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虹口区 > 上海全城封闭,我妻子左臀部坐骨神经痛

上海全城封闭,我妻子左臀部坐骨神经痛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26 01:37:36 编辑:大上海生活 手机版

1,我妻子左臀部坐骨神经痛

您的情况考虑是慢性腰背臀腿软组织损伤,建议行椎板、小关节、横突及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骨止点银质针温热治疗+针对性功能锻炼,效果应该不错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门诊时间。 上海同济医院-疼痛诊疗科-谢卫东副主任医师
根据情况看应该是坐骨神经痛,人得病就像是河道受堵一样的道理,疏通开了病就好啦,但真正会用的却少之又少,中药酒治疗坐骨神经,15天解决痛苦

我妻子左臀部坐骨神经痛

2,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

  红色垃圾桶代表有毒有害垃圾,黄色垃圾桶代表可回收垃圾,绿色垃圾桶代表不可回收垃圾   垃圾有三种分类法   废弃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继去年7个小区先行试点生活垃圾新分类后,今年年内,将在上海中心城区大规模推广,1000个封闭式居住区将率先启动新的垃圾四分类模式,即除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单独投放至小区指定地点、分流处置外,其它居民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玻璃、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四类分别投放,而餐厨垃圾和一次性饭盒仍按原有的专项回收处置系统,单独进行资源化利用。   该负责人称,“四分类”并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除封闭式居住区外的其他两大区域,将实施不同的分类方式:年内,景观道路、主要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将全面实施生活垃圾二分类,即分为可回收物、其它垃圾;而1000家政府机关、学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将实施生活垃圾三分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目前,各区市容部门正抓紧落实和调整垃圾分类投放桶,并配备分类收集车。   而新的四色垃圾分类标志也已正式“出炉”,其“黄橙蓝绿”四色不仅鲜明清晰,在文字下还用相应图片生动地告诉市民“它需要吃什么”,如在“有害垃圾”下画着油漆桶、日光灯等物品,在“其它垃圾”下画着香蕉皮、鲜花等物品。今年上半年,四色垃圾桶将在100个小区内率先与市民见面,下半年逐步推广至全市1000个封闭式居住区。

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

3,上海发生的大事

没什么大事
图书名称:现代上海大事记 精装本 【08424三为书屋】 <p><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book.kongfz.com%2f3699%2f25525233%2f" target="_blank">http://book.kongfz.com/3699/25525233/</a></p> <p>&nbsp;</p> <p>可以买这本书看 很详细的 在网上的不真实 太乱了</p>
2008年上海发生的大事一、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岗位10万个;完成4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 二、帮助200万城镇非职工居民参加本市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完成本市10万名农民纳入本市养老保障体系工作。 三、为17万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其中10万名生活困难且需照料服务的老人给予政府服务补贴;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设2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 四、为本市4.5万名视力障碍者提供信息沟通服务;为本市6万名依靠轮椅出行的残疾人提供“阳光车队”优惠乘车服务。 五、加强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新增120辆救护车;完成郊区30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30万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免费提供妇科病、乳腺病筛查;完成3.5万名“红十字”救护员和35万名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 六、在600家标准化菜市场、11家批发市场、15家屠宰场、133家大卖场、20家外省市肉类加工场建成猪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在全市所有大卖场、144家中型超市设置QS(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便捷查询终端。 七、改善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地区水上客运设施,缓解当地居民出行困难。 八、完善本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的技防设施建设;完成60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设施改造,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 九、完成100万个家用液化气等危险化学品气瓶的电子标签标识;对50万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完善500个封闭型小区技防设施建设。

