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虹口区 > 海国,我国是海国还是陆国

海国,我国是海国还是陆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15 16:24:21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是海国还是陆国

既是海国也是陆国
陆国
海国

我国是海国还是陆国

2,海国的介绍

海国“国土”由架在两根混凝土柱上的铁制平台构成,面积只有550平方米。

海国的介绍

3,亚洲哪些是海国的国家

7个君主制国家目前,世界上大约还有27个君主制国家,一般认为有: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梵蒂冈。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不丹、马来西亚、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科威特、约旦、阿曼非洲:摩洛哥、莱索托、斯威士兰大洋洲:汤加另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图瓦卢属于英联邦国家,他们的总督虽然由英女王任命,一般不列入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有部分学者认为他们也算君主立宪制国家。

亚洲哪些是海国的国家

4,海国图志轰动当时的日本在中国为何被禁原因居然是这样呢百

在古代的中国,人们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又因中国的四周有大海环绕,故认为世界中心就是中国,在海外的其他国家都不值得一提,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已经从秦朝一直延续下来,直到后来的明朝末年,一位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带来的世界地图,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世界全局。但是即便认可了世界地图,在人们的意识中世界还是以中国为中心,思想家魏源也是这样认同的,在他编著的《海国图志》一书中,已经很清楚明了的告诉世人,海国一字是很多国家的领土和中国是连在一起的,《海国图志》是1841年,魏源受林则徐的嘱托写的一本地理知识的世界性综合图书,里面详细的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历史,政治,风土人情等。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据说是因为林则徐当时被革职,在镇江和魏源相遇,两人情投意合一谈就是三天三夜,林则徐给魏源讲:如今国家已到危难之际,各国列强争相蚕食中国,必须写一本激励世人的名著,让人们看清世界的局势,来反对外来者的侵略。魏源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抛弃了以天朝为中心的封建观念,重新向人们展示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世界地理新知识,并向人们展示了,近80幅全新的世界地图,望眼世界,欧洲国家的新式学校,快速的铁路交通,和新的商业模式,西洋人的船坚利炮,又从经济扩展到政治,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介绍的比较详细。他不仅主张购买舰船和枪炮,更为强调的是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这本书的确是中国近代一部杰出的作品,传到日本后,此书引起巨大的轰动,日本当局大量的印刷,人们争相购买,在后来的明治维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日本的维新潮流日益高涨,终于在1868年,幕府的封建统治土崩瓦解。那么为何清政府没有重视呢?小编认为,封建统治者正是看到了,日本的幕府被推翻,所以心有余悸,为了保住大清的根基,才把此书列为禁书,致使中国的近代惨遭列强的凌辱,就这样!我美丽富饶的华夏沃土,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积贫积弱满目疮痍,那段往事不堪回首。

5,海国的概况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海国。欧洲北海上有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度”——海国。现在,这个总面积不过550平方米的“海国”主人准备以超过八位数的天价转让自己那心爱国家,并通过《泰晤士报》刊登大幅广告来正式进入“卖国日程”。据悉,海国原名拉夫要塞,于1941年建成,其前身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军设在北海附近的一个防空堡垒,距英格兰东部海岸仅11公里,其全部“国土”由架在两根混凝土柱上的铁平台构成。当年,曾经在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战斗中屡立战功。1967年,曾任英军军官的贝茨携全家人带着武器集体登上此处,随之宣布这里为公海上独立国家,然后自封“海国王子罗伊”,由此开始了此人长达近40年的“国王”生涯。据悉,海国历史坎坷传奇,不断有各种各样的袭击者前来“拜访”,激烈的肉搏和惊心动魄的绑架案多次发生,但是海国居民多次击退外人进攻,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知情人士指出,海国戒备极其森严,一旦有人踏入其领海一步,贝茨或者家人便会鸣枪以示警告,并将对手驱逐出境。虽然海国上的常住人口一般不超过5人,但是贝茨仍然在1974年颁布了自己国家的首部宪法,由红、白、黑三色构成的国旗和国歌也同时出炉。海国还发放了近300本护照和通用货币,这种被称为“海国美元”的货币与美元等值并分为金银两种。更有意思的是,海国还拥有自己的邮票和国家足球队,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海国自“建国”以来的国家合法地位一直饱受争议。英国海军曾多次前来“骚扰”,试图将贝茨家族从海国驱逐出去,但每次都无功而返。最终,英法官判定,海国不在英政府管辖范围内,理由是其超出英3英里领海 (约4.8公里)范围。后来,英国政府将自己领海扩展为19公里,但海国同样扩展了领海宽度,进而要求均分两国间海域。尽管如此,这个小国从未得到任何其他国家正式承认。除了同英国政府发生“龌龊”外,1978年,两名分别来自荷兰和德国的商人还曾密谋对贝茨的儿子实施绑架,继而用武力控制全国,但他们的阴谋被贝茨及时发现,两人被认定为“战犯”,此事最终在各方斡旋下才算和平收场。海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览无余的海景全貌,外界只能乘直升机或坐船抵达,个人隐私在那里绝对安全。最重要的是,海国为自由贸易区,没有任何关税及贸易规则限制,是无须纳税的人间天堂。可是,海国住宿条件不尽人意。铁制房屋狭长低矮,发电机隆隆响声让人烦躁。一名美国游客曾用“不可思议的丑陋”来形容这个弹丸之地。其实,海国既非人工岛,也不是天然礁石,而是由一艘驳船当底座,固定在海峡的沙洲上,露出海面的部分是两座高塔和架在上面的甲板。

