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长宁区 > 上海市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初二物理练习题

上海市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初二物理练习题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8 20:21:3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初二物理练习题

40是限速标志,指的是通过此隧道的车辆的最高速度为40km/h 所以通过湖底暗埋断至少需要的时间 t=S/V=0.55km/40km/h=0.01375h=0.825min=49.5s

初二物理练习题

2,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2008年第十八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分) 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  2.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图1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是( ) A.5m B.2m C.3m D.4m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红直不明白: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呢?后来通过“探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她终于明白了:光信号在光纤中( )  A.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  C.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  D.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  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冉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崩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5.图2所示的是高压输电线路,其中高压输电线与变压器之司安装有避雷器,它的作用是防止变压器遭受雷击。关于这种避雷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在任何电压下避雷器都是导体  A.避雷器在通常电压下是导体,在遇到雷击的电压时是绝缘体  C.在任何电压下避雷器都是绝缘体  D.避雷器在遇到雷击的电压叫是导体,在通常电压下是绝缘体  二、填空题(共18分)  1 .金秋十月,小琪一家人来到郊区游玩,看到农民过去用来舂米粉的工具(如图3所示)和磨面的工具(如图4所示)。小琪联想学过的简单机械,发现这两件工具其实就是_______都是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国庆假期,爱动脑的小明和李志乘坐火车去旅游。并计划在途中观赏车外景色的同时,做次测定火车速度的活动,事先商定了方案,明确了分工。当他们发现有另一列客车迎面开来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对面客车从他们窗边驶过的时间约为8 s;对面客车共有17节车厢,而日与他们乘坐的车的车厢是相同的;他们所乘坐的车厢内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速为 108 km /h。在火车停靠车站时,小明又观察到车厢外表面标有“ 换长2.2” 的字样,并通过询问列车员得知,“换长”就是换算长度的意思,且1个换长=11m。根据这些信息,他们估算出迎面开来的客车的行驶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_。  3.图5所示的是医院为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瓶中插入两条管子,A管是输液管、B管是空气管。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可将吊瓶适当地升高,血液就会随着药液重新流入患者的血管而不再回流。这是因为当吊瓶升高后,增大了流入患者血管药液的______ ,阻止了血液的流出。B管的作用是_______。  4.图6所示为种环保型手电筒,筒内没有电池。使用时,只要来回摇晃手电筒,使永磁体在手电筒中的两个橡胶垫之间来回运动.灯泡就能发光。而且来回摇晃的越快,灯泡越亮。这种手电筒能发电的依据是_______原理,这个原理足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的。  5.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把两根铜丝和一根铁丝与灵敏电流计串联成闭合电路,然后把铜丝和铁丝的一个连接点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保持低温:另一个连接点放在火焰上加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丁偏转,这一现象表明这时闭台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塞贝克把这种电流叫做“热电流”.把这一电路叫“热电偶电路”。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如图7所示的电路,模拟塞贝克实验,探究了决定“热电流”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测得了电流的大小与温差关系的一组数据:  作者:59.39.181.* 2008-12-10 21:30 回复此发言  --------------------------------------------------------------------------------  2 2008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两接点间的温差/℃ 0 1 100 200 300 500  电路中的电流/10-1A 0.00 0.01 0.64 1.42 2.29 4.17  请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说明:(1)产生热电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热电流的特点,猜想并写出热电偶电路的一种应用: 。  三、简答下列各题(共22分)  1.