上海发生的大事

4,一道难题求学霸指点谢谢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识的车牌团团包围。就连街上的人和街上的垃圾,竟也和你原来生活的城市一模一样啊!他们也穿“佐丹奴”和“杉杉”,他们戴“西铁城”手表,持“摩托罗拉”手机;骑着山地车的人,衣服款式和面料,都和你每日相处的同事们大同小异。街角上扔着一只“可口可乐”的饮料空罐,还有一只“万宝路”的烟盒……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地袭来……│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市的标识。后来你看见了一排树,整整一条街的两侧,宽大茂密的树叶,如一条长廊遮挡了阳光,马路被灰黑色的图案覆盖了,那是树叶的光影。高大粗壮的树干具有一种浪漫的气质,浅绿色的树皮上嵌着淡黄色的花纹,像一匹匹光滑的绸缎。你明白你是在南京,但也许是上海。全城遍布蔚为壮观的法国梧桐,就像一排排绿色的盘扣,将城市偌大的袍子扣紧了。│你看见了,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是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椰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你看见一种树冠修整成一个绿色的圆球的矮树,那样的玲珑精致,那是你从未见过的圆冠榆——是新疆喀什市特有的标识。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荫,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工业污染,环境破坏,还可以从交通、及人们文化素质来写
写垃圾桶
卫生 交通
高楼大厦
写垃圾桶

5,空调开机制冷时外机和室内机出一样的自然风也不滴水出来急回

很简单,压缩机没有运行,看看设置对不对,温度调节的对不对,要是压缩机转的话,那是制冷剂漏了。
空调不制冷原因很多,如需检修可以找小邻通社区服务的师傅,他们是上海全市范围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下面简单说下空调不制冷的原因: 空调不制冷原因之一:氟利昂不够(俗称缺氟) 解决办法: 补加氟得昂即可以解决空调不制冷的问题 这种不制冷的原因大多出在已使用三四年以后的空调,大部份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属于长时间使用而使得空调冷媒(即我们常说的氟利昂或雪种)的正常消耗,但这只是表现为空调与以前正常情况相比制冷不够,并不会完全的不制冷,因为只是压力不够,不会与正常值相关太远,这时候您只要补加就行了;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安装原因或机器本身的原因漏雪种,这是一种常见且比较容易查找到的原因,这种问题处理起来是也是比较容易的。用压力表查压,不够的话补加就行了。 空调不制冷原因之二:供电的电压不够 解决办法: 保持正常的供电电压 曾遇到过这样的用户,在家老是说空调不够凉, 去检查又发现正常,查了几次也没有发现问题。后来有一次检查的时间终于发现,那里的供电电压不稳定,经常达不到正常的电压,特别是用电高峰时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种问题的表现为:电压正常时空调制冷也正常,当电压不稳定时,他会影响到有时空调不致冷(内机工作,压缩机不工作)。我们必须从提供稳定的电压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空调不制冷原因之三:空调的功率不够以致于不制冷 解决办法: 使空调的功率空间所需求的制冷量想匹配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不制冷(制冷效果差)的原因之一,但引起这种不制冷的原因又是多种的,比如:小功率空调管大面积的房间,而有的虽然空调功率与房间面积看起来是匹配的,但由于房间相对不密闭(如门窗大开等),或者房间内有发热的热源(如电脑多也会)当然玻璃房西晒也是热源之一,等等。这类情况是我们平时比较容易忽视的,能够找到这为原因并很好的解决的话,不仅可以使空调更制冷,还可以省电,也可以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像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就只能从增加空调数量(以让实际要求的制冷面积与空调功率所能管辖的制冷面积相匹配);改变使用环境的条件;增加使用环境的密闭性;减少空调使用环境中的制热源等等方面入手来解决不制冷的问题。 空调不制冷原因之四: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空调不制冷 解决办法: 改变室外机的使用环境(移离高温环境或使室外机的周围空气更容易流通) 这种不制冷的情况常见于我们的室外机装在比较封闭的空间或外机周围的温度过高。如的有楼盘为了外观漂亮,把室外机装在隐蔽的小空间甚至于多台室外机放在一个小空间,这样就极其容易由于室外机所在的小空间的不空气不流通,导致散热器散出来的热量没办法流走而使得空调不制冷,有一种大家比较普遍的说法就是当室外温度超过43度的侯,大多数空调难以把室内热量通过室外机的散热器传递给室外,甚至会造成高压保护,这样也会造成空调不制冷。 空调不制冷原因之五:空调长时间不清洗保养 解决办法: 清洗保养空调,使得干净的室外机更容晚散热。 买了空调,大家就都认为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其实不然,我们还得经常的对空调进行多方面的保养。这其中就有一条,由于室外机装在室外,大家都比较容易忽略它,室外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散热器上面吸附很多的灰尘垃圾等脏物,这样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差而使得空调不制冷。另外,对于空调保养的长时间不闻不问会使得房间空气的不卫生,更易患空调病,耗电量的增加,减短空调使用寿命等。 当然空调不制冷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还有诸如空调压缩机老化、电容容量下降、管路故障等等原因

