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长宁区 > 上海市委党校学术刊物,陈彧的个人简介

上海市委党校学术刊物,陈彧的个人简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26 02:07:08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陈彧的个人简介

学术职称: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先进光电与光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材料性能研究1992年7月、1996年7月在复旦大学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4月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00-2004年先后留学德国蒂宾根大学有机所(洪堡学者)、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系(研究员)、日本东北大学多元物质科学(先进材料)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华东理工大学“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博士点导师组组长,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人才引进小组成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学科建设教授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上海市委组织部主办的上海市委党校回国留学人员研修班第五期学员。回国后分别被上海市和国家教育部授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5)、上海市曙光学者(2005)、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称号。荣获1996年上海市创造发明奖、199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7年首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三等奖、2008年上海市化学化工协会庄长恭提名奖。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期刊(J. Am. Chem. Soc.、J. Phys. Chem.、J. Org. Chem.、Organic Letters、Macromolecules)和英国皇家化学会所属期刊(Chem.Commun.、J.Mater.Chem.等)论文评审人。回国后作为负责人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国/爱尔兰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资助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在包括Chem. Soc. Rev.(影响因子:13.08,第一作者)、Angew. Chem. Int. Ed (影响因子:10.03,第一作者); Adv. Mater.(影响因子:8.19,第一作者); Chem. Eur. J.(影响因子:5.33,第一作者); Chem. Commun. (影响因子:5.14,第一作者)、Macromolecules(影响因子:4.41,第一作者); Chem. Mater. (影响因子:4.88,第一作者)、Organic Letters (影响因子:4.80,第一作者)、J. Mater. Chem.(影响因子:4.34,第一作者) 等国际一流刊物在内的重要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90多篇(影响因子介于2-14之间的论文近50余篇,SCI/EI 收录论文总数近140篇),被他人引用750余次。单篇评论论文和单篇研究论文最高他引次数分别为80次和50次,国际大会邀请口头报告4篇。研究兴趣:有机电荷转移络合物、有机/高分子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物等先进光电与光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或制备;材料的物理(光物理)、化学及光电性质研究;新型可控分子电子超微型器件如发光器件、非线性光学器件(含激光防护)、光电子学器件、分子信息存储器等性能研究。

陈彧的个人简介

2,罗峰的教学和科研简介

1999年以来,在市委党校厅局班、中青班、正处班、全日制硕士生和市内外有关党政机关、培训机构开设专题讲座或课程数十次;曾多次获得校教学优秀奖、校青年教师教学创优奖(各两次)。现主持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各1项,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完成国家重大战略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和省部级课题4项。在《学术月刊》、《政治学研究》和《浙江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著作6部,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嵌入、整合与政党权威的重塑——对中国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监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新世纪中国特大城市公共行政发展》,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政治文明:历史的纬度与发展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中加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以上海和温哥华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实现法制现代化的障碍,《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2期;上海《文摘报》摘要;2.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东北亚研究》,1998年第3期;3.合著1:村民自治: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治回应,《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7期;4.观美国的政治游戏:总统绯闻案,《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5.分离议事层与工作层,建构走向自治的居委会,《五里桥:一个发展中的新型城市社区》,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6.合著2:社区参与: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新驱动力和生长点,《浙江学刊》,1999年第2期;7.合著2:政府机构改革的法治化取向,《政治与法律》,1999年第4期;8.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9.译文:公共行政现代化与高级行政管理者,《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10.合著2:《问题与对策:国际环境治理的制度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0期;11.基层民主从乡村走向城市,《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第8期全文转载;12.马克思主义与诺思的国家理论之比较,《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13.治理: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3期;14.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文化的构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第9期全文转载;15.合著1: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多重要素,《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1期;16.挑战与回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3年第6期;17.政治发展视野中现代政治文明间的“对话”,《学术月刊》,2004年第11期;18.全球化、民主与现代政治文明间的“对话”,《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9.志愿组织与社区公共治理的形成,《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20.社区志愿活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21.生成与转换:社会转型期的政党权威,《浙学学刊》,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22.执政党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与社会整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4期;23.和谐社会与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2期;24.和谐社会视野下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8期;25.社区公共治理与和谐社会的组织化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26.反思与借鉴:治理视野中的中国政党研究,《浙江学刊》,2009年第3期;27.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执政党的组织嵌入,《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28.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执政党的嵌入,《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29.志愿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合法性视角的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3期论点摘编;30.政权系统中党的组织建设:历程、特征及其有效性分析,《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政党在国家构建中的人事嵌入:从革命到执政的纵向考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32.政治发展中的政府诚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33.政党权威中的“内整合”与“选择性激励”:集体行动的分析视角,《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34.转型期社会领域的党建工作:价值、重点与构架,《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35.论党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三重要素及其科学整合,《探索》,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36.合著1:欧盟一体化发展对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启示与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37.进一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8.微博打拐中的公共治理,《学习时报》,2011年第3月7日;39.渐进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价值、动因与阻力,《学术月刊》,2011年第5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1年第15期;40.浦东综改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路径与启示——一种类过程--事件分析,《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第10期;41.走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五个认识误区,《学习时报》,2012年1月9日;42.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的生动局面,《解放日报》,2012年12月3日;43.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公共政策制定水平,《上海人大月刊》,2013年第7期;44.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整合与公共政策制定,《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9期;45.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学习时报》,2013年10月14日;46.“退出”是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策略,《文汇报》,2013年12月23日。 《转型期政党权威的重塑与挑战——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罗峰教授》,《现代领导》(上海),2012年第11期。

罗峰的教学和科研简介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上海市委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学术刊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