约因素,又可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1、优势(strength):外资大举登陆本土零售市场,并不意味着本土零售企业已没有生存空间。本土零售企业不仅应看到与国际零售巨头的差距,同时还应看到本土企业所具有的地域、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优势。 尽管外资零售企业拥有品牌、人才、营销技术、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优势,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会面临陌生的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方面的冲突。例如“一站式购物”虽然便捷,可以满足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而在厦门,生活、工作节奏与上海、北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比相对比较缓和,厦门城市小而生活便捷,市民更倾向于“在休闲中购物”。因此,通过适当策略,一些有实力的本土商业企业同样可以为自己争取足够的市场生存空间。据2005年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统计,厦门市的内资企业在销售额及店铺数都遥遥领先。2005年,内资连锁企业年销售额为54.1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92.3%;店铺数为530家,占全市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的87.5%。 2、劣势(weakness): 与本土零售企业相比,外资零售巨头确实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如遍布全球的进货渠道、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统一的物流配送体系、巨大的经营规模、先进的经营业态、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等等。特别是早期进入本土市场的跨国零售巨头,已经在国内织就了一条高效的供应链,控制了一大批供货商,这为它们在新一轮扩张中带来更大的运营和价格优势,也对本土零售业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土零售企业则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及实力薄弱的问题。据2005年国家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报告称,国内最大的流通企业--百联集团总资产为340亿元,仅为沃尔玛的4.3%。从3家国外著名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和3家排名前列的中国零售企业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北京华联的长短期借款对比中,中国企业长短期负债总数明显高于国外企业。前10名超市和连锁百强的净利润留成,分别是1.77%及1.32%,而国外平均是2.22%。这种高负债、低利润率的经营方式,对本土零售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巨大障碍。另外根据景气监测资料,从2005年一季度至今,厦门市批发零售业企业融资指数一直在“低度不景气”至“低度景气”之间徘徊。可见,厦门市的批发零售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不畅的问题,这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困扰。同时,从目前来看厦门市零售市场趋于同质化,差异性很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随便走进一家超市,如果不从门面辨认,很难知道这是哪一家超市。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本土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商战中求得生机。 3、机遇(opportunity):外资大商家的进入,较快地提升了厦门的零售业的整体水平。确切地说,外资零售商入驻的最大的积极作用在于“鲶鱼效应”,通过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激活了厦门本土零售企业。概括而言: (1)外商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现代化营销方式,如自有品牌管理、洋快餐的店面管理及各种业态的经营方式等等。例如沃尔玛的“天天平价”、“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和麦德隆的仓储式会员制的营运方式已经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外商的进入,不可避免会出现“技术外溢”,如带来了国内商业缺乏的供应链管理、超市防损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导入等等。大量的人员在与外商企业的接触和工作中,学习到许多先进的管理知识,形成在业内的传播。 (3)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入驻厦门,也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和幅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居民的消费欲望,为厦门的零售市场带来极大商机。 4、威胁(threat):随着竞争的加剧,厦门市原有的零售业格局可能会被打破。在国内外连锁巨头纷至沓来的同时,首先受到冲击的会是单独支撑的单店。由于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单店在成本、广告、经验等方面都缺乏优势,同时在资金运转上也不如连锁卖场便利,一旦资金链上出现问题,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全面瘫痪。 通过swot分析了解到,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厦门本土企业虽然在资金实力、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差距,但仍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地域等优势。因而,如何挖掘自身的优势、寻求市场竞争的着力点是企业的首要思量。