6,北川老县城为什么封闭

2013年夏季北川老县城陆续遭遇暴雨、泥石流,导致部分遗址受损而关闭。为了确保老县城遗址安全,老县城指挥部安排人员昼夜值班,检测汛情,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向相关部门通报,并启用防洪槽、安全护栏、围栏防止遗址被洪水冲毁。2013年夏季遗址区被迫关闭后,管理中心立即邀请专家制定出保护休整方案,并组织人力对淹埋的地段进行清理、清毒,对抬高的河床进行疏浚,经过一个月的努力,8月15日终于达到了重新开放的条件。扩展资料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包括老县城老城区等在内,核心区域共1.2平方公里,自2011年北川地震遗址建成,多次遭到洪水、泥石流侵袭。2011年汛期,北川大酒店遗址被淹没3次。地震“后遗症”等多种因素导致每逢汛期老县城遗址屡遭水淹,其中,河床被抬高是主因。1、老北川县城位于两山夹一沟的河谷地带,地势较低。2、汶川震后,老县城周围山头多是碎裂的石灰岩,容易形成滑坡,崩塌,成为泥石流的物源。3、汶川震后,遗址区河床已比震前抬高了10至15米。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北川地震遗址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川老县城遗址重新开放首日见闻参考资料来源:四川在线网-北川老县城局部被淹 全城封闭
一是为了安全,里面的房子还有山体都还很危险,在开放之前要做一定的修护。二就是去的人太多了影响它的各种工作。总的来说就是还没有准备好。不过:  5月15日起,“512”地震中灾情最重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将掀开尘封两年的盖头,正式对公众适度开放。出于安全考虑,老县城无法实施全开放,只能限时限量、适度开放,接待预约访客。公众可通过网上、电话和现场(擂鼓镇接待中心)三种方式预约,暂拟每天接待1000人次。  北川地震纪念馆已确定选址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毗邻北川中学遗址。目前,纪念馆5大设计方案已上网征求意见,今年9月将破土动工。  有关方面去年确定建北川地震纪念馆,此后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出36套方案,后精简至14套。经专家论证,最终选出5套方案,公布在北川地震纪念馆网站上(网 址:http://www.bc-dzjng.com)征求意见。下月,将把网友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反馈给同济大学专家,进行适当增补和修订。然后,方案上报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最终确定中标者,并公开招投标后开建,预计1年后完工。  据悉,纪念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为纪念馆主建筑;二期工程为附属和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占地面积大,无法在老北川县城遗址中展开,故而选择毗邻北川中学遗址的任家坪。纪念馆的设计将遵循“自然、生态、科学、简朴”四大原则。纪念馆建设预计投资1个多亿。
北川老县城10日14时起开禁4天 方便群众祭奠 本报讯(记者 青兴海 梁波)今日下午2:00至5月13日下午3:00,北川老县城管制区域将对社会公开开放。 县政府有关人士称,“5?12”特大地震一周年即将来临,此次开禁的主要目的是为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方便群众进入老县城开展祭奠活动。 为合理分流进入老县城人员,确保祭奠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开放期间,北川县政府将安排车辆在永兴板房区至老县城区间路段免费接送原老县城祭奠群众。永兴板房区首批发车时间为10日下午1:00。为避免交通拥挤,政府有关人士希望参加祭奠活动的群众搭乘政府统一安排的车辆,尽量不要自己驾车前往。 来自绵阳市交警支队的消息表明,县城开禁期间,每日早上6时至当天祭奠活动结束,凉风垭路段至擂古煤矿段将实施交通管制,禁止除公安执勤车辆、医疗救护车辆、消防抢险车辆、公交车辆以外的其他任何车辆进入凉风垭管制区,保障任家坪至凉风垭段人员及车辆的有序通行,引导参加祭奠、纪念活动的车辆沿凉风垭至擂鼓一线右侧单列有序停放。当地交警还将在杨柳坪至任家坪道路安排警力,防止出现交通事故,保障交通畅通。