(6分)如图8是一把厨房里常见的多功能剪刀,特别是图中标有l、2、3、4、5序号的部位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且每一项功能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请你写出其中的三项功能,并说明所用到的物理知识。  2.据报道:2005年4月20日上午8时38分,由重庆飞往上海的CA4541航班在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后撞上一群鸽子,飞机多处破损.左发动机停止工作,直接经济损失达295万元人民币。所幸机长沉着冷静依靠右发动机单机工作,在空中盘旋59min后成功迫降,机上所有人员安然无恙。小小的鸽子怎能把结实的飞机撞坏昵?请你应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鸽子撞坏飞机的原因。  3.图9是李阳把刻度尺直立在玻璃镜面上拍得的一张照片,请根据照片上的信息,估算一下玻璃镜的厚度,并说明估算的依据。  4.为什么汽车前灯的玻璃灯罩要用有一些横竖条纹的玻璃(如图10所示)制成。  5.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有用“番薯、酒曲、水”做原料酿造“地瓜酒”的习俗。首先将番薯煮熟,晾到一定的温度后,把“番薯、酒曲、水”按。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经艘酵40天左右,其间每天搅拌一、二次;最后在“酒料”中分离山“地瓜酒”。图11是从“酒料”中提取“地瓜酒”的装置示意图。  小驯同学利用放假期间,在家协助爷爷完成了酿造“地瓜酒”的最后一道工序  ①在小锅中加入冷水;  ②取适量消料放入大锅里加热;  ③在大杯中得到“地瓜酒”:  ④适时用冷水替换小锅中变热的水;  ⑤把“渣”取出.重复以上步骤。  请你说叫酿造“地瓜酒”的这最后一道工序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四.(13分)图12是一种牲畜饮水用自动装置的示意图。水箱底部有一出水孔,底盖A甲时顶住水箱的出水孔。一旦饮水槽水位下降,浮球C受到的浮力减小,底盖A打开,水就通过出水孔从水箱流入饮水槽。设计水箱的最高水位为60cm。水箱出水孔横截面积是30 cm2。底盖A及竖杆B的总的总质量是400 g,浮球c的质量是600 g,体积是2dm3,g取10N/g。  (1)写出此装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至少说出 2条);  (2)通过计算说明,这个自动装置在水箱蓄满水时是否能正常工作:  (3)若能正常工作,请分析说明影响此自动装置能否正常工作的因素:若不能正常工作,请提出使该自动装置正常工作的改进方案。  五.(13分)如图l 3是一个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图,电热器内有两个阻值分别为R1=60Ω和R2=120Ω的电热丝;旋转开关内有一块绝缘圆盘,在圆盘的边缘依次有0,1,2,—— 9共10个金属触点;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开关旋钮两端各有一个金属滑片,转动开关旋钮可以将相邻的触点连接。如旋钮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D时,金属滑片将2、3触点接通,同时另一端将7、8触点接通。用这个旋转开关可以实现电热器有多挡位工作的要求。请回答:  (1)这个电热器可有几个不同加热挡位?并指出每个加热档位旋转开关的箭头指向的位置;  (2)将此电热器接人家庭电路中,电热器在正常工作时每个挡位的功率各是多大。  六.(12分)2000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参加 军事演习的俄罗斯北方舰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图14)意外沉没,所有舱室都灌满了海水,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已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质量m=1.4X107kg,海水密度近似取作ρ水=l.0xl03kg/m3.制造潜艇的材料的平均密度取作ρ船=7.0x103kg/m3。g取10N/kg。请回答:  (1)核裂变和核聚变是大量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核潜艇中反应堆的核能是通过哪种选径获得的?  (2)为了精确地探测到潜艇沉没的位置,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发出信号至接收到由潜艇反射旧来的信号经历的时间t= 146 s,如果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450m/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h约为多大?(计算结果取整数)  (3)有人提出一种打捞“库尔斯克”号的方案,就是在潜艇周围缠满可充气的负载量大的浮力袋,若每只浮力袋的质量为50 kg,充气后的体积V0=10 m3,试估算要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打捞起来,至少需用多少只浮力袋?  七.(12分)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通常称之为微波。微波能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发生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叫可以穿透;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内能。人们熟悉的手机就是利用微波进行通讯的。GSM手机的工作频率般为900 MHz~1800 MHz波段。使用手机通话时,微波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加热效应”,微波频率越高,人对其能量吸收率就越尚,危害也就越大。下表提供了某种型号手机的技术参数。请根据这砦技术参数和微波的上述特性解决下列问题。  某型号GSM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表  工作电压 标准配置电池 最长通话时间 最大发射功率 工作频率  4.1V 670mAh 300min 2W 900/1800MHz  (1)手机的最大工作电流约是多少?在300 min的通话时间内.手机的平均功率约为多少?  (2)请列举两项减小手机微波辐射危害的措施;  (3)某网站刊载了一则“手机煮鸡蛋”的消息:两名实验人员将一个生鸡蛋放置在陶瓷杯子里,在鸡蛋两侧各放置部手机,让听筒与鸡蛋的水平距离保持2 cm左右。用其中一部手机拨通另一 部手机,并保持通话状态。在实验进行到65 min时,实验人员取出鸡蛋,发现已经完全熟透。请判断这则消息的真伪,并简要说明理由。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3,物理题目我上海初二的