6,如何看待和认识个体户升级转型小微企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挤压而经营困难。为此,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于去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为小微企业减负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在上海,市工商局近日公布的 “28条新政”,也为企业 “从小做大”、提升质量提供了便利。这些对于小微企业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作为民营企业主力军的小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进行一番作为。在外部拓展方面,小微企业虽在资金、技术方面可能稍逊一筹,但在企业创新和变革中具有一定优势。小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产品体系清晰,对于市场有较高的敏感度,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和收集消费者反馈,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反应调整经营策略。如果再加上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小企业就更加善于产生创新行为,从而可以求得更好的发展。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重点关注第三产业,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包括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电讯服务、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工业设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媒体娱乐等。有数据显示,在很多地区,服务行业中70%以上是中小企业。如果小微企业能在这些行业或其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占据一席之地,生产“重要而且必须”的产品,并且不断改进,提升技术含量,做到“专、精、特、新”,就能够做出大文章,开拓出很好的市场空间。  就提升内部管理而言,个体工商户管理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在转为小微企业以后,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相对大企业而言,小企业抗风浪能力弱,更经不起折腾,要更审慎决策,避免“一着不慎,全军覆没”。其次,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流程控制。企业如果只有几个或十几个员工,老板对所有问题都可以了如指掌,但规模扩大后,就必须依靠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企业。管理规范的企业,才能更好地获得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最后,企业转型之后,管理者要更加重视企业的财务状况,高度关注经营现金流和盈利水平,避免企业因为“失血”而运转失灵。  与苏浙等邻近省份相比,上海民营经济相对薄弱,更需得到迅速发展。德国经济发达,拥有世界领先的加工技术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但也是一个以中小型企业为支柱的经济强国。德国中小型企业以其占企业总数99%的比例构成了德国经济的核心,它们创造了57%的国民生产总值和44%的财税收入,中小型企业就业人数更占德国总体就业人数的70%。上海要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就要从观念、制度、行为和环境等各层次更加充分重视民营经济的作用,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发展,使经济格局充满创新活力,为上海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苏勇)
小微企业的划分国家工信部有一个具体标准,不需要申请。目前,小微型企业的主体(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在税收方面,与个体工商户之间并无实质差别。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微型企业按行业类型划分的标准是:  1.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  2.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 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  3.建筑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  4.批发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 元以下;  5.零售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  6.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  7.仓 储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  8.邮政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  9.住宿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 100万元以下;  10.餐饮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  11.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 入100万元以下;  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  13.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 2000万元以下;  14.物业管理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  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 下;  16.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从业 人员10人以下。

7,美国经济危机后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金融海啸虽然没有让美国立刻陷入大萧条,但对美国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却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裁员成了家常便饭 美国白领一般称自己的直接主管为老板,现在美国最冷幽默的一句话是:“昨天,我的老板被炒鱿鱼了”。这意味着自己所在的部门被裁撤了,自己也失业了,是无论如何都幸灾乐祸不起来的。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已有259万美国人失业,上个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7.2%。经济学家预测美国今年平均每月有60万人面临失业。 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 IBM宣布计划减少1419个软件部门的职位,另外在营业和经销部门裁减1449个职位,总共裁员大约2800人; 美国银行宣布裁员3万人 微软宣布将裁员5,000人; 美国第三大无线运营商Sprint Nextel电讯公司,宣布裁减8000人,相当于整体员工的14%; 美国辉瑞(Pfizer)药厂宣布,与惠氏药厂(Wyeth-Averst Laboratories)合并后,会在全球裁员8000人以上; 美国最大的居家用品建材零售商家得宝(Home Depot),也宣布减少7000人; 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rp.)周一宣布,裁减两个美国厂房的2000名员工; 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宣布将裁员1800人并且令1600人退休。 美国工业巨头卡特彼勒托拉机公司(Caterpillar Tractor Co.)宣布,在全球裁员2万人,并发布了2009年业绩预警。