7,请问如何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强国网友:对北京交通问题的几个建议 特别提示: 本帖只代表 陆客无 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本人是北京土生草民一个。在北京住了30年了。从小学起就开始坐公交车上学。开车有5年,总驾驶历程超过10万公里。 从9月起,感觉北京交通突然特别堵。其实说“突然”不妥,因为这种情况是周期性的发生的。我就记得我小时候坐公共汽车,由于每天中午回家吃饭,所以一天一共要坐4次公交,行程50公里。经常堵的路段是新街口豁口。最长堵过2小时。这个地方后来二环封闭后好多了,但现在还是堵,特别是左转。我刚买车的时候,也堵车,特别是北四环。后来北四环封闭了,就好多了。但过了大概半年,又开堵。 所以我的一个推论是:交通情况是有周期性的,暂称为“堵塞周期律”。 周期律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1.交通出行是人的必然需求 2.人们总是追求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3.任何交通方式都有容量限制,由于1、2,在一个固定的空间范围内,交通堵塞无法避免 4.当出现堵塞时,人们的需求会促进政府部门不断改进交通设施和管理水平 5.由于2、3,无论怎么改进交通,仍然会出新新的堵塞 说到这里,各位可能要对我的理论很不屑了。但请不要着急,容我慢慢解释。 首先,这个理论是有前提的,前提有以下几点: 1.周期律只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出现。如果同时比较北京和上海,就没有规律了。 2.周期律只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范围内出现。比如北京,虽然20年来城市扩大了很多,但基本城区没有太大变化。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印证周期律,这就是电力网络,或者计算机网络。 一个城市的电力网络总是周期性的出现负载空闲或者负载不足。计算机网络总是周期性的出现带宽盈余和带宽紧张。 所以,电力网络需要通过不断建设发电站,电力线路。计算机网络需要不断建设干线,交换机,路由器等。 可以说,凡是网络,必然有周期律。 好了,分析了理论问题,下面来谈谈解决方案。 周期律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即使不断的建设地铁什么的新的交通设施,我敢预言,仍然逃脱不了这个宿命。而今天不堵车的南二环,两广路等,也必然陷入堵车的恶运。 有人建议要禁止或控制私家车,我看就是没有认识清楚周期律。因为对交通的总需求是不断增长的。用公交或地铁也不能抑制这种增长,也有逐渐从空闲到满负荷到超负荷的发展。通过公交和地铁,能缓解道路压力,但只是把压力转嫁给了公交和地铁的管理和运营部门。到时候大家又要叫“座不上车”,“车次少”,“服务差”。就像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中描述的一样。很难想象,对现在每年投资这么大,道路建设这么好的北京都管理不好的北京交通管理部门,能很好的管理一个规模更大,对管理要求更高的公共交通系统。 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控制周期律的产生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周期律的不良影响。 为此,我提出以下两点解决方案: 1.放弃北京旧有城市格局,建设更分散的“大北京” 2.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建设交通信息化系统 下面逐一说明: 1.放弃北京旧有城市格局,建设更分散的“大北京” 北京作为有600年历史的古城,是世界罕见的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这个古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北京古城还能否继续承担,能承担多久,不知道相关部门是否好好研究过。