6,海国图志的海国指什么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如何睁眼看世界,他写出了名著——《海国图志》。他就是爱国主义者魏源。 魏源(1794-1857年),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滩人。魏源21岁时,父亲魏邦鲁由地方调往京师做官,他就随父到了北京。他和林则徐、龚自珍等爱国志士交往甚密,经常议论时政。由于魏源富有朝气,思想出格,所以在功名场中他是很不得意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幕客和从事写作。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他为了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一个班子翻译外国的报纸和书籍,他主持汇编的《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后来,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好友魏源。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这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1847年至1848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本,刊于扬州;到1852年又扩充为百卷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应当注意的是,其史料来源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其中,如英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20种左右的著作。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开始在中国介绍有关世界史地知识,当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以后,历代正史多立有外国传,但这些记载大多集中于中国边境的国家。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莹撰成的《康輶纪行》。《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康輶纪行》系合日记杂录而成。而《海国图志》,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史地知识。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前书。所以有人誉《海国图志》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因它不但详细记载外国情况,还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 《海国图志》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明末清初,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带来了世界知识的新东西,但却不被人们所重视。鸦片战争爆发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显官达贵,竟不知英国在何方?为什么成为海上霸王?《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至此,魏源的"师夷"思想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 就拿介绍美国民主政治来说吧,《海国图志》中,征引《地球图说》、《地球备考》、《外国史略》,《瀛环志略》等书中的材料,详细地介绍了美国民主政治,涉及到美国的联邦制度、选举制度、议会制度等方面。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魏源没有像后来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那样,向资产阶级转化,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此时魏源的"师夷"思想实质,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范畴。 魏源不仅是爱国志士,而且是杰出的军事思想家。他在战略防御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海国图志·筹海篇三》)的战略思想,以至"诱其深入"、"坚壁清野"、"出奇设伏"、"水陆夹攻"、"草木皆兵"(《海国图志·筹海篇一》)等战术原则。魏源这种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思想,不但适用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也适用于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其他国家。当时有个叫鹫津毅堂的日本人,为了寻求"防英夷之术",读了魏源的著作后,感慨地说:"海防之策莫善于是篇。"(《圣武记采要序》) 由于当时学术水平的限制,魏源的《海国图志》当然不是一部完善的著作,全书除《筹海篇》和各部分的叙文、按语以及《元代北方疆域考》等文字为精心撰述外,其余大多是辑录他人著作汇编而成的。这样,在汇编时其中原有的欠缺和错误,他并没有下大功夫去纠正。比如,百卷本所辑之世界各国分图,由于原书绘制技术差,致使位置、距离、形状等亦多偏差,并不准确,魏源却没有逐一纠正。再如,魏源在书中认为,"亚墨利加一土,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卷五十二)。其实,美洲是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的,而不是英国人,时间是在1492年,比明万历年间要早得多。 《海国图志》不愧是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史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它对海内外起过深远的影响。梁启超赞誉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清代学术概论》)尤其是他在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晚清的洋务派,就是受魏源"师夷"思想的影响,加以运用和发挥的。当然,应该指出的是,洋务派的思想与魏源的"师夷"思想虽有共同性、继承性,但二者并不尽相同。魏氏是地主阶级改革派,而洋务派则是大地主大官僚。魏氏倡导"师夷"的目的是为了"以彼长技,御彼长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师夷"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民","资夷力以助剿济运",镇压国内农民革命。在洋务派之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如冯桂芬、王韬等人)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师夷"思想加以发展和丰富。 《海国图志》在国外,尤其是日本,也有一定的影响。此书出版后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争相购读。它曾在日本维新运动中起过一定的作用,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过:"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日本现代史》)日本维新潮流日趋高涨,倒幕府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868年酿成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了封建的幕府统治。可见,魏源《海国图志》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在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确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文章TAG:海国海国我国国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