该公司去年第四季盈利比前年同期减少32%,预估今年年将减少20%获利。 著名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 (Harley-Davidson)(HOG)宣布将裁员1100人; 今天,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别宣布大幅裁员一万人; 全球最大咖啡连锁企业的星巴克裁员6700人,同时再关闭海内外共300家分店。 “土豆效应”和“口红效应” 虽然高档时装在拼命打折,但副食品却拼命涨价。尤其是米、面、菜、禽、蛋等,相对半年前涨了至少30%。 土豆涨价了,口红也涨价了。 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土豆效应”和“口红效应”:“土豆效应”是指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后者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在一般经济情况下,面包2元一斤,土豆1元一斤。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食品消费金额会压缩,但食品总消费量不可能减少。因此人们会减少面包的消费,而土豆的需求会上升,进而导致土豆的价格上涨。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饥饿感会增加,越穷吃得越多,富人才一掷千金拼命减肥。 “口红效应”是指美国市场上另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就是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经济萧条了,美国人越会的次数反而增多了,女孩子更注重打扮了。美国电影一直是“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正是好莱坞的腾飞期,近期的经济衰退也都伴随着电影的大卖。现在口红效应也波及到了亚洲,预计今年韩国恋爱结婚的人会大幅增加,在中国大陆,虽然经济也不景气,但贺岁片导演个个笑逐颜开。 被美国法院拍卖的断供豪宅 食客少了: 上饭馆的人少了,尤其是高档中餐馆食客大减。饭店冷清了。买快餐反而多了,很多上班族甚至中午带饭,公司的微波炉满坑满谷。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零售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顾客的消费信心、消费能力下降,特别是物价回落,对整个商业零售业冲击非常大,销售下滑10%。从分析来看,整个客流量没有下降,客单有所回落,物价因素影响很大。不过,消费升级趋势未变,关键在于怎样激发消费能力,包括激发消费者的信心。   创新话题,在零售行业也谈了好几年。创新还是来自于对整个消费者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把握。另外,还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也就是说着眼上海未来十年、二十年变化的环境,再考虑创新问题。政府要做一些战略性的长远规划,考虑上海的商业格局。上海商业网点资源还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例如,大卖场已经达到180多家,如果还不停地开发这种满足基础性消费的卖场,能不能撑得起上海国际购买天堂个性化的形象呢?这要引起足够的思考。   人口流动性带来了不同消费者对地方性、国际性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而年龄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不同消费热点,包括新的消费渠道、新的消费方式。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群慢慢进入老年阶段,消费能力非常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群进入了消费的黄金期,他们对品牌、品质的要求非常高;“80后”人群很多喜欢互联网消费,消费渠道发生了一些变化等,这些都需要研究。   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还是有利于传统零售业发展的。上海一直拥有国内商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包括后期效应、长三角联动发展、上海郊区新城市的建设,还有轨道交通的发展,这些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商业资源和整个轨道交通的资源应该有一定结合,这可能是未来上海商业新的主要发展方向。   整个业态创新方面,政府还是要做一些引导。整个业态转型,各个企业都在尝试,例如有些企业建立多业态、跨区域的采购管理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有些企业也在搞环保方面的创新。创新将会注入新的活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创新也意味着一些投入风险。我建议加强这方面的调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就像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一样。我认为,可以通过商业创新项目申报、优惠政策等鼓励和扶持企业创新。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所有的生产者,都应该牢记一点,你的产品是市场的被选择者,买方市场。我最近去了一个纺织厂,那里的人说,现在生产产品不像以前了,确实是按照市场需求找到传统产业的方向,他们开始生产一种针对白领的“商务衫”。同样的产品,通过改进设计,销量增加了50%。   传统产业千万不能做了就永久不变,现在是科技发展时代,人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人的思维在进步,素质在不断提高,消费在不断提高,必须找到新型的产品。现在有很多东西,例如节能产品、纳米技术、太阳能等,如果把这些技术运用到民间,肯定有市场。   另外,传统品牌也要不断提高质量,产品不断升级。很多地方都在搞名品一条街、老产品一条街等,这是好事情,但千万不要忘了,产品不能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应该有适合新需要的品牌作为延伸。市场方面一定要调研,创新产品来拓展市场,培育用户,达到创新、激发消费两者有机的统一。   张熙:我们公司做的实际上就是一对一的课外辅导,针对中小学生。通俗一点讲,就是高端家教。我过去做过很多行业,包括洗发水、牙膏、香皂、口香糖、医疗产品等。现在选择教育,是考虑到,其实在传统行业里还是有非常多的创新机会,关键在于顾客需求能不能把握得住。   教育本身确实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我们做的是教育零售业,而且针对的是中高端市场,虽然整体经济形势受到一定影响,但从服务角度讲,中高端客户还是有很多需求潜力没有被释放出来,关键是谁能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一个企业最终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来自于学习能力以及各种创新因子。规模大小本身不能保持这个企业长期成功,否则美国通用就不会破产,美国的百年老店就不会破产了。所以,最主要的是把握顾客的能力。在中国,服务行业中很多需求没有被激发出来。美国70%的就业人口在服务行业,而中国不到40%,其实,服务业给社会提供非常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在政策层面以及关注度都需要加强。
看新闻呗
文章TAG:上海市零售业发展经济环境上海上海市零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