我看是研究过,但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比如CBD,两广路的“传媒大道”,亚运村,金融街,中关村等,都是短视的规划。除了尚未建成的“传媒大道”,其他几个地区都成为了北京的堵车核心区,并直接造成了全市道路网络的拥堵。 所以,首先应该严格控制在北京4环以内,再开发任何新的功能区,并立即着手将这些功能区移出市区。 北京的地理特点,北面和西面是山区,而东面和南面是广阔的大平原。因此,应该向东面和南面扩大城市范围,建设有特色的卫星城。 以前虽然也搞过一段卫星城建设,但主要是把卫星城用来搞居住,这是不对的。 比如,CBD,我觉得如果要在东边建设,应该以通州区为核心区,同时取消京通快速路的收费。 中关村高科技区,建议迁到沙河一带,最好是昌平和顺义。 金融街可配置在大兴区一带。其实亦庄地点很好,可惜搞了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应该在保定搞,干嘛一定要在北京。 传媒大道我看倒应该留在城里。这主要看政府所在地。以目前情况,最应该也是只好留在城里的,就是政府部门。 亚运村反正也搬不走了,不妨就单纯化,做为居住区,将体育场馆设施改为群众健身设施。 总之,我的原则是:建立放射性的功能化卫星城,并在各卫星城之间和卫星城与主城区间建立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注意,是铁路,不是轻轨)。 卫星城和四环的距离,应至少15公里。南面可酌减为10公里,因为南城较不发达。 2.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建设交通信息化系统 我记得我小时候的交通,虽然设施比现在差得多,但还是基本畅通的,我也能经常看到警察疏导交通。现在虽然车多,但是好像看到警察有效疏导交通的情况很少。 据说(一直没有直接证据)现在警察有罚款指标。我看这个有问题。如果一定要提一个指标,我严重建议,用交通畅通度作为交警的考核指标。 首先经济上,因为交通如果畅通,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会大大增加政府税收,因此从这里拿一些出来给保证畅通的交警是合算的。 其次效果上,如果以保证畅通为主要目的,则对违章的情况,则警察会考虑纠正是否会影响畅通率,就不会老去抓违章而不去管疏导了。现在的情况正相反,大家可以自己观察。 另外其他所有制度都应该以交通畅通为首要目的。比如关于交通事故,现在不管在什么地方出了事故,不管是有责任方还是无责任方,都不能把车挪开,否则就要负全责。我看这就特别有问题,特别影响交通畅通。我建议保险公司应该简化事故责任问题。不管是谁的责任你都应该给修车,这样大家就可以立刻把车挪开。当然,出现了严重的伤亡事故另当别论。但现在经常是一个小小的追尾就能把2环路堵死。如果算算帐,这个堵车的造成的损失当事人是否应该承担?说到保险公司,更是暴利行业,我觉得多承担点风险理所应当。 其他管理上的问题还很多,就不赘述了,希望上面这个能先作到。 另外,远期目标,必须建立覆盖面广泛,高水平的交通信息系统,并直接供所有交通参与者使用。这个也先不说了,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以后再写。 写了这么多,主要是有感而发。十一前有一天晚上新闻台的央视观点节目,请了两位“交通问题专家”,其中一位是交管局的专家。听了后很不痛快,感觉非要说点什么。这位专家的观点主要有几个: 1.北京的交通流量已经超过了所有世界上的大城市 2.北京的交通管理水平世界第一 3.现在必须通过发展公交和地铁来改善交通,限制私家车 对此,我都懒得评论了,请大家自己看吧,反正我看主持人也不能同意。但不幸的是,这些专家正是我们的交通政策制定者。 第一次在强国论坛发长文,谢谢您的阅读,请提宝贵意见。
文章TAG:上海全城封闭上海全城封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