1.2张纸会相互吸引,因为你将纸中间的空气吹走,2张纸由于两边空气的压强而相互靠近。 2不会,中间的手指不动,另个手指会向中间手指靠近,因为中间手指承受笔的重量较大,所以受到的摩擦力也较大,所以为了让2指所受到的摩擦力相同,所以摩擦力驱使另一手指向中间移动。

物理题目我上海初二的

4,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试卷带答案

06年中考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2006 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006 上海浦东)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B )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2006 江西)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成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观察了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列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C ) (2006 北京朝阳区)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C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2006 临沂市)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B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006 厦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C、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2006 佛山) ( C ) (2006 广州海珠)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D )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2006 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006宜昌)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C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2006 衡阳)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006 株州)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用它可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A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速很大 (2006 太原)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B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006 镇江)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2006 镇江)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B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2006 徐州) 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C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显微镜 (2006 盐城)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 (2006 锦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2006 沈阳)甲在阳光充足的教室内,小阳手持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可以在墙上看到窗户的像,这个像是 ( B ) A.倒立、等大的 B倒立、缩小的 C.正立、放大的 D正立、缩小的 (2006 成都)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06 成都)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二、填空题: (2006 内蒙) 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光屏在1.5倍焦距时,屏上有像。你认为在直线CD上,光屏的位置至少移动 cm时,就会出现任意移动蜡烛屏上都无像的现象。 答案:5 (2006 北京市)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15cm;正立 (2006 芜湖) 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人眼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根据老花眼的结构可判定,老花眼的明视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 答案:凸透镜,倒立,大于 (2006 黑龙江)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 会聚 (2006 钦州市)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如图8所示),看到的像是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答案:凸;虚 (2006 桂林)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 答案:凸透镜,虚 (2006 宜昌)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 答案:凸;虚. (2006 黄冈)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射, 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镜 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 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________ (填“亮”、“暗”)。 答案:反射;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暗 (2006 襄樊)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 镜。 答案:凸透 (2006 长沙)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通过一个透镜的情景,由图可知该透镜是__________透镜。当它作为照相机的镜头,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能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_像。 答案:凸 ; 实 (2006 株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图1是表示小亮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他是____________眼。矫正的方法是戴____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近视; 凹 (2006 长春)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酰捎眉す舛越悄そ写恚咕ё刺搴徒悄す钩傻耐妇刀怨獾钠勰芰Ρ涞胈__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答案:凸(或会聚);倒立;弱 (2006 锦州)小强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远离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 (2006 云南)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一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15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人像,人与镜头的距离应 3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 或“虚”)。 答案:大于;实 (2006 昭兴)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 答案:甲,丁 三、作图题: (2006 广州)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006 北京朝阳区)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2006 四川乐山)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2006 厦门)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2006 河北)按下面要求作图。图甲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成像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006 泰州) 请在图10中画出近视眼看物体所成像的大致位置,并在像上标出与物体上A点相对应的像点A′。 (2006 锦州)请你画出图4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答案 (2006 泰安)根据下面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2006 连云港)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答案: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倒立、放大、实像 (2006 无锡)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答案:(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其它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2)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都有关系,因此研究实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时应控制物距不变 (2006 福州)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17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10cm一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1)倒立;(2)焦距(或弯曲程度),像距;(3)c;(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 cm (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议合理即可) (2006 福州)如图12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3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2)B (2006 韶关)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答案:(1) 凸透镜 (2)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 物距 ; 像距 (4) 能 (5) 能 (2006 南通)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 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答案:(1)9.4(9.2—9.5)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2006 内蒙)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答:(1) (2) (3) 答案:(1)透镜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有亮点说明是凸透镜 (2)用手去摸,中间厚、两边薄的说明是凸透镜 (3)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能成像的是凸透镜

5,初中二年级的物理题目

第一空是 900 第二空是 200
某家电能表上标有“220V ,5V, 3000/kW。h”的字样,当家中用电器全部工作时,电能表1MIN转45转,由此可估算出该家用电器的总功率为___15__W,若该家全部用电器工作时的总电流不超过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时,还可以增加__1085___W以下的用电器。

6,中学二年级物理题目

晕,都是初中问题啊,大哥们,我就中考了,我还不知道吗 1.超声波是一种达到20000HZ以上的声波,在初中物理中有两种声波,一种是超声波,另一种是次声波(他的是20HZ以下),而人的正常感觉是20HZ---20000HZ之内`` 超声波的最大特点: 高频特性 可以传递信息,传递能量,频率高无噪音 举例:用在医疗,和信息传递 2,紫外线的应用,能使人民币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3.因为在阳光射如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所以从水中看出来的话反之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上面的大所以看的时候就会变高 4.是光的色散,光是由七种光按比例合成的可见光,经过色散作用,从水珠色散出七种颜色来(小水住相当于一个三棱镜).举例比如彩虹的产生同理, 5.白光照在红领巾上,红领巾呈现的是红色,说明着个红领巾能把除红光以外的其于色光都吸收了,只反射红光,现在从兰色光下看,蓝光被红领巾吸收,不反射只能呈现是黑色.(注:(楼上的那个还当老师呢,你都说错了,怎么是颜色的混合 红+蓝=黑 呢?你会不会啊!我就郁闷.明明说的是光呀!)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初中初中二年级上海市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最近更新